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媛媛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内源性FGF-21基因表达水平受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α与PPAR-γ的影响.它没有诱导扩散或促进有丝分裂的功能,但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的存活、改善脂蛋白图谱等生理作用,是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独立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FGF-21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水平显著增高,可能是机体的代偿反应,也可能是机体存在FGF-21抵抗.FGF-21被看作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保护因子,有可能成为新型降糖药物.
作者:万杰君;聂本遂;滕雅萍;郑信华;李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收缩压与舒张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 选择绵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1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妊高征组,并同期选择分娩正常孕妇120例为分娩正常组,全部行脐血流S/D的检测,并进行胎心监护,记录两组受试者围生儿结局,并对脐血流S/D以及胎心监护的检测结果与妊娠高血压患者围生儿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比较,妊高征组显著高于分娩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心监护与脐血流S/D异常结果比较,妊高征组显著高于分娩正常组(P<0.01);妊高征组中的脐血流S/D与胎心监护异常对围生儿结局有较大影响.结论 脐血流S/D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是否会出现胎儿宫内缺氧有重要应用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判定指标,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维;何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关节炎症和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其发病机制和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对RA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上.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AS的药物治疗一直为风湿病学家所关注.该文就目前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情况与关节腔灌注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纪晓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的常见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常伴有ED,两者关系密切.OSAS并发ED的重要的原因可能为OSAS患者的血管顺应性降低和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积极治疗OSAS的基础上,使用抗氧化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保护阴茎血管内皮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勃起功能,将成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新方向.
作者:何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硬-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270例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硬-全联合麻醉组(C组),各90例.比较三组入室切皮(T1)、探查(T2)、牵拉(T3)、术毕(T4)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牵拉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出现较大波动,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T3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的牵拉反应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硬-全联合麻醉导致牵拉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控性好,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更具有优势.
作者:孙婷辉;段思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放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高、危害大,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癌症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和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后遗症,尤其是头颈部肿瘤,目前尚无明确的药物预防策略建议.了解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龚丽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褪黑素是一种由脊椎动物脑中松果腺体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它可能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节、通过调钙蛋白M与雌激素信号通路发生联系而发挥抑制人类肿瘤生长、扩散的作用.褪黑素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肝癌的研究并不深入,可能与黑色素对肝细胞凋亡诱导、影响肝癌细胞周期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该文就褪黑素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对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6例,根据是否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分别为联合用药组(38例)和氢氯噻嗪组(38例),联合用药组采用氨氯地平(每次5 mg,每日1次)联合阿托伐他汀(每次10 mg,每日1次);氢氯噻嗪组采用氢氯噻嗪(每次6.25 mg,每日1次)进行治疗,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联合用药组和氢氯噻嗪组患者的血压、微量尿蛋白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在治疗后8周的收缩压为(140.25±11.94) mm Hg、舒张压为(84.38±8.75) mm Hg均分别低于氢氯噻嗪组患者的收缩压(84.38±8.75) mm Hg、舒张压(87.25±8.83) mm Hg;治疗后8周的微量尿蛋白为(15.39±5.28) mg/L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患者的(29.37±13.21) mg/L;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为(1558.31±278.55) cm/s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患者的(1701.63±529.62) cm/s(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尹林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他成分还有香豆素、胆碱、甜菜碱、亚油酸、叶酸及多种维生素等物质.黄芪的药理活性广泛,除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利水消肿及托毒生肌等功效外,还具有促骨髓基质干细胞及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同时,其对口腔疾病可疑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炳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小儿呼吸与循环代偿能力比较差,在麻醉过程中很容易诱发应激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呼吸停止.因此,选取合理的麻醉药物以及麻醉方法对小儿麻醉有着重要价值.该文就近年来临床中一些新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药物以及方法予以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李水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多汗症是指超过体温调节及环境因素影响的体表过多分泌汗液.根据机体本身是否存在原发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多汗症与继发性多汗症,根据出汗部位可分为全身性多汗和局灶性多汗.儿童期多见原发性局灶性多汗,主要表现为腋窝、手掌、足底、头面部等部位不明原因的大量出汗,许多儿童因为出汗过多而羞于与人交往,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目前对于多汗症的治疗国内以中医疗法较为多见,此外还有抗胆碱能药物、止汗剂、肉毒杆菌注射、手术等西医疗法.
作者:李月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研究发现,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和血瘀痰凝证是痤疮中医辨证分型的主要证型;心理因素是痤疮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痤疮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特异性及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痤疮作为青春期男女高发的常见皮肤病,其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将有益于痤疮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欧阳文杰;陈小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白细胞介素10(IL-10)是重要的抗炎因子之一,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拮抗炎性反应,其分泌不足可导致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IL-10基因多态性亦参与ARDS的发生和发展,且不同基因型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该文就IL-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ARDS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春亚;王贵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收治的206例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呈阴性的接触性阴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宫颈HPV-DNA检查与宫颈活检、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用于早期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90.3%)、特异度(92.7%)、阳性预测值(84.7%)及阴性预测值(95.6%)均显著优于单用宫颈HPV-DNA检查或阴道镜检查(P<0.05).结论 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用于早期筛查宫颈癌准确率高,对于LCT呈阴性的接触性出血患者,好采取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以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出率.
作者:郭芝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该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文献阐述的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的发展史与现状,探究了影响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开展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会诊医师、邀请会诊的医师,患者的疾病特征和目前社会制度、体制以及医院的管理模式.此外,还对未来发展联络会诊精神病学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增强医师自身的能力,改善患者状态的评估方法,建立联络会诊精神病学团队,介绍会诊指引等方法.
作者:王周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是指HBV从亲代传给子代的一种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父婴传播和遗传传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PBMC是HBV肝外的一个重要靶细胞,HBV存在该细胞中,并在其中复制和表达.HBV侵入PBMC后,HBV DNA通过其整合酶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整合到细胞的核内基因组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正常功能.孕妇PBMC中HBV-DNA阳性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BMC中HBV-DNA是否阳性直接影响孕期免疫阻断治疗,降低宫内感染率的疗效.
作者:焦芳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TT)中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术中并发症的相关措施.方法 选择郧县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行TT患者305例,对其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患者共出现58例(19.3%)并发症,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1例(16.7%),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例(1.6%),神经误伤2例(0.7%),无术后感染及出血情况发生;甲状腺手术史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OR=2.178,95% CI 1.193 ~6.014,P<0.05).结论 TT总体并发症水平较低,对于有甲状腺手术史的患者应于术中进行更为精密的操作,或酌情使用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可将并发症风险降至低.
作者:周汉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不明原因发热(FUO)因其病因复杂,缺乏特异的检测手段和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FUO诊断策略.先从前期的病史、体检、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寻找有潜在诊断价值的线索(PDCs),再根据PDCs有针对性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进行特异性的检查能进一步明确病因.对无法确诊者选择全身炎症示踪显像,随访至病情缓解或出现新的诊断线索.目前仍有少部分FUO无法明确诊断.
作者:缪媛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胃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输血量及治疗后止血与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2±0.9) d vs(11.3±1.4) d]和[(225.8±39.1) mL vs(363.1±60.7)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情况:试验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4.0%,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成功止血5 d后,试验组再出血1例,对照组再出血7例,再出血率分别为2%和14%;需转为外科手术治疗,试验组3例,对照组10例,手术治疗率分别为6%和20%.结论 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勋法;刘莉;钟源波;龙连宫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经瑞芬太尼麻醉后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所有患者根据其手术顺序平均分为布托啡诺镇痛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麻醉方法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及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布托啡诺镇痛组患者立即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5 μg/kg,生理盐水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患者苏醒后30、60、120 min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要求镇痛患者例数、镇痛药物用量和麻醉苏醒后3 h内的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总用量以及各时点的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镇痛组患者各时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患者,苏醒后3 h内布托啡诺镇痛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且术后要求镇痛的患者比例及镇痛药物的用量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精神症状、呼吸抑制以及低氧血症现象发生.结论 布托啡诺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现象的发生.
作者:王新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