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俏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内固定效果.方法:运用AO三叶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患者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术后经10个月~4年的随访,其疗效参照Mazur评定标准:优6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2.2%.结论:AO三叶型钢板是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作者:崔德铮;赵家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的脑卒中所致偏身舞蹈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生后,部分患者以偏身舞蹈症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加用安定和或氟哌啶醇,疗效显著.结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脑卒中经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张月明;鲁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子宫体积和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利维爱组:54例患者口服利维爱1.25 mg,1次/d,用药12~24个月.对照组:同期健康女性.应用阴道彩超测量子宫体积和内膜厚度,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利维爱组与对照组的子宫体积分别为(24.56±7.64)、(21.02±11.08)cm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36±0.10)、(0.29±0.12)c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应用激素(利维爱)对子宫体积无显著影响,对子宫内膜厚度影响相对较大,故应定期监测,避免不良反应.
作者:瞿妙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建立GC测定头孢孟多酯钠残留溶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B-FFAP毛细管柱,柱温:150%,以氮气为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00℃.结果:2-乙基己酸在0.15~0.90 m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03%(n=9).定量限为0.001 ng.结论:该方法可靠、准确,可作为头孢孟多酯钠残留溶剂(2-乙基己酸)的测定方法.
作者:赵玉新;刘丹;任吉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首剂3~5 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0~1.5mg/min维持,室速被有效终止;以200 mg/g,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效果理想,安全可靠.
作者:佟刚;高贵森;葛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我科2009年全年发生的小儿静脉输液渗漏12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静脉输液渗漏患儿经2~6 d的治疗和护理后,全部自行吸收治愈,无一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输液故障,能有效地减少输液渗漏的发生,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作者:仰明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酮洛芬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酮洛芬软胶囊的处方及工艺,并通过小鼠热板法考察确定酮洛芬软胶囊的镇痛作用.结果:聚乙二醇6000为助悬剂、明胶:甘油=1.0:0.9、明胶保存温度选取55~65℃.结论:制备的酮洛芬软胶囊保持了原有的镇痛效果.
作者:朱澄云;闫心丽;田大丰;李英;蒋笑丰;阚启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期间给予戒酒和纠正心衰治疗,15例患者病情均好转.结论:对酒精性心肌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戒酒和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作者:马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生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然而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学生对生理学有畏学心理及生理学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针对生理学课程的特点,提出医学生理学典型病例教学策略,并探讨了该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法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牛淑冬;赵堃;王滨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患者对两种拔针的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血液及药液外溢情况.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进行健侧手背静脉输液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常规组采用传统拔针法(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改良组采用改良拔针法(先反折并挤压近针头端软管,迅速拔出针头,再按压刺点上方,输液侧上肢抬高90°,放松挤压的软管).结果:常规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P<0.01).两组均能达到止血效果,改良组能有效防止针头处血液及药液外溢.结论:改良组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预防皮下淤血和血液及药液外溢的发生.
作者:刘菲;王志敏;吕华;马淑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监护措施及护理.方法:对183例重型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对观察护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严重并发症,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为24.7%.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只要监护措施和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的,并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作者:魏亚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出现皮肤感染和皲裂11例.口腔溃疡58例,不同程度的发热64例,齿龈出血18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护理人员细心的照顾,周密的计划,细致的观察,认真地对待,能够减少并发症,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为患者创造一个利于疾病康复的护理流程和计划,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俊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比较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110例(12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54例62只眼),丝裂霉素C组(56例64只眼),术后随访6至12个月,比较两方法的疗效.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4.8%;丝裂霉素C组11例复发,复发率为17.2%.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昕;崔珊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沈阳市医疗机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探讨护理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因素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2月11日0:00~24:00 ICU 87例住院患者采用填写调查表、查阅病历、床头查看及询问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33.3%.医院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及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结论:ICU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是控制这些因素的关键,手卫生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措施.
作者:魏迎东;穆金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258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中,择期剖宫产153例,阴道试产105例,有8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6.2%.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若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以阴道试产.
作者:刘群香;杜玉琴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平山病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等特征,为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骨骼肌活检病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上肢远端无力伴肌萎缩,均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多次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共22条,运动传导中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2条(9.1%).正常高限2条(9.1%);CMAP波幅下降4条(18.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在正常范围;F波检测共15次.其中.F波未引出2次(9.1%),F波出现率低于80%者6次(40.0%),F波潜伏期及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多次肌电图所检肌肉共31块,异常率为67.7%,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异常肌肉主要分布于C5~T1支配区.病程中随访肌电图可见异常自发电位、多相波均减少.肱二头肌活检2例,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结论:平山病的肌电图、肌活检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结果的改善提示预后良好.
作者:尹俊雄;林兴建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乙酸法制造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三组,能全素组(A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B组,可溶:不可溶为1:2)、能全素+膳食纤维组(C组,可溶:不可溶为1:3).造模后7 d内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取末端回肠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添加复合膳食纤维的炎症性肠病大鼠血清TNF-α、CRP浓度低于单纯能全素组(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较轻,小肠炎症学评分较低.结论:肠内营养中添加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程度因膳食纤维中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纤维的比例不同而异.
作者:李悦;武华;张睿;刘玉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积极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对照组)和2009年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观察组)进行比较,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减轻产妇的痛苦,保障产妇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曾华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4月在我院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TCT)有异常的妊娠期妇女23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HPV分析及随访情况.结果:妊娠期TCT异常患者活检提示,阴性9例(39.1%),CIN Ⅰ型10例(43.5%),CIN Ⅱ型3例(13.0%).CIN Ⅲ型1例(4.3%);分娩后6~8周内随访CIN好转的患者18例(78.3%),未好转的患者5例(21.7%);在所有患者中HPV免疫组化的分析,其中阳性7例(30.4%),阴性9例(69.6%).结论:妊娠合并CIN患者产后多数可自行逆转,大多数妊娠期CIN病例不需要特殊治疗.
作者:庞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对冷光美白治疗牙齿变色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7例四环素牙和27例氟斑牙,对其进行冷光美白治疗,美白前后牙齿进行照相存档,然后进行美白后的比色.结果:54例患者,美白效果满意30例,重度四环素牙6例,无明显不适;美白效果明显改善18例,美白效果不理想6例.结论:冷光美白具有良好的美白效果.
作者:胡玉梅;王月娥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