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晓娅
目的:观察血栓取出和破裂口修补治疗左髂外静脉自发性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破裂口修补治疗本病40例.结果:左髂外静脉自发性破裂口修补治疗效果明显.结论:Cockett综合征的发生既有管腔的狭窄又有外来的压迫,所以在手术方式的设计上单纯的纠正血管狭窄或解除外来的压迫均不能满足治疗的要求,主张行血栓取出和破裂口修补治疗.
作者:刘惠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破裂的临床诊断.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以便及时准确作出诊断.
作者:陈嘉楠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的临床救治情况,结合经验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99~2009年收治的30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32例出现反跳患者的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有明显先兆症状患者均在立即确认出现反跳后,接受积极治疗,治愈27例,死于肺水肿2例,脑水肿合并肺水肿1例,呼吸衰竭2例.结论:在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治疗中应早期彻底清除毒物,阿托品应早期、足量、反复静脉给药以期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危重患者应及时采取换血疗法.
作者:王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我院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治心肌缺血患者300例,其中,有缺血症状者150例(对照组),无症状者150例(实验组),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心肌梗死和心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预后较对照组差.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预后比有症状性心肌缺血预后差,临床应给予高度警惕.
作者:罗天槐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诊断与内分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初次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6例,确诊率为81.3%,多误诊为冠心病和肾脏疾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6.9%.随访0.5~2.0年,患者均身心健康.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认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正确诊断及处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廖学权;胡彩珍;黄增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结合临床上常见的输液管中有气泡出现的问题,观察一次性多穿刺器式输液器在临床输液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科随机选择400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患者.观察两组护士的穿刺时间、换药次数、巡视病房次数、呼叫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采取t检验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呼叫率为10%,患者的满意度为99%;对照组患者的呼叫率为95%,满意度为95%.结论:一次性多穿刺器式输液器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控制了呼叫率,优化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高天霞;杨巍;刘子琦;张晓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分析目前小儿输液存在的诸多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如输液前实行编号、屏幕显示叫号、双人核对;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宣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输液风险纠纷明显减少.
作者:胡翠萍;李怡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泪腺混合瘤CT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8例泪腺混合瘤CT扫描特点的分析.结果:18例泪腺混合瘤,良性17例,混合瘤伴有恶变1例.结论:泪腺肿物以混合瘤多见,注意鉴别诊断的同时也应防止复发和恶性变.
作者:徐一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内固定效果.方法:运用AO三叶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患者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术后经10个月~4年的随访,其疗效参照Mazur评定标准:优6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2.2%.结论:AO三叶型钢板是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作者:崔德铮;赵家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护理的要点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无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护理并进行试验性改进.结果:38例中,发生便秘者8例,3例出现排便时头昏、心悸,无死亡.结论:通过对38例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护理,使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因便秘导致患者用力排便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降低了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王瑞霞;崔文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91例胆管疾病患者施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术中配合医生协助患者翻身,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进行饮食指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高红宇;孙晓坤;姜晶;许淼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血压、心率异常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伟燚;严雪珍;杨海超;许汉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86例鼻饲患者分为两组,以一次性使用胶乳胃管鼻饲者44例为对照组,以DRW型胃管鼻饲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每次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反应、食物反流、误吸、管腔堵塞、胃管变化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W型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胶乳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华瑶;王秋杏;陈细文;程素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AM)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溶栓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STEAMl溶栓患者随机分为A组(AM组,40例)和B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二重乘积(SBPxHR)、CK-MB、cTnT、SOD、MDA的变化.结果:溶栓术后A组较B组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少,CK-MB、cTn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M对STEAMI溶栓患者MI/RI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建修;胡华元;谢炳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低频电流(f<1 000 Hz)下人体阻抗的模型.方法:采用串联电路法测量94名男性在不同频率电流下人体手臂阻抗的大小.结果: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加,人体阻抗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人体阻抗模型可以认为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复杂的串并联电路,因而具有容抗的性质.
作者:万永刚;金成;王晓东;薛俭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Child-Push肝功能分级积分法分级;2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分析两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及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水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升高.结论: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A125、总胆汁酸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其代谢功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耀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在64排CT CTA下的表现及64排CT CTA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CTA表现及其与DSA的比较.结果:85例患者中阳性58例,阴性27例.与DSA比较造影剂用量明显减少,肾毒性减小;检查时间缩短,患者接受辐射量减少;显示病变范围扩大等.结论:多排螺旋CTA具有几种技术特点,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成像后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全程血管的形态走向.区分动脉管壁的硬化性钙斑及管腔内造影剂,从各方位、多角度直观观察评判受检血管,对临床医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陈强;郑春辉;喻晓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测定何首乌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Ⅸ 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X 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何首乌药材含水量均不超过10.77%,总灰分不高于6.04%,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71%,冷浸法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低于20.03%.结论:本方法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实验数据.
作者:秦健;吴孟岚;王珂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及无效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患儿治愈率为85.3%,无效率为5.9%;对照组治愈率为52.7%,无效率为26.3%.结论: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白晓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超声声像特征.方法:回顾我院一年来妇产科门诊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若有子宫畸形者,进一步做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或CT、MRI等检查.结果:共发现子宫畸形60例,其中双子宫8例,纵隔子宫45例,双角子宫4例,鞍状子宫2例,单角子宫l例.结论:超声检查较易发现子宫畸形,子宫畸形对于不孕症的治疗,预防与子宫畸形有关的流产、早产等孕期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韦月柳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