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细胞介素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王春亚;王贵佐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白细胞介素10(IL-10)是重要的抗炎因子之一,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拮抗炎性反应,其分泌不足可导致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IL-10基因多态性亦参与ARDS的发生和发展,且不同基因型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该文就IL-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ARDS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策略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发热(FUO)因其病因复杂,缺乏特异的检测手段和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FUO诊断策略.先从前期的病史、体检、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寻找有潜在诊断价值的线索(PDCs),再根据PDCs有针对性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进行特异性的检查能进一步明确病因.对无法确诊者选择全身炎症示踪显像,随访至病情缓解或出现新的诊断线索.目前仍有少部分FUO无法明确诊断.

    作者:缪媛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相关性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是指HBV从亲代传给子代的一种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父婴传播和遗传传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PBMC是HBV肝外的一个重要靶细胞,HBV存在该细胞中,并在其中复制和表达.HBV侵入PBMC后,HBV DNA通过其整合酶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整合到细胞的核内基因组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正常功能.孕妇PBMC中HBV-DNA阳性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BMC中HBV-DNA是否阳性直接影响孕期免疫阻断治疗,降低宫内感染率的疗效.

    作者:焦芳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的生物治疗因具有符合生理、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已经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有着巨大的治疗前景.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锡慧;高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经典观点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在妊娠初期胎儿获取葡萄糖量增加,母体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在孕中后期,胎盘激素随孕周增加而分泌增多,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母体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GDM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易患性、炎性因子、细胞因子等有关,而母亲年龄、孕前体质量、受教育程度与职业也可影响GDM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曹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芒果苷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芒果苷是一种四羟基吡啶的碳糖苷,属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现代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芒果苷以及含芒果苷植物提取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和药理作用.近研究发现,芒果苷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阐明芒果苷抗氧化机制,将有利于提高对芒果苷的认识,也将提供芒果苷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

    作者:程建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超声检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收缩压与舒张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 选择绵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1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妊高征组,并同期选择分娩正常孕妇120例为分娩正常组,全部行脐血流S/D的检测,并进行胎心监护,记录两组受试者围生儿结局,并对脐血流S/D以及胎心监护的检测结果与妊娠高血压患者围生儿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比较,妊高征组显著高于分娩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心监护与脐血流S/D异常结果比较,妊高征组显著高于分娩正常组(P<0.01);妊高征组中的脐血流S/D与胎心监护异常对围生儿结局有较大影响.结论 脐血流S/D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是否会出现胎儿宫内缺氧有重要应用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判定指标,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维;何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新进展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小儿呼吸与循环代偿能力比较差,在麻醉过程中很容易诱发应激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呼吸停止.因此,选取合理的麻醉药物以及麻醉方法对小儿麻醉有着重要价值.该文就近年来临床中一些新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药物以及方法予以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李水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收治的206例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呈阴性的接触性阴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宫颈HPV-DNA检查与宫颈活检、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用于早期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90.3%)、特异度(92.7%)、阳性预测值(84.7%)及阴性预测值(95.6%)均显著优于单用宫颈HPV-DNA检查或阴道镜检查(P<0.05).结论 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用于早期筛查宫颈癌准确率高,对于LCT呈阴性的接触性出血患者,好采取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以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出率.

    作者:郭芝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表皮下水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本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自身抗原、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及炎性因子等参与终形成水疱的复杂过程.其中HLA在BP的发病、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HLA-Ⅱ类基因与BP的相关性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BP与HLA基因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苏日古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75例,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合并亚临床甲减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状况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女性所占比例(64.58%)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46.70%),病程(9.3±1.7)年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8.3±1.6)年,胆固醇[(5.2±0.9) mmol/L]和三酰甘油[(1.9±0.9) mmol/L]水平也分别高于单纯糖尿病组[(4.8±1.0) mmol/L、(1.5±0.8) 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64.58%和20.83%,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45.82%和8.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者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无亚临床甲减者,应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周劲梅;王绘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认知功能检查量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是临床常用的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和思维定向力障碍,常持续数月或数年.POCD导致患者康复延迟、增加医疗费用,并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关于认知功能的测试方法很多,但没有专门针对POCD的评估工具.该文就量表的选择、测试时间点的确定以及测试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予以综述,期望对POCD的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郑旭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内源性FGF-21基因表达水平受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α与PPAR-γ的影响.它没有诱导扩散或促进有丝分裂的功能,但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的存活、改善脂蛋白图谱等生理作用,是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独立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FGF-21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水平显著增高,可能是机体的代偿反应,也可能是机体存在FGF-21抵抗.FGF-21被看作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保护因子,有可能成为新型降糖药物.

    作者:万杰君;聂本遂;滕雅萍;郑信华;李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TT)中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术中并发症的相关措施.方法 选择郧县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行TT患者305例,对其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患者共出现58例(19.3%)并发症,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1例(16.7%),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例(1.6%),神经误伤2例(0.7%),无术后感染及出血情况发生;甲状腺手术史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OR=2.178,95% CI 1.193 ~6.014,P<0.05).结论 TT总体并发症水平较低,对于有甲状腺手术史的患者应于术中进行更为精密的操作,或酌情使用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可将并发症风险降至低.

    作者:周汉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腹部手术中硬-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牵拉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硬-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270例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硬-全联合麻醉组(C组),各90例.比较三组入室切皮(T1)、探查(T2)、牵拉(T3)、术毕(T4)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牵拉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出现较大波动,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T3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的牵拉反应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硬-全联合麻醉导致牵拉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控性好,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更具有优势.

    作者:孙婷辉;段思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放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高、危害大,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癌症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和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后遗症,尤其是头颈部肿瘤,目前尚无明确的药物预防策略建议.了解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龚丽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癌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普通外科于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发生围术期死亡.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医师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东旭;崔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黄芪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他成分还有香豆素、胆碱、甜菜碱、亚油酸、叶酸及多种维生素等物质.黄芪的药理活性广泛,除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利水消肿及托毒生肌等功效外,还具有促骨髓基质干细胞及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同时,其对口腔疾病可疑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炳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肺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生物治疗是一种利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或肿瘤生长,从而达到抑瘤目的 的治疗方法,是继手术、放疗、化疗模式之后新兴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常规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就树突状细胞疫苗、相关肿瘤抗原疫苗、肿瘤细胞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春燕;何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儿童多汗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多汗症是指超过体温调节及环境因素影响的体表过多分泌汗液.根据机体本身是否存在原发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多汗症与继发性多汗症,根据出汗部位可分为全身性多汗和局灶性多汗.儿童期多见原发性局灶性多汗,主要表现为腋窝、手掌、足底、头面部等部位不明原因的大量出汗,许多儿童因为出汗过多而羞于与人交往,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目前对于多汗症的治疗国内以中医疗法较为多见,此外还有抗胆碱能药物、止汗剂、肉毒杆菌注射、手术等西医疗法.

    作者:李月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白细胞介素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白细胞介素10(IL-10)是重要的抗炎因子之一,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拮抗炎性反应,其分泌不足可导致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IL-10基因多态性亦参与ARDS的发生和发展,且不同基因型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该文就IL-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ARDS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春亚;王贵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