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节性T细胞与内分泌疾病

包秋燕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骨质疏松症, 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摘要: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群有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抑制功能.CD4+ CD25+Treg是Treg亚群的重要组分,Foxp3是其特征性细胞表面标志物.近年的研究认为,Treg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可能与Treg的数目及功能异常有关.该文就Treg与骨质疏松症、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它来源于神经组织,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NSCs体外诱导分化的成体细胞可以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疾病及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找到一系列体外诱导NSCs定向分化的模式,诱导其分化为特定的神经细胞,达到神经修复和细胞治疗的目的乃当今神经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主要阐述NSCs向神经元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青;刘英富;徐云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防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慢性呼吸道炎症并进行性进展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致伤残、致死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公共卫生防治难题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早期慢阻肺症状非常隐匿,漏诊率高,病情进展快,支气管扩张可逆度好.慢阻肺轻重和病情进展快慢与其急性发作频率相关,防止或减少慢阻肺稳定期急性发作频次是减缓病情进展的关键.防治措施倡导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的早期、全程综合干预治疗,该措施安全有效,总体医疗费用较低.

    作者:黄思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5例MCI患者(MCI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空白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中高Hcy者均给予甲钴胺、叶酸治疗,共4周.观察两组高Hcy的发生率和Hcy、VitB12、叶酸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以及两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及MoCA、MMSE的评分.结果 MCI组患者中高Hcy的发生率(50.77%)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77%)(X2=65.02,P<0.01),Hcy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2.36,P<0.01),而叶酸、VitB12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9.45,15.14,P<0.05),MMSE与MoCA评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3.45,4.28,P<0.05);Hcy水平与VitB12、叶酸水平以及MMSE评分、MCOA评分均呈负相关(r=-0.27、-0.45、-0.21、-0.23,P<0.05),两组研究者治疗前Hcy水平及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研究者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MMSE、MC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老年人MCI具有相关性,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对于短期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无确切疗效.

    作者:张志坚;葛永琼;肖静;邹耀兵;唐明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p16、Ki-67、MMP-2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运用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来准确诊断宫颈癌是病理医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p16、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宫颈癌进展程度的判断中意义重大,MMP-2是早期肿瘤的标志物,而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个难点.因此,p16、Ki-67、MMP-2三者联检的研究可能在宫颈CIN累腺与宫颈微小浸润癌的鉴别中发挥作用.

    作者:肖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35例重症心瓣膜病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并总结体外循环下行重症心瓣膜病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流转期间灌注压维持60~70 mm Hg,中心静脉压0~5 cmH2O,对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采用顺灌+逆灌相结合的灌注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超滤技术,记录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心脏复跳比例及手术结局.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为(189.5±44.8)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5.4±28.5) min;心脏自动复跳率为88.6%,除颤复跳率为11.4%;体外循环中患者均成功脱机;术后2例(5.7%)死于合并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选择合适的灌注方法、进行心肌和肾脏保护、适时采用超滤技术、准确掌握脱机指征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海涛;鲁传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小脑及第四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治疗小脑及第四脑室出血时微创软通道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德州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9例小脑及第四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技术进行穿刺,分析患者的引流时间、清除血肿的比率、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术后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运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法进行分级.结果 引流时间在4~24 h的患者20例(68.97%);患者的清除率达到90%以上者18例(62.07%),清除率为80% ~ 90%者10例(34.48%),清除率为70%~80%者1例(3.45%);发生了颅内感染患者3例(10.34%),无再出血、脑脊液漏、脑积水等其他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19例(65.5%);治疗有效7例(24.1%);治疗效果差3例(10.3%),总有效率为89.7%;随访3个月后,ADLⅠ级和Ⅱ级的患者19例(65.52%).结论 应用微创软通道技术行小脑和第四脑室穿刺,能够迅速降低压力,改善脑干的供血症状,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VEGF组,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消炎处理,VEGF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耳缘静脉推注VEGF.分别于术后8、24、72 h和1、3、5、8周测定两组动物骨折端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新西兰大耳白兔伤后不同时相骨折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bFGF1)的表达均是逐渐升高降低的过程,VEGF组每一时点bFGH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西兰大耳白兔的骨化程度在手术后1、2、3周的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愈合是一个多因子均参与及协调的过程,VEGF可能属于其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因子,在骨折愈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余旭辉;张雪珍;余辉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hs-CR、TNF-α、MDA、SOD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解放军总院及保定市级医院住院的初发AD患者36例作为AD组.Stanford分类:A型主动脉夹层12例(AAD组),B型主动脉夹层24例(BAD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及不同Stanford分类患者的CRP、TNF-α、MDA、SOD水平,并分析4种指标在AD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D组患者hs-CRP、TNF-α、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病死者hs-CRP、TNF-α、MD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SOD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TNF-α、MDA、SOD对AD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春玲;勾艳丽;朱建光;李海雷;郭朝辉;田领;张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例乳腺纤维瘤病影像学征象及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例乳腺纤维瘤病样的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结果 2例乳腺纤维瘤病超声及钼靶均提示恶性征象,镜下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而且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细胞角蛋白5/6、CD34、P63和S100蛋白均阴性.结论 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及影像检查容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需与梭形细胞癌、肌上皮癌、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和乳腺反应性梭形细胞结节等病变进行鉴别.

    作者:朱奎阳;王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心脏起搏部位与双腔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关系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的主要适应证.起搏器植入后改变了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使双房、双室、房室间收缩不同步,心房颤动(房颤)容易发生,影响起搏器功能,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研究显示,不同的心房、心室起搏部位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与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房间隔与室间隔起搏时较传统右心耳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产生更佳的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减少房颤发生.

    作者:汪贵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联合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培菲康、思密达、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三亚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40例,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培菲康治疗;B组40例,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培菲康、思密达联合治疗;C组40例,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培菲康、思密达、山莨菪碱联合治疗.记录各组患儿各项体征恢复时间,并依据治疗标准记录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 C组患儿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短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A组的75%和B组的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 菲康、思密达、山莨菪碱联合使用对于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进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华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多药耐药性发生中的作用

    化学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多药耐药一直是导致肿瘤化学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正常发育、伤口愈合的基础,同时也在肿瘤发生、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EMT也参与了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该文主要就EMT的概念、发生机制及其在肿瘤多药耐药过程中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肖欣悦;库雯静;魏柯;叶佳园;刘庆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先天性平足与青少年平足症的治疗进展

    平足症是以足纵弓降低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足部疾患.先天性平足包括先天性过度可屈性平足、副舟骨继发性平足、先天垂直距骨平足、跗骨联合等类型;青少年平足症部分患者多是由先天性因素造成的.先天性平足多数为僵硬性平足,若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应手术治疗.对手术时机应选择在骨与关节出现不可逆性代偿性改变之前的2~3年.青少年平足后期的并发症多而难治,故仍强调预防为主,保守无效有症状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贺金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丁基苯酞是从芹菜籽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药物,研究发现其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线粒体、明显增加脑缺血区的血量以及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等多种药理作用.丁基苯酞能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该文将近年来丁基苯酞在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及其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廖艳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血清脂连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脂连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新乐市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96例T2DM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合并CHD的患者作为T2DM-CHD组,48例单纯T2DM患者为T2DM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研究对象血清脂连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的水平.结果 三组血清脂连蛋白、hs-CRP、FBG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1、4.256、3.470,P=0.016、0.007、0.034);其中T2DM-CHD组和T2DM组的脂连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q =7.603、4.028,P<0.05),hs-CRP和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患者血清脂连蛋白水平显著高于T2DM-CHD组(q=3.752,P<0.05),hs-CRP、FBG水平显著低于T2DM-CHD(q=5.627、3.217,P<0.05),而且血清脂连蛋白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692,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中脂连蛋白、hs-CRP的水平能够反映CHD的严重程度,其对于T2DM并发CH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习伟然;安素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核受体家族是一组能在生物体内调控发育、代谢、炎症、免疫等多种生物作用的转录因子,而孤儿核受体则是指一群非配体依赖或未知配体的核受体,其中包括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由高度同源的3种受体:Nur77(NR4A1)、Nurr1(NR4A2)和NOR1(NR4A3)组成,他们可被环境中的刺激信号快速诱导,作为非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和早期反应基因行使功能.近的研究表明,NR4A受体亚家族成员在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包括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龄骨折患者围术期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高龄骨折患者围术期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骨折围术期合并HAP患者39例(HAP组),并随机选择同期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不合并HAP患者39例(非HAP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OR =23.317;95% CI:2.702~ 60.312;P =0.000)、入住ICU(OR =14.163;95% CI:1.624~112.012;P=0.005)、机械通气(OR =30.210;95% CI:8.164~ 134.203;P=0.007)、手术时间(OR =9.018;95% CI:1.074~ 88.119;P =0.022)为高龄骨折患者围术期合并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骨折患者存在COPD、入住ICU、机械通气及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时应警惕术后发生HAP的可能性.

    作者:欧阳卫东;陈晓文;胡开来;廖凡琼;张洪钦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镇痛的新进展

    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但是大剂量应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镇静、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及皮肤瘙痒等,降低了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而且长期应用又易出现耐受和依赖.小剂量的吗啡硬膜外注射不但能减轻吗啡引起的不良反应,还能满足术后镇痛的要求.硬膜外缓释吗啡的出现更为术后镇痛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该文将就术后疼痛的机制、吗啡硬膜外镇痛原理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孟祥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同期行TURBT及TURP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前列腺增生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同期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 T)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93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45例行TURBT后同期行TURP治疗(TURBT+TURP治疗组);48例行TURBT(TURBT治疗组)治疗.术后随访2年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肿瘤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TURBT+ TURP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TURBT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200,34.100,P<0.05),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165,0.728,P>0.05);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20,=1.567,P>0.05);术后随访,TU RBT+TURP治疗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较手术前及TURBT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TURBT治疗组较手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对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同期行TU RBT及TURP在解除患者尿路梗阻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作者:莫金水;冯建华;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产科全身麻醉的新进展

    目前椎管内麻醉仍是产科麻醉的主流,但对于急诊危重产科(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等)、椎管内麻醉有禁忌或产妇拒绝椎管内麻醉等情况,全身麻醉(全麻)仍然是一种必要的选择.产科全麻主要考虑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对于母体主要考虑的问题是插管困难和如何防止反流误吸,对胎儿主要考虑麻醉及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黄星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