学术投稿

Lgr4和Wnt信号通路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玉环;李晓凤

关键词:胃癌, Lgr4, Wnt信号通路
摘要: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各类恶性肿瘤的第3位,大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已是晚期.晚期胃癌的临床预后差,病死率占所有癌种相关死亡的第3位.Lgr4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它是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在胃癌和胃的非肿瘤组织间存在差异性表达.因Lgr4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其可能作为胃癌患者的潜在预后因子及个体化药物治疗靶点.目前,关于Lgr4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尚无定论,但随着基因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Lgr4的研究会在胃癌的靶向治疗方面取得巨大突破.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所罗门定律理论的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

    目的 观察所罗门定律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87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愈率、复发率以及形成肛瘘率情况.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根据治疗肛瘘的所罗门定律(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画一横线,称肛门横线.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肛缘4 cm以内,内口在齿状线处与外口相对,其管道多为直形;如外口在距肛缘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以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其瘘管多为曲形或马蹄形).寻找内口,单纯低位脓肿予切开内口及脓腔进行根治,高位或马蹄型脓肿切开内口后放置引流管或开窗用橡皮筋浮线引流,进行一次性根治术.结果 287例患者中284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8.95%;术后有1例伴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迁延不愈形成肛瘘,1例深部脓肿患者因换药不及时发生假性愈合,均经二次手术治愈,其余患者一次性治愈,且未发生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结论 基于治疗肛瘘的所罗门定律理论,进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并减少了复发,避免了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曹林峰;潘友珍;常忠生;石伟;陈步强;王恒;梁兴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发展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所引起的心功能下降、血栓,甚至猝死是导致患者病死、病残的主要原因,所以消除心房颤动、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具有重要意义.迷宫手术是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但因其操作复杂、创伤大而难以推广.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能量消融技术代替迷宫手术的“切与缝”,推动了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发展,也为微创技术及杂交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进一步扩大了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范围,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亦使迷宫手术更易于推广和接受.

    作者:谭伟;赖纪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动物实验研究现状及评价

    多发性抽动症(TS)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儿科神经精神类疾病,其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具有不良反应小、多靶点、兼顾伴随症状的优势,并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医药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机制.回顾与总结TS的中医与西医造模方法、相关实验的行为学与生化检测指标以及与单味药和方剂相关的动物实验,分析相关实验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研究TS提供帮助与思路.

    作者:祖娜;陈光耀;方锦颖;郑思思;赵旭一;黄梅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通透性因子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耐药性的FSGS预后较差,大部分将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脏移植.近年来,有临床观察提出FSGS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与大量蛋白发生相关的循环因子,随后在动物实验以及体外观察证实了循环因子的存在.目前已提出心肌营养素样因子1、抗CD40抗体以及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suPAR)是潜在的循环因子,但确切的证据还有待发现.其中suPAR也可能是作为诊断原发性FSGS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刘析;张颖;陈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Treg及Th17细胞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CD4+T细胞的两个亚群,在维持人体自身免疫稳定和抗肿瘤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并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热点.肿瘤微环境成为肝细胞癌治疗的重要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reg细胞及Thl7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肝细胞癌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研究深入,它将为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作者:葛宽雪;向晓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研究

    关于注意偏向的理论有很多,其中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注意偏向在抑郁症的开始、持续以及复发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抑郁症的认知研究中,也强调了伴抑郁症而来的对负性刺激的认知偏向.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包括情绪Stroop范式、点探测范式、情绪GO/NO GO范式和眼动追踪范式等.抑郁症患者对特定的负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但目前关于注意偏向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深入探索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可为理解认知和情感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提供参考.

    作者:刘文鑫;刘亮;袁国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视频喉镜的性能及其在临床气道管理中的作用

    视频喉镜的应用使临床气道管理方法发生了明显变化,并被视为气管插管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目前视频喉镜在手术室内外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已获得普及,并已被作为困难气道处理的主要工具以及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困难或失败后的救援工具.与直接喉镜比较,困难气道患者使用视频喉镜可改善喉显露视野,并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再者,视频喉镜亦可通过促进气管插管学习、教学及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从而潜在提高患者的安全性.虽然视频喉镜能够提供良好的喉显露,但是气管导管的插入和推送偶尔可发生失败,并可出现与视频喉镜应用相关的气道损伤.

    作者:刘亚洋;薛富善;李慧娴;杨桂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卵巢早衰与营养运动及炎性因子之间的关系

    炎性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可能与卵巢早衰(POF)之间存在关联.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POF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某些营养素可能是POF的保护因素.炎症反应、营养失衡可能会影响卵巢功能从而导致POF.而适当的体力活动可能对卵巢功能有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营养运动及炎性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与POF的研究较少,其在POF发病中的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慧;程冉;许良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不安腿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进

    不安腿综合征(RLS)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RLS与帕金森病是临床表现不同,但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关的两种疾病.RLS和帕金森病均存在多巴胺能系统功能异常,且在临床症状、影像学、基因、铁代谢方面亦可能存在一定关联.RLS痛苦的感觉症状(麻木、灼热、胀痛及蚁行感)以及强烈活动双下肢的欲望均可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绪、睡眠及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RLS的相关研究,应警惕帕金森病患者中RLS的发生,进一步认识RLS与帕金森病间的相关性,可为RL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张红;张勇;卢祖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甲胎蛋白低浓度阳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

    目前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细胞癌(HCC)的一项诊断标准,其浓度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提出低浓度AFP阳性,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在存在肝占位性病变(SOL)时,低浓度的AFP(AFP21~200 μg/L)也可作为诊断HCC的参考标准,结合临床,发现低浓度AFP作为诊断参考有利于HCC的早期诊断,能有效避免低浓度AFP升高的HCC患者的漏诊,同时低浓度AFP升高结合影像学方法,如B型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进行联合的诊断,提高了单一诊断手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伟;张建淮;祁付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与妊娠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机体功能异常时,常表现出Th171Treg细胞免疫失衡,进而导致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成功妊娠直至分娩包括胚胎着床、母-胎界面耐受维持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依赖于母体精细的免疫调控,如免疫调控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妊娠相关疾病.Th171Treg细胞的免疫失衡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早产、弓形虫感染所致的不良妊娠以及子痫前期有关.

    作者:陈振振;贡欣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肌骨超声在偏瘫肩痛患者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偏瘫肩痛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偏瘫肩痛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进程.肩周软组织病变是偏瘫肩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在偏瘫肩痛患者肩周软组织病变中发生率高.偏瘫患者此处发生积液、炎症、增厚、粘连等病变时,临床表现为肩峰下游走样疼痛,通过肌骨超声能对此病变进行早期监测.近年来,肌骨超声为偏瘫肩痛患者注入非甾体类、甾体类、透明质酸、臭氧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偏瘫患者肩痛,提供精准介导.

    作者:王其响;巩尊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自噬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高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因自噬功能异常导致凋亡的累积,诱导自身抗体产生,从而引起的免疫性疾病.自噬的异常在SLE发病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免疫因素中均有重要作用,其特异性免疫涉及死亡细胞、细胞内DNA和RNA的清除,Ⅰ型干扰素反应的调节,B细胞和T细胞长期存活调控等.以自噬为靶点对SLE进行干预和治疗尚在研究之中.

    作者:黄燕;柯丹;万远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治疗及应用剂量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体内炎性介质的瀑布式释放,脓毒症患儿血浆及组织存在大量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使炎症免疫失控,进一步损害组织和脏器功能,从而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且病死率高.血液净化技术可以通过滤过、透析和吸附等原理清除血液中的炎性介质,减轻脏器损害,调节炎症平衡,降低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率.但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科危重症病的应用仍经验欠佳,关于其使用剂量方面的研究观点亦未统一,这还需进一步探究.

    作者:李佩;图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细胞因子在RA患者血清中均高表达,同时RA患者血清中也会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抗角蛋白抗体等,但仍有部分RA患者这些抗体为阴性.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是一种酶,在多种细胞中均表达,其在RA中异常表达,诊断RA的特异性较高,对R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是RA新型的血清学指标;PAD4不仅在表达水平上对RA有诊断价值,而且单核苷酸多态性也与RA发病、抗CCP抗体水平以及影像学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庞春艳;王永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CT肺动脉成像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终诊断需依靠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迅速发展,CT肺动脉成像(CTPA)已取代肺动脉造影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成为诊断肺栓塞的一线检查方法.随着人们对CT辐射危害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越来越重视,多种CT血管造影技术联合应用于CTPA中,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也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CTPA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也显示出了重要作用.

    作者:杜倩妮;隋昕;宋伟;宋兰;徐晓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Cx43重构对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目前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缺血性心律失常曾被认为是由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异常引起,近年来逐渐考虑为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被破坏、心功能受损的结果.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是心室缝隙连接通道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分布和表达异常可导致心肌细胞间传导速度减慢和传导各向异性发生改变,终发生折返性心律失常,这提示Cx43很可能成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刘亚军;钟江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咽喉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咽喉不适是GERD的主要食管外表现之一.随着GERD发病率在我国逐渐上升,GERD相关咽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受到了消化科和耳鼻喉科医师的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GERD相关咽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的认识已逐渐完善,但治疗方面西医以质子泵抑制剂抑制酸分泌为主要手段,中医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通过辨证论治进行对因、对症的综合治疗,已逐渐显现出优势.

    作者:汪保利;陶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宫腔镜诊治不孕症相关疾病的优势及研究现状

    官腔镜是诊断官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远高于其他检测手段.通过官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子宫纵隔切除、官腔粘连分解、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等手术方式,可改善官腔环境,提高妊娠率,且具有直观、微创、有效、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官腔镜检查及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不孕不育及辅助生殖技术中,其并发症少,常见的有官腔粘连、子宫穿孔、水中毒等,但这些并发症均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在肯定官腔镜诊治不孕症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手术风险,严格评估官腔镜检查及手术的适应证,合理使用官腔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青青;于月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Claudin-7在肿瘤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密封蛋白(Claudin)家族是细胞紧密连接的主要结构之一,近年来被发现在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提示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其中Claudin-7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除维持脏器正常生理功能外,还可能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及某些癌症相关事件的发生.Claudin-7蛋白与多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亦参与肿瘤外泌体的形成.其与消化道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及肿瘤干细胞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许畅;李文晶;丁磊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