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林;李凯军;刘阳;张春芳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小动脉痉挛、内膜增生与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与病理生理综合征,终导致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右心功能衰竭直至死亡.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的诊断还需满足肺小动脉楔压≤15 mm Hg,肺血管阻力>3 Wood单位及心排血量正常或降低3个条件.肺动脉高压传统治疗效果差,不能延缓疾病进程.然而,近年来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与选择性作用于肺循环血管舒张药物的研发,已经证实能够改善疾病预后.治疗方法包括应用内皮受体拮抗剂、前列腺素类似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一氧化氮、精氨酸等扩血管药物;应用抗凝剂;治疗右心功能不全及改善生活质量;应用外科手术等.本文主要对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冯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人体蠕形螨是专性寄生在人体毛囊和皮脂腺的一种永久性寄生螨,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2种,主要寄生在人体面部.虫体对机体的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和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性及伴随细菌感染等原因,可以引起相应部位的皮肤病变,从而对患者的面容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就人体面部蠕形螨病的临床症状、致病机制、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阿拉腾楚鲁;刘志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目前认为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IV和肝炎病毒等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ITP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此外,脾功能亢进以及雌激素等也与ITP的发病有关.
作者:吴廷丽;黄巧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核因子кB(NF-кB)是一种具有多项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在炎性反应、免疫应答、胚胎发育、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显示,NF-кB与鼻部疾病如鼻息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就NF-кB的组成、功能及在鼻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雷泽;李玲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关节滑膜增生并形成血管翳是其重要特征;增生的滑膜需要更多的血供以满足其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因而血管新生在血管翳的形成和维持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鉴于血管翳是高度血管化的,抑制RA中血管新生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RA的有效策略.本文对近年生成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成锋;王昌兴;王伟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水通道蛋白4(AQP-4)是脑组织内高表达的一种水通道蛋白,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尤其在与毛细血管和软脑膜直接接触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丰富,是参与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分子,在水分子快速跨膜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研究表明,AQP-4在创伤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AQP-4与创伤性脑水肿之间的关系,将可能为临床治疗脑水肿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耿艺;刘荣耀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肥胖可以造成人类许多心血管疾病,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近年研究结果,从过食而摄取较多的盐类,体液量、循环血量增加,上臂周径粗大,血压测量用的袖带相对狭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亢进,交感神经活动增强,高胰岛素血症,前列腺素等降压物质减少等影响因素探求与高血压的联系.并探讨如何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肥胖来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张一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快速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方法 利用频率60 Hz,波宽1.0 ms,串长10 s,串间间隔30 min,每天10次,连续2 d,电流强度500 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SD大鼠单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点燃后1个月给予同样强度1 s电刺激,观察模型稳定情况.结果 72%的大鼠可在2 d内点燃,点燃大鼠痫性行为可达Ⅳ~Ⅴ级,点燃大鼠1个月后给予同样参数电刺激1 s,均能达到Ⅴ级发作,点燃成功率为88%.结论 :本方法可快速建立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点燃癫痫模型.
作者:牟青春;刘庆祝;王峰;孙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12月处方共计11 012张,分析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比例.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所查处方的5.46%,主要反映在配伍、重复用药、用法、用量、溶媒及选药等方面.结论 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临床医师对药物知识的缺乏所致,临床药师应向医师提供更多的药学知识,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吴参;齐敏;陈桂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疾病包括哮喘在过去50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哮喘是影响儿童普遍的慢性疾病.与此同时,Th1型反应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也相应增长,表明免疫调节的缺陷,而不是Th1免疫的一个下降.近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不同亚群在调节变应原Th2应答和维持功能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调节应答在过敏性个体看起来是缺乏的,但在某种程度上给予特异的变应原免疫治疗有可能重建.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与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进行综述.
作者:彭力;钟礼立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前在临床上如何能快速准确地筛查出细菌的耐药基因,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依据,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新的筛查耐药基因突变的技术,以其高效、灵敏、准确的特点,在耐药基因检测中异军突起.近年来在细菌耐药性检测方面包括β-内酰胺酶的分型、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始备受临床实验室关注.
作者:吴旋;伍严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在本病的治疗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势.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概况及进展.
作者:邢佳丽;丛慧芳;宋元元;宋艳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 对218例急性胆囊炎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例成功完成LC,17例中转开腹,其中病程<3 d 5例,病程>3 d 12例.术中无胆营损伤,术后未发现腹腔出血,胆满及肝下积液.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腹痛、黄疸等.结论 准确掌握急性胆囊炎LC的适应证,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韩延亮;宋先旭;许焕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389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块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及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89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并作出超声诊断,将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超声诊断都以肿瘤的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硬度和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甲状腺肿块的血流情况等指标作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389例甲状腺肿块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47例,超声诊断甲状腺癌39例,符合率为82.9%;甲状腺瘤172例,超声诊断甲状腺瘤159例,符合率为92.4%;结节性甲状腺肿170例,超声诊断为161例,符合率为94.7%.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异性,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能提高其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李建华;韩炜;王兰君;梁韶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认识到它是一种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是其特点.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许多方面.近几年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发现哮喘的发病和诸多免疫细胞、众多细胞因子、多种生物介质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本文主要就免疫学机制、神经机制、遗传因素予以综述.
作者:白敏;刁晓源;张湘燕;王玲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肝DNA病毒属,它的遗传变异性很高,可分为8种基因型,大多数基因型能进一步分成亚型.而HBV基因型之间的重组增加了HBV的变异性.本文概述了当前乙型肝炎DNA病毒属基因变异的流行病学知识,另外因为这一领域的快速进展,更新了一些有关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近综述,并阐述了HBV基因型与肝病的关系.
作者:眭维国;邬俊勇;张岳;林华;陈洁晶;戴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DNA甲基化是非DNA序列变化所致的基因修饰作用,这种基因修饰作用可在细胞分裂中进行遗传并影响DNA和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DNA甲基化发生在CpG双核苷酸序列内,其5'端的胞嘧啶环在复制完成后添加一个甲基,导致DNA结合蛋白结合的部位印DNA双螺旋凹槽的外形发生改变.DNA甲基化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还与许多其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相关联.本文对DNA甲基化与非肿瘤性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郭素芬;崔荣军;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术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祛痰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3.94%,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正常及胸片肺部浸润性阴影消失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术后肺炎,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辉;肖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其导致的继发性缺血性脑损害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均为研究热点,且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关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均未统一,尚存在较大争议.关于其发病机制学说.主要包括气体信号分子学说和炎性反应学说;目前对其诊断主要依赖脑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方法;针对其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脑脊液引流、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基因治疗等方法.本文就近期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形成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段鸿洲;莫大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动脉波形分析技术用于计算心排血量和每搏量变异指数是一项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技术,它能够连续通过对外周动脉的波形特征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患(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进行分析测定心排血量,并且不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校准.临床上已经显示出可以接受的准确性和良好的即时性和方便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心脏疾病如主动脉反流、二尖瓣反流或给予α1受体激动药时,动脉波形分析计算心排血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心排血量.
作者:唐亮;李士通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