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吴参;毕丽丽;韩峰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小动脉痉挛、内膜增生与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与病理生理综合征,终导致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右心功能衰竭直至死亡.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的诊断还需满足肺小动脉楔压≤15 mm Hg,肺血管阻力>3 Wood单位及心排血量正常或降低3个条件.肺动脉高压传统治疗效果差,不能延缓疾病进程.然而,近年来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与选择性作用于肺循环血管舒张药物的研发,已经证实能够改善疾病预后.治疗方法包括应用内皮受体拮抗剂、前列腺素类似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一氧化氮、精氨酸等扩血管药物;应用抗凝剂;治疗右心功能不全及改善生活质量;应用外科手术等.本文主要对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冯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目前认为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IV和肝炎病毒等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ITP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此外,脾功能亢进以及雌激素等也与ITP的发病有关.
作者:吴廷丽;黄巧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建立临床实践教学质控系统,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控标准,严格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是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目前影响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我校采取了相应措施,为保证我校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作者:王俊林;李凯军;刘阳;张春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000例(1278眼),分析术后3 d及1年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3 d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8例(446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2例(832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角膜水肿.术后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5例(820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5例(458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后囊膜混浊.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较好.
作者:王秀英;吴参;毕丽丽;韩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型引起.与其他类型性传播疾病不同的是,尖锐湿疣不易一次性彻底治愈,这与HPV感染机体后所致的机体免疫异常不无关系,机体不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是造成HPV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HPV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的变化来探讨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
作者:毛广宇;刘志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注意事项.方法 对35例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3例行硬膜外麻醉,1例行全身麻醉.术中、术后出现短暂低血压需多巴胺辅助4例,术后出现短暂智能障碍1例.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结论 减轻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平稳麻醉,适当应用各种心血管药物,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髋部手术可以成功实施.
作者:贾宝文;刘现富;徐玉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ITP的原因主要是人体自身免疫酎受机制被打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或)生成障碍.淋巴细胞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细胞群,其凋亡和增殖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予以综述.
作者:赵雪芸;贾瑞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随着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蛋白研究也备受关注.这为从蛋白质角度揭示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更加有效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江敏;吴松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牛黄降压丸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中成药,主要用于肝火旺盛型高血压,对肝火亢盛的头痛、眩晕、震颤、急躁易怒、面赤、目赤、失眠、口干口苦等症状有比较好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用药4周收缩压可下降12~14 mm Hg,舒张压下降7~15 mm Hg,总有效率为55.0%~80.0%.其降压机制与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牛黄降压丸还对心电图、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多见.
作者:王存选;张刚;王玥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是一门基础编程语言,对刚接触这门语言的学生来说是难学而且不易入门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难学、不容易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效果,本文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方法,在纵向比较当中运用一题多解以及程序优化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林利;杨宇军;高泾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疾病包括哮喘在过去50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哮喘是影响儿童普遍的慢性疾病.与此同时,Th1型反应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也相应增长,表明免疫调节的缺陷,而不是Th1免疫的一个下降.近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不同亚群在调节变应原Th2应答和维持功能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调节应答在过敏性个体看起来是缺乏的,但在某种程度上给予特异的变应原免疫治疗有可能重建.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与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进行综述.
作者:彭力;钟礼立 刊期: 2009年第15期
DNA甲基化是非DNA序列变化所致的基因修饰作用,这种基因修饰作用可在细胞分裂中进行遗传并影响DNA和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DNA甲基化发生在CpG双核苷酸序列内,其5'端的胞嘧啶环在复制完成后添加一个甲基,导致DNA结合蛋白结合的部位印DNA双螺旋凹槽的外形发生改变.DNA甲基化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还与许多其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相关联.本文对DNA甲基化与非肿瘤性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郭素芬;崔荣军;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快速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方法 利用频率60 Hz,波宽1.0 ms,串长10 s,串间间隔30 min,每天10次,连续2 d,电流强度500 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SD大鼠单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点燃后1个月给予同样强度1 s电刺激,观察模型稳定情况.结果 72%的大鼠可在2 d内点燃,点燃大鼠痫性行为可达Ⅳ~Ⅴ级,点燃大鼠1个月后给予同样参数电刺激1 s,均能达到Ⅴ级发作,点燃成功率为88%.结论 :本方法可快速建立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点燃癫痫模型.
作者:牟青春;刘庆祝;王峰;孙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而且难以避免,可导致较高的病残率.从其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进行治疗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细胞内游离钙被认为在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细胞死亡的级联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近年来对细胞内钙通道Ryanodine受体阻滞剂丹曲林的研究进展迅速,其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内质网和肌浆网的钙释放.本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及Ryanodine受体等细胞内钙通道予以综述.
作者:林海鹏;郭平凡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认识到它是一种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是其特点.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许多方面.近几年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发现哮喘的发病和诸多免疫细胞、众多细胞因子、多种生物介质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本文主要就免疫学机制、神经机制、遗传因素予以综述.
作者:白敏;刁晓源;张湘燕;王玲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多维评分系统(BODE)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5例稳定期COPD患者FEV1、BODE评分,随访12个月并记录COPD危险事件(包括呼吸衰竭和死亡)、就诊次数、住院次数、机械通气次数,评估存活病例的SOLDQ记分、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住院时间等.结果 FEV1≥1L组及BODE评分<5分组,患者生活质量、死亡人数、就诊次数、AECOPD次数、AECOPD住院次数、机械通气次数、住院时间及SOLDQ评分均好于FEV1<1L组及BODE评分≥5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DE评分与死亡例数、就诊频数、AECOPD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FEV1与住院次数、SOLDQ评分及机械通气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BODE评分系统和FEV1均能评价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BODE评分系统更为全面及准确.
作者:闫荣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 对218例急性胆囊炎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例成功完成LC,17例中转开腹,其中病程<3 d 5例,病程>3 d 12例.术中无胆营损伤,术后未发现腹腔出血,胆满及肝下积液.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腹痛、黄疸等.结论 准确掌握急性胆囊炎LC的适应证,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韩延亮;宋先旭;许焕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术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祛痰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3.94%,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正常及胸片肺部浸润性阴影消失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氨茶碱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术后肺炎,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辉;肖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多种介入法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后其体积大小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76例患者87个卵巢巧克力囊肿在彩超引导下用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稀释后抽尽囊内液,注入无水乙醇治疗,随后观察囊肿大小的变化.结果 76例患者87个囊肿术后48个囊肿消失,19个囊肿体积明显缩小至穿刺前一半以上,18个囊肿体积缩小不明显,2个囊肿因囊内液体太黏稠,稀释用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无效,注入少许无水乙醇留置.即时治愈48例(55.2%),有效19例(21.8%),无效20例(23%),总有效率为77.O%(67/87).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治愈48例(55.2%),有效19例(21.8%),无效率20例(23%),总有效率为77.0%(67/87).其中,18个囊肿对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稀释溶解效果明显;53个囊肿对生理盐水的稀释效果明显;14个囊肿不用任何稀释液就能抽吸干净;2个单纯注射无水乙醇的囊肿体积随访也有缩小,囊肿缩小<50%.结论 多种介入法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实用、安全、有效,多次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彩超引导下,注入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介入治疗过程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国内的学术期刊一般要求书写英文摘要.为了体现和利用好二手文献,并加强与国际科学和技术的学术交流,文章英文的标题应该被给出,而英文摘要可以没有.因此,作者的论文应该有一个普遍的理解的书面格式的英文标题,以避免错误.作者根据近年来阅读和编辑论文时,对英文文章标题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给予一些意见.
作者:龙尧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