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旋;伍严安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 对218例急性胆囊炎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例成功完成LC,17例中转开腹,其中病程<3 d 5例,病程>3 d 12例.术中无胆营损伤,术后未发现腹腔出血,胆满及肝下积液.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腹痛、黄疸等.结论 准确掌握急性胆囊炎LC的适应证,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韩延亮;宋先旭;许焕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严重程度及Hcy与CHD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循环酶法(enzymatic cycling assay)检测CHD患者(81例)和对照组(36例)血清中Hcy的水平.结果 CHD组Hcy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D)Hcy含量>不稳定性心绞痛者(UAP)>稳定性心绞痛者(SAP);两组有同一危险因素患者的Hcy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内有传统危险因素与无危险因素患者之间Hcy的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病情越重,Hcy的含量越高.Hcy与CHD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直接关系.检测Hcy水平对预防和减低CHD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轶然;蔺瑞兰;崔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术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祛痰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3.94%,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正常及胸片肺部浸润性阴影消失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术后肺炎,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辉;肖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一直是心电图学上的诊断难点,临床上对于宽QRS波心动过速进行床旁、快速、正确的鉴别诊断问题仍没得到完全解决,及时、准确地对宽QRS波心动过速加以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回顾性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定义、分类和体表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其鉴别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作者:赵健;邹建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但其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复发率较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微创内镜治疗、体内外碎石治疗、药物溶石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但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利弊,常常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本文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在临床上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以提高疗效.
作者:孙逊;梁晓强;张静喆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在医学界大力倡导人文教育回归的今天,英语教学在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上面能够做出独特的贡献.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探讨外语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外语教学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所起的独特作用.
作者:王丽群;闫秀静;杨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目前认为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IV和肝炎病毒等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ITP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此外,脾功能亢进以及雌激素等也与ITP的发病有关.
作者:吴廷丽;黄巧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疾病包括哮喘在过去50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哮喘是影响儿童普遍的慢性疾病.与此同时,Th1型反应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也相应增长,表明免疫调节的缺陷,而不是Th1免疫的一个下降.近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不同亚群在调节变应原Th2应答和维持功能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调节应答在过敏性个体看起来是缺乏的,但在某种程度上给予特异的变应原免疫治疗有可能重建.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与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进行综述.
作者:彭力;钟礼立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由感染或疫苗接种触发,T细胞介导的针对髓鞘碱性蛋白的自身免疫反应.某些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疗法用于该病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是有益的,减少长期的致残率.本文就近几年来该病的治疗、预后及是否发展成多发性硬化的预测性因子的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王育新;李效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由于转移到母体内的胎儿细胞可参与组织的损伤或修复,因此胎儿细胞在母体内的微嵌合现象近来备受关注.有研究认为胎儿细胞在母体内长期存在会导致产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其他研究认为转移到母体内的胎儿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参与了组织的损伤修复.本文就目前各方面关于FMc的研究状况,包括其研究起源、检测技术、数量种类、生物学意义以及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王中立;戴建国;黄玉芳;赵玉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水通道蛋白4(AQP-4)是脑组织内高表达的一种水通道蛋白,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尤其在与毛细血管和软脑膜直接接触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丰富,是参与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分子,在水分子快速跨膜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研究表明,AQP-4在创伤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AQP-4与创伤性脑水肿之间的关系,将可能为临床治疗脑水肿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耿艺;刘荣耀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而且难以避免,可导致较高的病残率.从其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进行治疗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细胞内游离钙被认为在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细胞死亡的级联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近年来对细胞内钙通道Ryanodine受体阻滞剂丹曲林的研究进展迅速,其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内质网和肌浆网的钙释放.本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及Ryanodine受体等细胞内钙通道予以综述.
作者:林海鹏;郭平凡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在本病的治疗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势.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概况及进展.
作者:邢佳丽;丛慧芳;宋元元;宋艳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多种介入法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后其体积大小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76例患者87个卵巢巧克力囊肿在彩超引导下用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稀释后抽尽囊内液,注入无水乙醇治疗,随后观察囊肿大小的变化.结果 76例患者87个囊肿术后48个囊肿消失,19个囊肿体积明显缩小至穿刺前一半以上,18个囊肿体积缩小不明显,2个囊肿因囊内液体太黏稠,稀释用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无效,注入少许无水乙醇留置.即时治愈48例(55.2%),有效19例(21.8%),无效20例(23%),总有效率为77.O%(67/87).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治愈48例(55.2%),有效19例(21.8%),无效率20例(23%),总有效率为77.0%(67/87).其中,18个囊肿对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稀释溶解效果明显;53个囊肿对生理盐水的稀释效果明显;14个囊肿不用任何稀释液就能抽吸干净;2个单纯注射无水乙醇的囊肿体积随访也有缩小,囊肿缩小<50%.结论 多种介入法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实用、安全、有效,多次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彩超引导下,注入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介入治疗过程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核因子кB(NF-кB)是一种具有多项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在炎性反应、免疫应答、胚胎发育、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显示,NF-кB与鼻部疾病如鼻息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NF-кB的组成、功能及在鼻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雷泽;李玲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7年来贵阳市二次供水水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卫生学问题,为今后做好二次供水的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1~2007年的二次供水水质监测资料、现场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录入Excel表后,按照生活饮用水的国家标准进行检测项目结果判定,用EPIINFO3.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阳市二次供水存在二次污染,主要超标指标为浑浊度,超标率为9.10%.结论 二次供水设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是导致二次供水水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智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是一门基础编程语言,对刚接触这门语言的学生来说是难学而且不易入门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难学、不容易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效果,本文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方法,在纵向比较当中运用一题多解以及程序优化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林利;杨宇军;高泾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快速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方法 利用频率60 Hz,波宽1.0 ms,串长10 s,串间间隔30 min,每天10次,连续2 d,电流强度500 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SD大鼠单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点燃后1个月给予同样强度1 s电刺激,观察模型稳定情况.结果 72%的大鼠可在2 d内点燃,点燃大鼠痫性行为可达Ⅳ~Ⅴ级,点燃大鼠1个月后给予同样参数电刺激1 s,均能达到Ⅴ级发作,点燃成功率为88%.结论 :本方法可快速建立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点燃癫痫模型.
作者:牟青春;刘庆祝;王峰;孙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ITP的原因主要是人体自身免疫酎受机制被打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或)生成障碍.淋巴细胞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细胞群,其凋亡和增殖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予以综述.
作者:赵雪芸;贾瑞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DNA甲基化是非DNA序列变化所致的基因修饰作用,这种基因修饰作用可在细胞分裂中进行遗传并影响DNA和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DNA甲基化发生在CpG双核苷酸序列内,其5'端的胞嘧啶环在复制完成后添加一个甲基,导致DNA结合蛋白结合的部位印DNA双螺旋凹槽的外形发生改变.DNA甲基化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还与许多其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相关联.本文对DNA甲基化与非肿瘤性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郭素芬;崔荣军;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