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ET、64层MSCT三维成像、SCG检查诊断冠心病的

宋玲;袁晓利

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 造影, 心电图, 运动
摘要: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以8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计算3种方法诊断冠的心病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上述前3种方法两两联合、3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结果:上述3种方法联合与两两联合及单种方法比较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提高(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是通过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以揭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无创性临床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时间和体重指数对初孕妇女负压吸宫术前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时间和体重指数对初孕妇女负压吸宫术前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疗效的影响.方法:①对128例行负压吸宫术的初孕妇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即术前1 h分别应用400μg和6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直肠,在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基础上实施负压吸宫术;②对A、B两组按妊娠时间和体重指数再行分为四组,观察和比较各组手术时官颈扩张、出血量、子宫收缩等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内部比较,A1、B1组宫颈扩张显效率低于A2、B2组,有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时间则A1、B1组长于A2、B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之间比较,前者手术时间长于后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AⅠ组宫颈扩张显效率、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和手术时间均优于AⅡ组,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B Ⅰ组宫颈扩张显效率、手术时间优于BⅡ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AⅠ组与BⅠ组、AⅡ组与BⅡ组之间比较,仅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米索前列醇术前直肠置药用于初孕妇女负压吸宫术时应考虑妊娠时间和体重指数的影响,剂量和置药时间要个体化.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2003年6月~2008年9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23例.结果:临床应用2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8周,按TAM标准评分,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操作简单,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吕志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P波离散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不仅好发于心脏病患者,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正常人群房颤的发病率也呈增多趋势.P波离散度是近年提出的一种预测房颤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是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标志,它的增加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复发相关.测量P波离散度.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与P波大时限结合观察.对心房颤动的预测具有很高价值.

    作者:贾清淼;吴明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综合实验教学在护生实习前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实验教学方法在护生实习前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2007级中专护士班4个教学班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分组,随机抽取1个班(60人)为实验组,另1个班(58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实习前2个月采用护理综合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结果:两组护生的实习考核总成绩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生对改革方法持肯定态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或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综合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实习前培训能帮助护生较快地适应护士的角色,缩短临床实践适应时间.

    作者:郭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谈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切口的选择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采用不同切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0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择期断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经腹直肌切口和左肋缘下斜切口.从切脾时间、切口裂开、肺感染、、肛门排气时间、脾包膜损伤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切脾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术中脾包膜损伤有明显差异(对照组18例,治疗组8例).术后切口裂开、肺部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手术时采用斜切口较直切口有诸多优势,减少了术中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包铁军;唐小龙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及对策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简称中职卫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同时抱有自卑心理,加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不清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针对当前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简称中职护生)的教育应侧重于职业理想的教育,使学生看清自己未来的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中职护生同样能够大有作为.

    作者:卫晓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单纯翼状胬肉两种改良术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110例(12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54例62只眼),丝裂霉素C组(56例64只眼),术后随访6至12个月,比较两方法的疗效.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4.8%;丝裂霉素C组11例复发,复发率为17.2%.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昕;崔珊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胺碘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胺碘酮(AM)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溶栓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STEAMl溶栓患者随机分为A组(AM组,40例)和B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二重乘积(SBPxHR)、CK-MB、cTnT、SOD、MDA的变化.结果:溶栓术后A组较B组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少,CK-MB、cTn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M对STEAMI溶栓患者MI/RI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建修;胡华元;谢炳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谈中药的道地药材

    目的:阐述中药的道地药材.方法:从道地药材的含义,成为道地药材的条件,古今道地药材等方面帮助大家了解道地药材.结果:中药道地药材是中医理论基础,由中药生长环境、生长地域等多种因素促成的.结论:道地药材是中医临床发展的物质基础.

    作者:逯春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晚期癌症患者给予奥施康定口服治疗,分析治疗2周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服药2周后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100.0%,重度疼痛患者的缓解率为90.9%.总缓解率为93.3%;服药2周后食欲、日常生活、睡眠、精神状态、社交等方面的评分较服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发生率为6.7%,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本组无一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结论:奥施康定对治疗晚期癌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佑庆;唐曙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针对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给予疾病宣教、心理干预、用药干预、行为干预、家庭干预等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状况,增强药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何连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从葛根素的异常毒性实验看药用辅料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剂出现毒性反应的原因.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ⅪC异常毒性检查法,按照尾静脉注射给药法试验,平行检测不同厂家和剂型的葛根素注射剂和不同浓度的丙二醇溶液的毒性反应.结果:葛根素注射剂的毒性反应和其中所含丙二醇的量呈正相关.结论:丙二醇对于葛根素注射剂的毒性反应有很大影响.改进铜剂工艺.加强对制剂辅料的监管非常必要.

    作者:周永标;潘卫松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孟多酯钠的残留溶剂

    目的:建立GC测定头孢孟多酯钠残留溶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B-FFAP毛细管柱,柱温:150%,以氮气为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00℃.结果:2-乙基己酸在0.15~0.90 m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03%(n=9).定量限为0.001 ng.结论:该方法可靠、准确,可作为头孢孟多酯钠残留溶剂(2-乙基己酸)的测定方法.

    作者:赵玉新;刘丹;任吉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夜间护理二线排班的实践及效果

    目的:探讨实施夜间护理二线排班对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效果.方法:由4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承担夜间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落实.结果:夜间护理二线排班使夜间护理安全与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结论:护理二线排班提高管理的信度和效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宋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泪腺混合瘤的CT诊断

    目的:通过对泪腺混合瘤CT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8例泪腺混合瘤CT扫描特点的分析.结果:18例泪腺混合瘤,良性17例,混合瘤伴有恶变1例.结论:泪腺肿物以混合瘤多见,注意鉴别诊断的同时也应防止复发和恶性变.

    作者:徐一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护理的要点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无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护理并进行试验性改进.结果:38例中,发生便秘者8例,3例出现排便时头昏、心悸,无死亡.结论:通过对38例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护理,使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因便秘导致患者用力排便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降低了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王瑞霞;崔文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1例

    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破裂的临床诊断.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以便及时准确作出诊断.

    作者:陈嘉楠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HIP)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生期处理方法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轻重不同采用糖皮质激素、血小板制剂、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其中,中期引产5例.阴道分娩13例,剖宫产14例,发生率为7.1%,胎死宫内1例.结论:糖皮质激素、血小板制剂、丙种球蛋白是治疗妊娠HIP并发ITP的有效方法,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在血源充分的情况下行剖宫产.

    作者:杨俏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护理质量对ICU医院感染控制因素的影响

    目的:通过沈阳市医疗机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探讨护理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因素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2月11日0:00~24:00 ICU 87例住院患者采用填写调查表、查阅病历、床头查看及询问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33.3%.医院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及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结论:ICU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是控制这些因素的关键,手卫生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措施.

    作者:魏迎东;穆金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21例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1例住院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经心脏彩超、多排CT增强扫描确诊.基础治疗以控制血压、降低左室d/dt为主.结果:经保守治疗,72 h内死亡例,转外院6例,13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采取药物和介入治疗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方如民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