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文;刘现富;徐玉军
近视是眼科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近几十年来实验性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其与各种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有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阳离子多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刺激增殖,具有趋化作用,参与创伤修复.多种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园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剥夺性近视的形成和发展.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张丹丹;唐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水通道蛋白4(AQP-4)是脑组织内高表达的一种水通道蛋白,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尤其在与毛细血管和软脑膜直接接触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丰富,是参与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分子,在水分子快速跨膜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研究表明,AQP-4在创伤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AQP-4与创伤性脑水肿之间的关系,将可能为临床治疗脑水肿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耿艺;刘荣耀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术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祛痰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3.94%,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正常及胸片肺部浸润性阴影消失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术后肺炎,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辉;肖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疾病包括哮喘在过去50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哮喘是影响儿童普遍的慢性疾病.与此同时,Th1型反应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也相应增长,表明免疫调节的缺陷,而不是Th1免疫的一个下降.近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不同亚群在调节变应原Th2应答和维持功能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调节应答在过敏性个体看起来是缺乏的,但在某种程度上给予特异的变应原免疫治疗有可能重建.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与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进行综述.
作者:彭力;钟礼立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但其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复发率较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微创内镜治疗、体内外碎石治疗、药物溶石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但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利弊,常常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本文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在临床上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以提高疗效.
作者:孙逊;梁晓强;张静喆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人体蠕形螨是专性寄生在人体毛囊和皮脂腺的一种永久性寄生螨,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2种,主要寄生在人体面部.虫体对机体的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和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性及伴随细菌感染等原因,可以引起相应部位的皮肤病变,从而对患者的面容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就人体面部蠕形螨病的临床症状、致病机制、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阿拉腾楚鲁;刘志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由于转移到母体内的胎儿细胞可参与组织的损伤或修复,因此胎儿细胞在母体内的微嵌合现象近来备受关注.有研究认为胎儿细胞在母体内长期存在会导致产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其他研究认为转移到母体内的胎儿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参与了组织的损伤修复.本文就目前各方面关于FMc的研究状况,包括其研究起源、检测技术、数量种类、生物学意义以及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王中立;戴建国;黄玉芳;赵玉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类,我国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例不断增加,本文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自然病程、预后、治疗等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戈国亮;杨微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晋妮;雷中劲;张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7年来贵阳市二次供水水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卫生学问题,为今后做好二次供水的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1~2007年的二次供水水质监测资料、现场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录入Excel表后,按照生活饮用水的国家标准进行检测项目结果判定,用EPIINFO3.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阳市二次供水存在二次污染,主要超标指标为浑浊度,超标率为9.10%.结论 二次供水设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是导致二次供水水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智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防治现状及药物治疗状况,为临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3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防治现状及药物治疗情况,并作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中老年人居多,规律服药者占被调查者的半数以上,其血压控制率为74.8%,明显高于未规律服药者;患者所服药物种类中,服用频率较高的前4类降压药由高到低依次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相关因素知晓率较高.结论 加强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和开发经济、有效、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的降压药物是提高高血压病防治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齐敏;吴参;崔银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认识到它是一种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是其特点.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许多方面.近几年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发现哮喘的发病和诸多免疫细胞、众多细胞因子、多种生物介质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本文主要就免疫学机制、神经机制、遗传因素予以综述.
作者:白敏;刁晓源;张湘燕;王玲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000例(1278眼),分析术后3 d及1年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3 d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8例(446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2例(832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角膜水肿.术后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5例(820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5例(458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后囊膜混浊.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较好.
作者:王秀英;吴参;毕丽丽;韩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随着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蛋白研究也备受关注.这为从蛋白质角度揭示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更加有效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江敏;吴松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 对218例急性胆囊炎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例成功完成LC,17例中转开腹,其中病程<3 d 5例,病程>3 d 12例.术中无胆营损伤,术后未发现腹腔出血,胆满及肝下积液.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腹痛、黄疸等.结论 准确掌握急性胆囊炎LC的适应证,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韩延亮;宋先旭;许焕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DNA甲基化是非DNA序列变化所致的基因修饰作用,这种基因修饰作用可在细胞分裂中进行遗传并影响DNA和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DNA甲基化发生在CpG双核苷酸序列内,其5'端的胞嘧啶环在复制完成后添加一个甲基,导致DNA结合蛋白结合的部位印DNA双螺旋凹槽的外形发生改变.DNA甲基化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还与许多其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相关联.本文对DNA甲基化与非肿瘤性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郭素芬;崔荣军;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动脉波形分析技术用于计算心排血量和每搏量变异指数是一项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技术,它能够连续通过对外周动脉的波形特征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患(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进行分析测定心排血量,并且不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校准.临床上已经显示出可以接受的准确性和良好的即时性和方便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心脏疾病如主动脉反流、二尖瓣反流或给予α1受体激动药时,动脉波形分析计算心排血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心排血量.
作者:唐亮;李士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关节滑膜增生并形成血管翳是其重要特征;增生的滑膜需要更多的血供以满足其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因而血管新生在血管翳的形成和维持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鉴于血管翳是高度血管化的,抑制RA中血管新生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RA的有效策略.本文对近年生成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成锋;王昌兴;王伟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型引起.与其他类型性传播疾病不同的是,尖锐湿疣不易一次性彻底治愈,这与HPV感染机体后所致的机体免疫异常不无关系,机体不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是造成HPV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HPV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的变化来探讨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
作者:毛广宇;刘志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临床医师在临床思维过程中,不仅要具有广泛高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素质,它主要是指提出、验证假说素质,逻辑推理素质,遵守逻辑思维规律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临床医师是至关重要的,临床医师应该不断加强逻辑修养,不断提升临床思维水准,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作者:曾奇;赵颖;王志刚;梁慧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