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明;鲁东
本文就活血祛瘀中药的药性、炮制原理、炮制作用及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这些炮制经验及方法具有科学性,不仅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因此,为了使药方的疗效达到佳,应严格遵循其炮制工艺.
作者:彭迎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教学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级83名临床实习生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查房,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对两组学生教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整体对教学内容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灵活应用.
作者:郭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术前1d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麻醉清醒出现的疼痛,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结果:提前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血压心率较少出现异常,睡眠效果好,康复出院的时间也短.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助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唐文芳;周永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商丘市职业人群血脂水平现状及其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率.方法:应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商丘市26 856例职业人群空腹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按照血脂异常评定标准分析人群检测结果.结果:总体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40~50岁组检出率高.总体血脂异常发生率为61.2%.男性占73.8%、女性占48.2%.TC、TG、LDL-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HDL-C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结论:商丘市职业人群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高血脂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年以男性、老年女性为显著.男性与女性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张爱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针对不同剖宫产产妇的心理,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情绪稳定,顺应医护计划.方法:分析产妇接受手术的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控制产妇术中紧张、恐惧心理和预防术后的健康恢复是有必要的.结论:通过护理实践,开展的术中心理护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使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使手术室护理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得到了贯通,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
作者:黄静;张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患者对两种拔针的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血液及药液外溢情况.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进行健侧手背静脉输液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常规组采用传统拔针法(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改良组采用改良拔针法(先反折并挤压近针头端软管,迅速拔出针头,再按压刺点上方,输液侧上肢抬高90°,放松挤压的软管).结果:常规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P<0.01).两组均能达到止血效果,改良组能有效防止针头处血液及药液外溢.结论:改良组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预防皮下淤血和血液及药液外溢的发生.
作者:刘菲;王志敏;吕华;马淑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胃底贲门癌38例,就其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分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消化道印戒细胞癌240例,其中胃底贲门癌共6例,占所发现的消化道印戒细胞癌的15.83%(38/240).结论: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胃镜及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是防治印戒细胞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莫汉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监护措施及护理.方法:对183例重型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对观察护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严重并发症,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为24.7%.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只要监护措施和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的,并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作者:魏亚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子宫体积和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利维爱组:54例患者口服利维爱1.25 mg,1次/d,用药12~24个月.对照组:同期健康女性.应用阴道彩超测量子宫体积和内膜厚度,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利维爱组与对照组的子宫体积分别为(24.56±7.64)、(21.02±11.08)cm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36±0.10)、(0.29±0.12)c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应用激素(利维爱)对子宫体积无显著影响,对子宫内膜厚度影响相对较大,故应定期监测,避免不良反应.
作者:瞿妙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对冷光美白治疗牙齿变色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7例四环素牙和27例氟斑牙,对其进行冷光美白治疗,美白前后牙齿进行照相存档,然后进行美白后的比色.结果:54例患者,美白效果满意30例,重度四环素牙6例,无明显不适;美白效果明显改善18例,美白效果不理想6例.结论:冷光美白具有良好的美白效果.
作者:胡玉梅;王月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血压、心率异常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伟燚;严雪珍;杨海超;许汉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实施夜间护理二线排班对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效果.方法:由4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承担夜间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落实.结果:夜间护理二线排班使夜间护理安全与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结论:护理二线排班提高管理的信度和效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宋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护理的要点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无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护理并进行试验性改进.结果:38例中,发生便秘者8例,3例出现排便时头昏、心悸,无死亡.结论:通过对38例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护理,使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因便秘导致患者用力排便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降低了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王瑞霞;崔文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肝静脉属支与肝门静脉分支之间的关系及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为临床建立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或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离体的肝脏标本40例,通过开放性实验进行解剖,分别测量肝静脉属支(左、中、右静脉)与门静脉左、右支的长度、直径及其之间的距离,并观察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结果:肝左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38.22±15.4.1)mm和(6.34±1.45)mm;肝中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40.61±14.80)mm和(5.83±137)mm;肝右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50.12+10.46)mm和(7.65±1.52)mm;门静脉主干长度及直径分别为(74.51±6.07)mm和(8.16±3.22)mm,左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9.30±2.11)mm和(6.08±1.86)mm;右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12.24±2.67)mm和(7.53±2.04)mm;门静脉右干末段距离肝右静脉(17.30±8.53)mm,门静脉左干末段距离肝左、中静脉(20.61±9.10)mm及(18.94+8.72)mm;其中,肝左、中静脉合干汇入下腔静脉18例,肝左、中、右静脉单干汇入13例,肝中、右静脉合干汇入9例.结论:肝静脉右支的长度与直径均比左、中支长度与直径粗大,与肝门静脉右支间距离更近,肝内门一腔静脉分流术应首选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末段或分支间进行穿刺;经下腔静脉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时需先观察肝静脉属支汇入下腔静脉的组合类型再行操作.
作者:孙石柱;沈雷;李永涛;李公启;李静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档案,了解患者的残疾程度、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给予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2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其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都得到明显改善,纠正了不良生活习惯,掌握了疾病的预防知识和基本的康复方法,逐渐适应了家庭和社会生活.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能增强患者的生活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致残率.
作者:苏媚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及无效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患儿治愈率为85.3%,无效率为5.9%;对照组治愈率为52.7%,无效率为26.3%.结论: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白晓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的脑卒中所致偏身舞蹈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生后,部分患者以偏身舞蹈症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加用安定和或氟哌啶醇,疗效显著.结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脑卒中经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张月明;鲁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胎乐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on-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3:67);流速:1.0 ml/min,漂移管温度:50%,气流量:1.5 L/min.结果:黄芪甲苷在1.008~10.0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O.999 3),平均回收率为97.29%,RSD=1.4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胎乐颗粒中黄苠甲苷的质量控制.
作者:潘涛;夏新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以8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计算3种方法诊断冠的心病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上述前3种方法两两联合、3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结果:上述3种方法联合与两两联合及单种方法比较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提高(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是通过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以揭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无创性临床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玲;袁晓利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妊娠剧吐患者的血钾状况、补钾现状,重新认识妊娠剧吐治疗过程中的补钾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妊娠剧吐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治疗初期补钾状况以及出院时血钾水平.结果:妊娠剧吐患者77%血钾降低,无论何种补钾方式,患者出院时平均血钾水平均在正常低值.结论:临床医生应该重新认识妊娠剧吐时低血钾、掌握足量补钾的方法与意义.
作者:张世妹;宋薇薇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