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RW型胃管应用于鼻饲的效果观察

林华瑶;王秋杏;陈细文;程素玲

关键词:胃管, 鼻饲,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86例鼻饲患者分为两组,以一次性使用胶乳胃管鼻饲者44例为对照组,以DRW型胃管鼻饲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每次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反应、食物反流、误吸、管腔堵塞、胃管变化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W型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胶乳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卒中致偏身舞蹈症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的脑卒中所致偏身舞蹈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生后,部分患者以偏身舞蹈症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加用安定和或氟哌啶醇,疗效显著.结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脑卒中经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张月明;鲁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急诊护患纠纷的成因及对策

    分析目前医院急诊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笔者通过对近两年时间的督查结果反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护患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护士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人际沟通能力,合理排班,护生及低年资护士的管理等,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为护士提供安全的职业环境,不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综合满意度.

    作者:朱海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护理质量对ICU医院感染控制因素的影响

    目的:通过沈阳市医疗机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探讨护理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因素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2月11日0:00~24:00 ICU 87例住院患者采用填写调查表、查阅病历、床头查看及询问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33.3%.医院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及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结论:ICU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是控制这些因素的关键,手卫生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措施.

    作者:魏迎东;穆金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固肾化瘀涤痰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固肾化瘀涤痰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固肾化瘀涤痰法予自拟方加减,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固肾化瘀涤痰法治疗高血压有独特的优势,效果优于单纯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作者:潘颖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单侧旁正中丘脑梗死1例

    本文详细报道了1例旁正中丘脑梗死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查体所见及脑CT、磁共振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李忠;陈晓虹;魏艳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麻黄止嗽胶囊治疗60例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麻黄止嗽胶囊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先用阿奇霉素0.5 g和病毒唑0.2 g一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混匀后每天1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麻黄止嗽胶囊,治疗6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o%,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黄止嗽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芝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怡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厄贝沙坦与怡开联合厄贝沙坦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根据患者情况及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厄贝沙坦,实验组采用怡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CR)、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CR、BP指标,但实验组在降低UAER、CR方面作用更加明显(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应用怡开和厄贝沙坦,比单独使用厄贝沙坦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

    作者:许福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乙酸法制造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三组,能全素组(A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B组,可溶:不可溶为1:2)、能全素+膳食纤维组(C组,可溶:不可溶为1:3).造模后7 d内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取末端回肠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添加复合膳食纤维的炎症性肠病大鼠血清TNF-α、CRP浓度低于单纯能全素组(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较轻,小肠炎症学评分较低.结论:肠内营养中添加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程度因膳食纤维中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纤维的比例不同而异.

    作者:李悦;武华;张睿;刘玉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孟多酯钠的残留溶剂

    目的:建立GC测定头孢孟多酯钠残留溶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B-FFAP毛细管柱,柱温:150%,以氮气为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00℃.结果:2-乙基己酸在0.15~0.90 m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03%(n=9).定量限为0.001 ng.结论:该方法可靠、准确,可作为头孢孟多酯钠残留溶剂(2-乙基己酸)的测定方法.

    作者:赵玉新;刘丹;任吉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异位妊娠53例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53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结果:49例患者血HCG下降达到15%,保守治疗成功率达到92.45%,4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行手术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恰当、合理的精心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艳;张立贺;吕桂云;石晓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3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190例和对照组188例,对照组每人发放一本高血压防治手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干预方式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吸烟饮酒干预,跟踪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对比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情绪、运动、限盐、体重、吸烟、饮酒、定期复诊等7项生活方式干预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血压控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使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使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

    作者:谢丽丽;徐润娥;容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就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映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血清GGT、AFU、ALP及AFP检测对肝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甲胎蛋白(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GGT采用速率法,AFU、ALP采用酶法,AFP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组56例、转移性肝癌组64例、其他肝病组50例与正常对照组77例血清标本中GGT、AFU、ALP及AFP含量,结果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中GGT、AFU、ALP、AF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诊断肝癌(包括原发与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87.7%、78.9%、85.6%、65.3%和70.3%、45.4%、80.3%、57.3%,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四个指标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7.2%和82.6%,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GT、AFU、ALP及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梁伟;陈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胃底贲门癌临床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胃底贲门癌38例,就其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分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消化道印戒细胞癌240例,其中胃底贲门癌共6例,占所发现的消化道印戒细胞癌的15.83%(38/240).结论: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胃镜及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是防治印戒细胞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莫汉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征兵体检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对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方法:HBsAg、HIT(1+2)采用EUSA法,ALT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MOR、MAMP采用胶体金法.结果:726名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不合格194人,不合格率为26.72%.其中,HBsAg阳性59人,不合格率为8.13%;ALT不合格51人,不合格率为7.02%;尿红细胞不合格41人,不合格率为5.65%;尿白细胞不合格27人,不合格率为3.72%;尿蛋白不合格12人,不合格率为1.65%;吗啡(MOP)不合格3人,不合格率为0.41%;尿糖不合格1人,不合格率为0.14%;其中,14人HBsAg和ALT同时不合格,4人尿蛋白和白细胞同时不合格.结论:应征男性青年的健康状况堪忧,应加强防病意识.

    作者:李雪兰;余永雄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我院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治心肌缺血患者300例,其中,有缺血症状者150例(对照组),无症状者150例(实验组),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心肌梗死和心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预后较对照组差.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预后比有症状性心肌缺血预后差,临床应给予高度警惕.

    作者:罗天槐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间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

    目的:总结应用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间解剖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9年7月,应用肘后正中切口和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间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50例.结果:平均随访16.5个月,骨折均愈合,按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23例,中7例,优良率为86%.结论: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问解剖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操作简捷,固定坚强,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操练,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剖宫产手术心理支持

    目的:针对不同剖宫产产妇的心理,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情绪稳定,顺应医护计划.方法:分析产妇接受手术的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控制产妇术中紧张、恐惧心理和预防术后的健康恢复是有必要的.结论:通过护理实践,开展的术中心理护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使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使手术室护理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得到了贯通,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

    作者:黄静;张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日趋完善与提高,但在首营审批、原有供货商及在营品种管理以及购进药品验收三个方面还需要加强控制与完善.

    作者:李英丽;齐文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甘利欣联合拉米呋啶治疗重型乙肝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利欣与拉米呋啶联合治疗重型乙肝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2008年5月在我科的60例重型乙肝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性治疗,包括输注新鲜血浆、人血清蛋白、能量合剂及凯西莱针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呋啶100 mg口服,1次/d,疗程1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甘利欣注射液30 ml(150 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个月.1个月后改口服甘利欣150 nag,3次/d,连用至ALT、AST正常后停药.每3天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用药前后各测1次;采用PCR法进行HBV-DNA定性检测.并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TBiL、ALT、AST、PTA)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66.86±23.75)μmol/L,(73.63±33.54)U/L,(71.38±45.07) U/L,(36.6±10.7)%]明显优于对照组[(108.61±50.41)μmol/L,(99.17±45.62)U/L,(96.72±50.73)U/L,(38.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甘利欣与拉米呋啶联合治疗重型乙肝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两药物合用能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恢复肝脏功能.

    作者:刘嗣庭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