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新;李效兰
临床医师在临床思维过程中,不仅要具有广泛高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素质,它主要是指提出、验证假说素质,逻辑推理素质,遵守逻辑思维规律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临床医师是至关重要的,临床医师应该不断加强逻辑修养,不断提升临床思维水准,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作者:曾奇;赵颖;王志刚;梁慧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随着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蛋白研究也备受关注.这为从蛋白质角度揭示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更加有效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江敏;吴松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ITP的原因主要是人体自身免疫酎受机制被打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或)生成障碍.淋巴细胞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细胞群,其凋亡和增殖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予以综述.
作者:赵雪芸;贾瑞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肝DNA病毒属,它的遗传变异性很高,可分为8种基因型,大多数基因型能进一步分成亚型.而HBV基因型之间的重组增加了HBV的变异性.本文概述了当前乙型肝炎DNA病毒属基因变异的流行病学知识,另外因为这一领域的快速进展,更新了一些有关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近综述,并阐述了HBV基因型与肝病的关系.
作者:眭维国;邬俊勇;张岳;林华;陈洁晶;戴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动脉波形分析技术用于计算心排血量和每搏量变异指数是一项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技术,它能够连续通过对外周动脉的波形特征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患(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进行分析测定心排血量,并且不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校准.临床上已经显示出可以接受的准确性和良好的即时性和方便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心脏疾病如主动脉反流、二尖瓣反流或给予α1受体激动药时,动脉波形分析计算心排血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心排血量.
作者:唐亮;李士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多维评分系统(BODE)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5例稳定期COPD患者FEV1、BODE评分,随访12个月并记录COPD危险事件(包括呼吸衰竭和死亡)、就诊次数、住院次数、机械通气次数,评估存活病例的SOLDQ记分、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住院时间等.结果 FEV1≥1L组及BODE评分<5分组,患者生活质量、死亡人数、就诊次数、AECOPD次数、AECOPD住院次数、机械通气次数、住院时间及SOLDQ评分均好于FEV1<1L组及BODE评分≥5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DE评分与死亡例数、就诊频数、AECOPD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FEV1与住院次数、SOLDQ评分及机械通气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BODE评分系统和FEV1均能评价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BODE评分系统更为全面及准确.
作者:闫荣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但其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复发率较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微创内镜治疗、体内外碎石治疗、药物溶石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但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利弊,常常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本文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在临床上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以提高疗效.
作者:孙逊;梁晓强;张静喆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目前认为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IV和肝炎病毒等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ITP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此外,脾功能亢进以及雌激素等也与ITP的发病有关.
作者:吴廷丽;黄巧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多种介入法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后其体积大小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76例患者87个卵巢巧克力囊肿在彩超引导下用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稀释后抽尽囊内液,注入无水乙醇治疗,随后观察囊肿大小的变化.结果 76例患者87个囊肿术后48个囊肿消失,19个囊肿体积明显缩小至穿刺前一半以上,18个囊肿体积缩小不明显,2个囊肿因囊内液体太黏稠,稀释用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无效,注入少许无水乙醇留置.即时治愈48例(55.2%),有效19例(21.8%),无效20例(23%),总有效率为77.O%(67/87).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治愈48例(55.2%),有效19例(21.8%),无效率20例(23%),总有效率为77.0%(67/87).其中,18个囊肿对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稀释溶解效果明显;53个囊肿对生理盐水的稀释效果明显;14个囊肿不用任何稀释液就能抽吸干净;2个单纯注射无水乙醇的囊肿体积随访也有缩小,囊肿缩小<50%.结论 多种介入法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实用、安全、有效,多次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彩超引导下,注入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介入治疗过程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晋妮;雷中劲;张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核因子кB(NF-кB)是一种具有多项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在炎性反应、免疫应答、胚胎发育、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显示,NF-кB与鼻部疾病如鼻息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NF-кB的组成、功能及在鼻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雷泽;李玲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建立临床实践教学质控系统,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控标准,严格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是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目前影响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我校采取了相应措施,为保证我校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作者:王俊林;李凯军;刘阳;张春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国内的学术期刊一般要求书写英文摘要.为了体现和利用好二手文献,并加强与国际科学和技术的学术交流,文章英文的标题应该被给出,而英文摘要可以没有.因此,作者的论文应该有一个普遍的理解的书面格式的英文标题,以避免错误.作者根据近年来阅读和编辑论文时,对英文文章标题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给予一些意见.
作者:龙尧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快速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方法 利用频率60 Hz,波宽1.0 ms,串长10 s,串间间隔30 min,每天10次,连续2 d,电流强度500 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SD大鼠单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点燃后1个月给予同样强度1 s电刺激,观察模型稳定情况.结果 72%的大鼠可在2 d内点燃,点燃大鼠痫性行为可达Ⅳ~Ⅴ级,点燃大鼠1个月后给予同样参数电刺激1 s,均能达到Ⅴ级发作,点燃成功率为88%.结论 :本方法可快速建立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点燃癫痫模型.
作者:牟青春;刘庆祝;王峰;孙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牛黄降压丸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中成药,主要用于肝火旺盛型高血压,对肝火亢盛的头痛、眩晕、震颤、急躁易怒、面赤、目赤、失眠、口干口苦等症状有比较好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用药4周收缩压可下降12~14 mm Hg,舒张压下降7~15 mm Hg,总有效率为55.0%~80.0%.其降压机制与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牛黄降压丸还对心电图、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多见.
作者:王存选;张刚;王玥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注意事项.方法 对35例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3例行硬膜外麻醉,1例行全身麻醉.术中、术后出现短暂低血压需多巴胺辅助4例,术后出现短暂智能障碍1例.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结论 减轻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平稳麻醉,适当应用各种心血管药物,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髋部手术可以成功实施.
作者:贾宝文;刘现富;徐玉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关节滑膜增生并形成血管翳是其重要特征;增生的滑膜需要更多的血供以满足其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因而血管新生在血管翳的形成和维持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鉴于血管翳是高度血管化的,抑制RA中血管新生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RA的有效策略.本文对近年生成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成锋;王昌兴;王伟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而且难以避免,可导致较高的病残率.从其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进行治疗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细胞内游离钙被认为在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细胞死亡的级联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近年来对细胞内钙通道Ryanodine受体阻滞剂丹曲林的研究进展迅速,其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内质网和肌浆网的钙释放.本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及Ryanodine受体等细胞内钙通道予以综述.
作者:林海鹏;郭平凡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认识到它是一种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是其特点.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许多方面.近几年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发现哮喘的发病和诸多免疫细胞、众多细胞因子、多种生物介质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本文主要就免疫学机制、神经机制、遗传因素予以综述.
作者:白敏;刁晓源;张湘燕;王玲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防治现状及药物治疗状况,为临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3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防治现状及药物治疗情况,并作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中老年人居多,规律服药者占被调查者的半数以上,其血压控制率为74.8%,明显高于未规律服药者;患者所服药物种类中,服用频率较高的前4类降压药由高到低依次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相关因素知晓率较高.结论 加强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和开发经济、有效、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的降压药物是提高高血压病防治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齐敏;吴参;崔银花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