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保利;陶琳
视频喉镜的应用使临床气道管理方法发生了明显变化,并被视为气管插管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目前视频喉镜在手术室内外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已获得普及,并已被作为困难气道处理的主要工具以及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困难或失败后的救援工具.与直接喉镜比较,困难气道患者使用视频喉镜可改善喉显露视野,并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再者,视频喉镜亦可通过促进气管插管学习、教学及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从而潜在提高患者的安全性.虽然视频喉镜能够提供良好的喉显露,但是气管导管的插入和推送偶尔可发生失败,并可出现与视频喉镜应用相关的气道损伤.
作者:刘亚洋;薛富善;李慧娴;杨桂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炎,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对其亦暂无统一、公认的治疗方案或指南.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对HBV-GN的治疗优势被逐渐挖掘.不同的中医学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迥异,在治疗方法上也各有不同.HBV-GN既可辨证施治,又可根据病情进展的动态演变进行分期论治.另外,目前中医药的治疗选择多种多样,如经方、专方、中成药以及中药提取物等.未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HBV-GN的具体作用机制及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将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伊莉;李佑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脓毒症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体内炎性介质的瀑布式释放,脓毒症患儿血浆及组织存在大量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使炎症免疫失控,进一步损害组织和脏器功能,从而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且病死率高.血液净化技术可以通过滤过、透析和吸附等原理清除血液中的炎性介质,减轻脏器损害,调节炎症平衡,降低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率.但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科危重症病的应用仍经验欠佳,关于其使用剂量方面的研究观点亦未统一,这还需进一步探究.
作者:李佩;图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易于发生腹腔种植和远处转移,即便早期发现给予手术治疗,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较早的复发转移,导致生存率下降.近期胃癌侵袭转移以及靶向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的热点.紧密连接对维持上皮组织细胞正常的功能及结构极为重要.密封蛋白(Claudin)家族是紧密连接的主要成分,参与维持紧密连接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其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laudin家族成员亦在胃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车娟娟;王婧;曹邦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机体功能异常时,常表现出Th171Treg细胞免疫失衡,进而导致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成功妊娠直至分娩包括胚胎着床、母-胎界面耐受维持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依赖于母体精细的免疫调控,如免疫调控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妊娠相关疾病.Th171Treg细胞的免疫失衡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早产、弓形虫感染所致的不良妊娠以及子痫前期有关.
作者:陈振振;贡欣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世界上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芪苈强心胶囊作为一种中国传统草本药物,现与西医常规药物联合应用于临床心力衰竭的治疗,但是芪苈强心胶囊对于心力衰竭治疗的机制需要更加严格的研究.因此,掌握芪苈强心胶囊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分析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芪苈强心胶囊在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王文玉;张娟;杜清;曲辅政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虽为易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之一,但仍存在一定的早期病死率.作为APL的有效治疗药物,三氧化二砷(As2O3)凭借其强大的抗白血病功效,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As2O3进入人体后,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会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并发挥功能,但这些代谢产物往往具有较大的毒性,若超过人体负荷即可能产生相应的损害,这可能是As2O3治疗白血病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通过调整给药方式间接调节患者体内砷代谢产物水平可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天雨;张莹;周晋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医院就诊的82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64 μg/次喷鼻、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 mg/次、早晚各1次,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数目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68±0.09)分比(1.05±0.15)分、(0.52±0.08)分比(0.89±0.12)分、(0.33±0.06)分比(0.72±0.09)分、(0.51±0.08)分比(1.14±0.18)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鼻灌洗液及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7.84±0.92)个/高倍镜视野(HP)比(13.31±1.87)个/HP、(4.27±0.66)个/HP比(10.38±1.43)个/HP]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的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α干扰素(IFN-α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4、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1.49±0.22) mg/L比(2.32±0.42) mg/L、(7.49±1.03) mg/L比(11.32±1.86) mg/L、(2.94±0.36) mg/L比(4.42士0.68) mg/L],IFN-oα水平高于对照组[(357.39±51.38) μg/L比(232.25±35.56) μg/L] (P <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嗜酸粒细胞浸润、纠正Thl/Th2的比例失衡,是治疗AR的理想方案.
作者:阙镇如;冉骞;蔡继壹;张智斌;黄钦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耐药性的FSGS预后较差,大部分将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脏移植.近年来,有临床观察提出FSGS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与大量蛋白发生相关的循环因子,随后在动物实验以及体外观察证实了循环因子的存在.目前已提出心肌营养素样因子1、抗CD40抗体以及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suPAR)是潜在的循环因子,但确切的证据还有待发现.其中suPAR也可能是作为诊断原发性FSGS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刘析;张颖;陈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等相关的慢性疾病,由于当今社会人群中肥胖的患病率迅速上升,NAFLD比酒精性肝病越来越普遍,NAFLD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终发展为复杂的肝细胞癌.因此,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对NAFLD的预防十分重要.在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发病机制的因素中,“二次打击学说”、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用MLCK抑制剂ML-7对肠道屏障有保护作用,这些因素使MLCK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春苗;罗雁;张砚;庄丽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偏瘫肩痛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偏瘫肩痛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进程.肩周软组织病变是偏瘫肩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在偏瘫肩痛患者肩周软组织病变中发生率高.偏瘫患者此处发生积液、炎症、增厚、粘连等病变时,临床表现为肩峰下游走样疼痛,通过肌骨超声能对此病变进行早期监测.近年来,肌骨超声为偏瘫肩痛患者注入非甾体类、甾体类、透明质酸、臭氧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偏瘫患者肩痛,提供精准介导.
作者:王其响;巩尊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所引起的心功能下降、血栓,甚至猝死是导致患者病死、病残的主要原因,所以消除心房颤动、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具有重要意义.迷宫手术是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但因其操作复杂、创伤大而难以推广.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能量消融技术代替迷宫手术的“切与缝”,推动了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发展,也为微创技术及杂交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进一步扩大了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的范围,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亦使迷宫手术更易于推广和接受.
作者:谭伟;赖纪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终诊断需依靠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迅速发展,CT肺动脉成像(CTPA)已取代肺动脉造影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成为诊断肺栓塞的一线检查方法.随着人们对CT辐射危害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越来越重视,多种CT血管造影技术联合应用于CTPA中,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也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CTPA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也显示出了重要作用.
作者:杜倩妮;隋昕;宋伟;宋兰;徐晓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缺血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之,,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目前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缺血性心律失常曾被认为是由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异常引起,近年来逐渐考虑为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被破坏、心功能受损的结果.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是心室缝隙连接通道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分布和表达异常可导致心肌细胞间传导速度减慢和传导各向异性发生改变,终发生折返性心律失常,这提示Cx43很可能成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刘亚军;钟江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关于注意偏向的理论有很多,其中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注意偏向在抑郁症的开始、持续以及复发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抑郁症的认知研究中,也强调了伴抑郁症而来的对负性刺激的认知偏向.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包括情绪Stroop范式、点探测范式、情绪GO/NO GO范式和眼动追踪范式等.抑郁症患者对特定的负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但目前关于注意偏向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深入探索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可为理解认知和情感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提供参考.
作者:刘文鑫;刘亮;袁国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抑郁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疾病,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对于抑郁症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非人灵长类在种系发生上较啮齿类更接近于人类,其行为表现也与人类更加接近,因而非人灵长类抑郁症模型更具价值.总结分析常用的非人灵长类抑郁症模型建模方法和各自特点,了解其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将为人类抑郁症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参考及研究方向.
作者:郑琼飞;尹勇;秦冬冬;姚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CD4+T细胞的两个亚群,在维持人体自身免疫稳定和抗肿瘤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并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热点.肿瘤微环境成为肝细胞癌治疗的重要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reg细胞及Thl7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肝细胞癌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研究深入,它将为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作者:葛宽雪;向晓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咽喉不适是GERD的主要食管外表现之一.随着GERD发病率在我国逐渐上升,GERD相关咽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受到了消化科和耳鼻喉科医师的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GERD相关咽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的认识已逐渐完善,但治疗方面西医以质子泵抑制剂抑制酸分泌为主要手段,中医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通过辨证论治进行对因、对症的综合治疗,已逐渐显现出优势.
作者:汪保利;陶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自1994年以来,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虽然腹腔镜肝切除术已被很多医师熟知和掌握,但早期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仍有风险较大、困难较多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中迅速发展.但由于肝脏解剖复杂和肝脏功能的特殊性,使腹腔镜肝切除术较其他腔镜手术发展缓慢,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成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重要问题.目前,腹腔镜肝切除术对于中国外科医师来说仍是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相信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和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会逐步得到推广,未来会成为肝脏切除的常规和首选方式.
作者:褚彦玺;邰升;廖冠群;李奕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前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细胞癌(HCC)的一项诊断标准,其浓度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提出低浓度AFP阳性,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在存在肝占位性病变(SOL)时,低浓度的AFP(AFP21~200 μg/L)也可作为诊断HCC的参考标准,结合临床,发现低浓度AFP作为诊断参考有利于HCC的早期诊断,能有效避免低浓度AFP升高的HCC患者的漏诊,同时低浓度AFP升高结合影像学方法,如B型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进行联合的诊断,提高了单一诊断手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伟;张建淮;祁付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