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目的 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收治的206例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呈阴性的接触性阴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宫颈HPV-DNA检查与宫颈活检、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用于早期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90.3%)、特异度(92.7%)、阳性预测值(84.7%)及阴性预测值(95.6%)均显著优于单用宫颈HPV-DNA检查或阴道镜检查(P<0.05).结论 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用于早期筛查宫颈癌准确率高,对于LCT呈阴性的接触性出血患者,好采取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以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出率.
作者:郭芝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胃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输血量及治疗后止血与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2±0.9) d vs(11.3±1.4) d]和[(225.8±39.1) mL vs(363.1±60.7)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情况:试验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4.0%,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成功止血5 d后,试验组再出血1例,对照组再出血7例,再出血率分别为2%和14%;需转为外科手术治疗,试验组3例,对照组10例,手术治疗率分别为6%和20%.结论 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勋法;刘莉;钟源波;龙连宫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芒果苷是一种四羟基吡啶的碳糖苷,属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现代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芒果苷以及含芒果苷植物提取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和药理作用.近研究发现,芒果苷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阐明芒果苷抗氧化机制,将有利于提高对芒果苷的认识,也将提供芒果苷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
作者:程建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的常见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常伴有ED,两者关系密切.OSAS并发ED的重要的原因可能为OSAS患者的血管顺应性降低和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积极治疗OSAS的基础上,使用抗氧化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保护阴茎血管内皮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勃起功能,将成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新方向.
作者:何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疼痛和创伤可引起应激反应,过度的应激则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术后镇痛可以减轻由于疼痛、创伤所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与创伤性疼痛相比,分娩疼痛产生的机制有所不同,并涉及母婴安全,其镇痛模式和镇痛药物的选择也不完全相同.另外,不同的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也不同.该文就镇痛分娩对母婴细胞免疫的影响予以综述.
作者:郑剑秋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是临床常用的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和思维定向力障碍,常持续数月或数年.POCD导致患者康复延迟、增加医疗费用,并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关于认知功能的测试方法很多,但没有专门针对POCD的评估工具.该文就量表的选择、测试时间点的确定以及测试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予以综述,期望对POCD的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郑旭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经瑞芬太尼麻醉后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所有患者根据其手术顺序平均分为布托啡诺镇痛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麻醉方法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及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布托啡诺镇痛组患者立即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5 μg/kg,生理盐水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患者苏醒后30、60、120 min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要求镇痛患者例数、镇痛药物用量和麻醉苏醒后3 h内的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总用量以及各时点的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镇痛组患者各时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患者,苏醒后3 h内布托啡诺镇痛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且术后要求镇痛的患者比例及镇痛药物的用量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精神症状、呼吸抑制以及低氧血症现象发生.结论 布托啡诺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现象的发生.
作者:王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2型糖尿病肾病(T2DN)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对T2DN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治T2DN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建立与人类发病机制相似的T2DN动物模型是防治研究的关键问题.迄今为止仍无理想的T2DN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T2DN动物模型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链脲菌素药物诱导法、四氧嘧啶药物诱导法、KK-Ay小鼠、db/db小鼠、OLETF大鼠等.
作者:安增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可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改善微循环,优化血液流变,减少异体输血量,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功能改变,该文就ANH对脑氧代谢、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凝血功能、酸碱平衡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予以综述,以期阐述ANH对术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影响.
作者:苏永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对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6例,根据是否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分别为联合用药组(38例)和氢氯噻嗪组(38例),联合用药组采用氨氯地平(每次5 mg,每日1次)联合阿托伐他汀(每次10 mg,每日1次);氢氯噻嗪组采用氢氯噻嗪(每次6.25 mg,每日1次)进行治疗,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联合用药组和氢氯噻嗪组患者的血压、微量尿蛋白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在治疗后8周的收缩压为(140.25±11.94) mm Hg、舒张压为(84.38±8.75) mm Hg均分别低于氢氯噻嗪组患者的收缩压(84.38±8.75) mm Hg、舒张压(87.25±8.83) mm Hg;治疗后8周的微量尿蛋白为(15.39±5.28) mg/L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患者的(29.37±13.21) mg/L;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为(1558.31±278.55) cm/s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患者的(1701.63±529.62) cm/s(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尹林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TT)中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术中并发症的相关措施.方法 选择郧县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行TT患者305例,对其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患者共出现58例(19.3%)并发症,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1例(16.7%),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例(1.6%),神经误伤2例(0.7%),无术后感染及出血情况发生;甲状腺手术史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OR=2.178,95% CI 1.193 ~6.014,P<0.05).结论 TT总体并发症水平较低,对于有甲状腺手术史的患者应于术中进行更为精密的操作,或酌情使用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可将并发症风险降至低.
作者:周汉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症,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病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常伴有左心室肥厚、脑病、胰岛素抵抗、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高血压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同时,其并发症以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了严重压力.该文对高血压并发症模型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压并发症的研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农彩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他成分还有香豆素、胆碱、甜菜碱、亚油酸、叶酸及多种维生素等物质.黄芪的药理活性广泛,除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利水消肿及托毒生肌等功效外,还具有促骨髓基质干细胞及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同时,其对口腔疾病可疑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炳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75例,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合并亚临床甲减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状况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女性所占比例(64.58%)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46.70%),病程(9.3±1.7)年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8.3±1.6)年,胆固醇[(5.2±0.9) mmol/L]和三酰甘油[(1.9±0.9) mmol/L]水平也分别高于单纯糖尿病组[(4.8±1.0) mmol/L、(1.5±0.8) 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64.58%和20.83%,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45.82%和8.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者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无亚临床甲减者,应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周劲梅;王绘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褪黑素是一种由脊椎动物脑中松果腺体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它可能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节、通过调钙蛋白M与雌激素信号通路发生联系而发挥抑制人类肿瘤生长、扩散的作用.褪黑素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肝癌的研究并不深入,可能与黑色素对肝细胞凋亡诱导、影响肝癌细胞周期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该文就褪黑素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的生物治疗因具有符合生理、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已经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有着巨大的治疗前景.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锡慧;高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收缩压与舒张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 选择绵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1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妊高征组,并同期选择分娩正常孕妇120例为分娩正常组,全部行脐血流S/D的检测,并进行胎心监护,记录两组受试者围生儿结局,并对脐血流S/D以及胎心监护的检测结果与妊娠高血压患者围生儿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比较,妊高征组显著高于分娩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心监护与脐血流S/D异常结果比较,妊高征组显著高于分娩正常组(P<0.01);妊高征组中的脐血流S/D与胎心监护异常对围生儿结局有较大影响.结论 脐血流S/D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是否会出现胎儿宫内缺氧有重要应用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判定指标,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维;何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普通外科于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发生围术期死亡.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医师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东旭;崔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研究发现,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和血瘀痰凝证是痤疮中医辨证分型的主要证型;心理因素是痤疮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痤疮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特异性及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痤疮作为青春期男女高发的常见皮肤病,其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将有益于痤疮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欧阳文杰;陈小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白细胞介素10(IL-10)是重要的抗炎因子之一,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拮抗炎性反应,其分泌不足可导致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IL-10基因多态性亦参与ARDS的发生和发展,且不同基因型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该文就IL-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ARDS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春亚;王贵佐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