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分析

张彤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多次性根管治疗术, 疼痛,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将12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52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患者(76颗患牙),分别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d和7 d的疼痛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 术后1 d和7 d,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疗程短、省时、省钱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血肿淬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血肿淬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成微创组与开颅组.微创组患者接受微创血肿淬吸术,开颅组患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微创组总有效率79.5%,开颅组总有效率56.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和开颅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7例和1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日常生活能力分级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血肿淬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且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更优,值得推广.

    作者:张诚;周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采用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对患者术后1、3、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定法评价存活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3、6个月Kama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6.98%,对照组死亡8例、病死率为1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1 ~3的评定28例(65.17%),对照组19例(50%),观察组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樊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后辅以ORION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辛集市第一医院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患者43例,将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后辅以ORIO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2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颈后入路进行手术的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18个月,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后辅以ORION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作者:贾树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牵引在脊柱畸形中的应用回顾

    脊柱畸形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为了减小术前畸形角度,减少术中并发症,提高术后矫形率,牵引仍然是脊柱畸形尤其是严重脊柱畸形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牵引的效果与畸形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已经有大量关于牵引应该如何应用及其疗效的研究报道.但对于牵引方式的选择、牵引时间、牵引重量及牵引的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作者:邵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治新进展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其发病率仅次于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临床类型是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以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系膜增生性肾炎和局灶增生或局灶硬化性肾炎.它的眼底病变和心血管并发症更严重,更易进展为恶性高血压,预后比原发性高血压更差.肾实质性高血压反过来也会危害肾脏,加快肾实质疾病进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肾实质性高血压必须积极治疗.

    作者:郝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血压变异性,即血压波动性.正常人一天的血压波动呈现出长柄杓型曲线,夜间血压水平较日间低10% ~20%.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血压节律异常,血压变异性增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加速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进展.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成为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韩东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体内血浆中头孢克肟含量

    目的 探讨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体内血浆中头孢克肟的含量.方法 应用岛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受试者体内血浆中头孢克肟含量,色谱柱为Rtx.5MS毛细管柱,流速为1.0 mL/min,质谱条件离子源温度200 ℃,EI电离方式.结果 方法低检测限为0.5 μg/L,标准曲线方程:Y=2.4870X+0.3578,r=0.9978,精密度较高,回收率在80.0%左右,平均误差均<8%.结论 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体内血浆中头孢克肟含量具有精密度好和回收率高等诸多特点,符合方法学的要求.

    作者:杨瑞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基因(KLK)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作用,参与体内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调节血压和水钠代谢,参与炎性反应和心血管保护作用.KLK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心脏和动脉的重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KLK可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易患基因.该文就KLK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状况予以综述.

    作者:郭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评价社区200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和治疗的效果

    目的 探索和评价社区200例糖尿病患者在强化治疗和管理方面的有效模式,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降低医药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 选取200例已确诊的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强化管理治疗组,各100例.强化管理治疗组的治疗方案由专业医师进行制订,而普通组则需要进行一般健康知识的学习和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以上两组采用一对一的治疗,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用药情况及医药费用情况.结果 治疗半年后,强化组的空腹血糖、腰围、三酰甘油、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普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两组的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加强管理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广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诊断价值.方法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对50例HT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70例HT伴甲减、40例HT甲状腺功能(甲功)正常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甲状腺大小、实质回声特征、甲状腺动脉血流的加速度(A)、加速时间(A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等进行检查测量并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T伴甲亢组和HT甲功正常组的长径、宽径、厚径及峡部厚径增大(P<0.05),而HT伴甲减组则减小(P<0.05);HT伴甲亢组和HT甲功正常组以局限性片状回声减低型及弥漫性回声减低型为主,HT伴甲减组以弥漫性回声减低型及结节样改变型为主;三组的A值、AT值及PS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PI值、RI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直观显示和测量甲状腺侧叶的厚径、A、AT和PSV,能较好地反映HT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有助于HT伴甲减的诊断.

    作者:文秋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运用分析

    目的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12年1 ~11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24 ~28周孕妇,其中的1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检查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监测,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用统计学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同时分析不同的诊断截断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孕妇组的空腹血糖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孕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诊断敏感性较高(P<0.05),以糖化血红蛋白5.0%为诊断截断值,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4.9%.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A1c对妊娠期糖尿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谢丽玲;李妹燕;吴惠珍;黄庆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姜黄素对SW872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SW872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872脂肪细胞,采用0.6 mmol/L油酸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SW872前脂肪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前脂肪细胞内脂肪的聚积情况.结果 低浓度姜黄素对SW872前脂肪细胞没有明显作用;当姜黄素浓度>20 μmol/L时,细胞生长速度减缓,细胞增殖受抑制.同时,姜黄素处理细胞24 h,可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姜黄素对SW872前脂肪细胞具有抑制生长和分化的功能.

    作者:郑佳;白宇娜;宋振锋;杜雨;闻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溃疡并发出血的发生.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由宝鸡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非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吸烟史、酗酒史、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伴随症状、溃疡数目、溃疡处于活动期、凝血功能异常、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的吸烟酗酒史、伴随症状、溃疡处于活动期、幽门螺杆菌阳性是高危险因素.在两组病例中,病例组吸烟史、酗酒史、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伴随症状、溃疡数目、溃疡处于活动期、凝血功能异常、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8.1%、33.3%、36.9%、39.3%、28.6%、36.9%、40.5%;而对照组相对于的发生率分别为11.9%、25%、7.1%、14.3%、16.7%、8.3%、13.1%、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吸烟酗酒史、伴随症状、溃疡处于活动期、幽门螺杆菌阳性的P值分别为0.029、0.013、0.021、0.036.结论 吸烟酗酒史、伴随症状、溃疡处于活动期、幽门螺杆菌阳性是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要加以干预.

    作者:刘海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体会

    随着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新的细菌检测技术不断出现.细菌检验人员要掌握细菌变化的特点,包括细菌分类、菌落变化、细菌天然耐药性等,应用一些灵敏快速的检测技术,如显色培养液技术、免疫学技术、核酸检测技术、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质谱技术等,不断提高细菌检验质量,及时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瑾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机手术治疗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3例拟行微创血肿穿刺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 h,28例)、早期组(7 ~24 h,28例)和延迟组(>24 h,27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变化、术后1个月意识恢复及和残率、并发症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超早期组ADL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患者意识恢复率及再出血率显著高于早期组及延迟组(P<0.05),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及延迟组(P<0.05).结论 超早期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赵宝帅;陈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药物、传统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药物、传统开腹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渭南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9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药物治疗组(65例)、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67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组(77例).首先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药物应用情况、术后病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损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持续性宫外孕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术后药物止痛率、术后病率均显著低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半年受孕率显著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β-HCG转阴时间均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P<0.05),治疗成功率、半年受孕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持续宫外孕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对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进行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师萍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脑卒中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危险因素非常多,既涉及患者自身因素,也涉及医源性因素.近年来,医学研究越来越重视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就其危险因素,如老年患者自身特点、神经功能缺损、基础疾病、医源性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叶酸及一碳单位代谢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叶酸在一碳单位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嘌呤核苷酸、胸腺嘧啶合成及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时再甲基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以上途径中断会影响DNA合成和稳定性,并影响染色体甲基化,导致营养缺乏和疾病发生.该文介绍了叶酸、一碳单位代谢与抑郁症、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之间的关系,简述了叶酸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与存在的争议.

    作者:薛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收集汉中市人民医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ITP患者48例,其中35例初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18例)和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17例),12例复发难治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抗体封闭治疗,1例病程长达5年且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三次均有效,但不能长期维持疗效的患者终选择脾脏切除治疗.观察两组初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情况,分析四种治疗方案中ITP的临床表现、诱发原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 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88.23% vs 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对难治复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依然有效.结论 对于ITP患者的治疗,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促进血小板的早期恢复,应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作者:雷婷;梁影;李存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河豚毒素及石房蛤毒素拮抗剂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TTX)和石房哈毒素(STX)均是剧毒的非蛋白毒素,极微量即可置人于死地.TTX主要存在于河豚的睾丸、卵巢、肝、脾、眼球和血液内;STX主要来源于海洋或淡水中的某些有毒藻类,并通过食物链蓄积于贝类蟹类等水产品中.以往的研究已经明确了这两种毒素的理化性质及中毒机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两种毒素的拮抗剂,如单链抗体片段、人造雪卡毒素、4-氨基吡啶及其衍生物、新鲜余甘果汁及S-P剂、新斯的明和东莨菪碱等.

    作者:刘力娟;马学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