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方法:对3例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成功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并采取精心的护理.结果:3名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子宫瘢痕妊娠实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实行精心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促进健康[1].
作者:江艳;颜惠琴;潘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7期
阑尾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年轻人,以20~3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慢性阑尾炎多由急性转变而来,在某些情况下可出现急性发作.它有两大特征,即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固定性压痛.
作者:王大勇;王瑛琦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B1、B6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妊娠恶阻患者,用维生素B1、B6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痊愈2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妊娠恶阻有较好疗效.
作者:关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急诊骨科手术患者500例,分析存在的心理反应,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结论: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多存在恐惧、紧张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评估常见心理反应,及时提供有效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病人对手术的依从性.
作者:朱艳红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毒型痢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7.41,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两药与西药合用作用协同互补,完美无缺,方便可行.明显缩短疗程、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文祥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末端膨出的超声表现.方法:经腹部探察对9例输尿管末端膨出患者行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末端膨出诊断率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末端膨出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作者:周天航 刊期: 2011年第27期
椎动脉型眩晕又称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以阵发性眩晕为主要特征,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们2009~2011年5月采用中药口服配合输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眩晕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英;张志萍 刊期: 2011年第27期
临床实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应做好护生的实习带教,使其尽快适应当前护理模式.做好思想教育,培养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总带教与专人带教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作者:史银玲;杜静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通过比较前入路和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7月~2008年5月釆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43例病人265侧腹股沟疝(其中22例为双侧疝)随机分为前入路组122例,后入路组121例,比较.结果:前、后入路组均随访36个月,两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平均费用方面,后入路组明显少于前入路组,术后腹股沟区不适感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后入路方法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可明显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率,改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永辉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在5~30之间的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血栓通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和对照组(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44例,两组均1次/日给药,连续给药14天,然后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测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并且血脂与血粘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尚智 刊期: 2011年第27期
术前谈话是避免手术科室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防范措施之一,术前谈话是医务人员应履行的必要的告知义务,术前谈话的必要性,术前谈话的艺术性.
作者:马金瑞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终止孕16~24周妊娠方法的不同效果,旨在探讨终止孕16~24周妊娠的安全、可行、更为简便、高效的引产方法.方法:选择自愿要求终止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孕16~24周而无禁忌证的妊娠妇女10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米非司酮75mg(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每日2次,连服2天;第3天晨阴道置米索前列醇0.6mg,以后根据子宫收缩情况是否加用米索前列醇,大剂量≤1.6mg.Ⅱ组口服米非司酮75mg,日2次或日4次(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总剂量150mg,并于首次口服米非司酮之日行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两组宫缩的发动时间(即引流产时间)、总产程时间、软产道损伤情况、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量、引产成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在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在引流产时间、总产程时间等方面优于Ⅱ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6~24周妊娠引产是安全、可行及有效的.其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并且可以加快产程进展,减少痛苦.
作者:李建华;文星;叶春桃;曾菊华;叶萍华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观察银质针密集阵排列治疗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腰背区寻找痛点,逐个予以标记,标记点局麻后遂采用长短合适的银质针垂直刺入,1~2排呈密集阵型排列,完毕后针尾烧灼艾条予以加热,待艾条燃尽治疗结束.结果:60例疼痛患者术后1天有效率可>93%.结论:本法简便易行,经济负担较轻,复发率较低.
作者:栾汝峰;姚梓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例夹层动脉瘤均进行了16排螺旋CT(MS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MD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2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并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英志;班秀丽 刊期: 2011年第27期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广泛应用及保管不善,致使小儿无意识地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吸收中毒的屡见不鲜.临床医生若稍不细心,极易引起误诊.现收治3例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误诊为心衰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姜守梅;李学升 刊期: 2011年第27期
分析35例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并发多器官衰竭(MSOF)病例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重症急性胆管炎导致MSOF因素[1].结果发现器官衰竭个数越多,死亡越高,病死率较受累器管的数目成正比;以肝功能衰竭早,并在整个病情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肝脏感染是导致MSOF的中心环节.重症急性胆管炎的综合治疗,尽早控制肝脏感染是降低MSOF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马海雁;蒋增强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观察丹鳖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减少子宫肌瘤手术率.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应用丹鳖胶囊治疗子宫肌瘤50例,并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50例作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中,痊愈6例,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50例,痊愈2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鳖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杨晓清;简丽红;尹建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依托泊苷是鬼臼毒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晚S期及G2期,其作用点是拓扑异构酶二,形成本品酶和DNA三者间稳定的可裂性复合物,干扰DNA拓扑异构酶二的功能,使DNA损伤后难以重新恢复.依托泊苷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短比峰浓度更重要,且高峰浓度(>5~10μg/ml)与严重的骨髓抑制有关,故一般采用静滴,而不用静脉推注.口服VP-16软胶囊疗程长,可提高抗癌活性.特别是EP方案,不管是对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都是一线化疗方案,因此在临床中经常应用,对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依托泊苷治疗肺癌患者10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孟伟青;程文莺 刊期: 2011年第27期
基层医院药房工作中存在问题并不是新话题,在医药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错误始终未能得到改善,与现代药学发展不相适应.基层药房直接服务于患者,调剂工作看似简单,却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息息相关.如何才能使基层药房工作有一个质的转变,关键在于提高基层药学人员的素质修养,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本文仅列举门诊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部分较为普遍的问题,谈谈笔者的体会和建议,与读者共同探讨.
作者:何亚玲;江宏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青春期异位妊娠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近几年来青春期异位妊娠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青春期异位妊娠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沟通和健康教育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结论:每例患者都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丰富健康知识.
作者:蓝秋龙 刊期: 2011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