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频电流下人体阻抗模型的研究

万永刚;金成;王晓东;薛俭雷

关键词:低频电流, 人体阻抗, 模型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电流(f<1 000 Hz)下人体阻抗的模型.方法:采用串联电路法测量94名男性在不同频率电流下人体手臂阻抗的大小.结果: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加,人体阻抗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人体阻抗模型可以认为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复杂的串并联电路,因而具有容抗的性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4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近几年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我院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时间、用药方法、药品类型以及药品工艺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

    作者:谢东湘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单纯翼状胬肉两种改良术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110例(12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54例62只眼),丝裂霉素C组(56例64只眼),术后随访6至12个月,比较两方法的疗效.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4.8%;丝裂霉素C组11例复发,复发率为17.2%.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作者:高昕;崔珊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左旋咪唑片,复合维生素B片和维生素C片.治疗组在服用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肿痛安胶囊和穿王消炎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2.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可靠,能明显减少患者复发次数和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爱群;牛兵;杨琨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2003年6月~2008年9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23例.结果:临床应用2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8周,按TAM标准评分,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操作简单,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吕志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谈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切口的选择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采用不同切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0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择期断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经腹直肌切口和左肋缘下斜切口.从切脾时间、切口裂开、肺感染、、肛门排气时间、脾包膜损伤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切脾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术中脾包膜损伤有明显差异(对照组18例,治疗组8例).术后切口裂开、肺部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手术时采用斜切口较直切口有诸多优势,减少了术中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包铁军;唐小龙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食管壁内支气管源性囊肿CT诊断

    目的:探讨食管壁内支气管源性囊肿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食管壁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表现.结果:11例位于后纵隔,4例位于中、后纵隔,7例呈囊性密度,7例呈软组织密度,1例为高密度.15例行增强扫描,除1例囊壁强化外,其余均无强化.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由于其与食管源性囊肿影像难以区别,终有待于术后病理证实.

    作者:张洁;姚文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发散性思维训练在精神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发散性思维训练在精神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3名精神科护士和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培训.在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分别进行创造性思维测验、发散性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和案例分析考核.结果:培训前后创造性思维测验、发散性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护士案例分析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散性思雏训练对提高精神科护士创造力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志祥;张轶杰;王琦珠;马润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胎盘早剥7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增强对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1.22%,胎膜早破、高血压疾病、创伤等因素是导致胎盘早剥的重要原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均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结论:胎盘早剥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准确及时的诊治对于降低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至关重要.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造影剂过敏致死亡6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6例致死病案的分析,研究造影剂过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病案6例,2例为碘海醇造影剂过敏致死;1例为碘普罗胺造影剂过敏致死;2例为泛影葡胺造影剂过敏致死;1例为碘佛醇造影剂过敏致死.结果:6例死亡患者均因造影剂过敏致死.结论:造影剂过敏反应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却很严重.

    作者:刘福颂;王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舌肌训练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舌肌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常规康复治疗外使用舌肌训练器进行舌肌训练5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言语、吞咽、临床体征情况.结果:治疗组言语、吞咽、临床体征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舌肌训练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于春艳;祖艳红;白丽;王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左髂外静脉自发性破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血栓取出和破裂口修补治疗左髂外静脉自发性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破裂口修补治疗本病40例.结果:左髂外静脉自发性破裂口修补治疗效果明显.结论:Cockett综合征的发生既有管腔的狭窄又有外来的压迫,所以在手术方式的设计上单纯的纠正血管狭窄或解除外来的压迫均不能满足治疗的要求,主张行血栓取出和破裂口修补治疗.

    作者:刘惠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麻黄止嗽胶囊治疗60例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麻黄止嗽胶囊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先用阿奇霉素0.5 g和病毒唑0.2 g一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混匀后每天1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麻黄止嗽胶囊,治疗6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o%,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黄止嗽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芝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甲真菌病的3种实验诊断方法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甲真菌病检验方法.方法:对121例拟诊甲真菌病的患者分别采用KOH直接镜检法和浸软法进行病损指、趾甲的真菌镜检,并与真菌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直接镜检法检出58例(47.90%),20%KOH溶甲法检出118例(97.52%),真菌培养法检出72例(59.50%).结论:20%KOH浸软法真菌镜检是一种适合临床的、检出率高、可行性强的甲真菌病诊断方法.

    作者:胡记妹;曾军荣;梁海燕;邝家熙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应用

    目的:了解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我院职工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及来我院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进行血RBP、血尿素(Urea)和血肌酐(Cr)的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R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血Urea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Cr方面,糖尿病合并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无肾病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此组血RBP的阳性率高于血Cr的阳性率.结论:检测血清中的RBP浓度能反映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对于预防糖尿病肾病有积极意义,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监护治疗的一项有用的生化指标.

    作者:周奎臣;李合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21例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1例住院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经心脏彩超、多排CT增强扫描确诊.基础治疗以控制血压、降低左室d/dt为主.结果:经保守治疗,72 h内死亡例,转外院6例,13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采取药物和介入治疗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方如民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血清钙在肾结石患者经皮肾输尿管镜术前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钙在肾结石患者经皮肾输尿管镜术前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09年4月于我院行经皮肾输尿管镜术的43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检测其血清钙,后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43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血清钙明显高于其他34例患者(P<0.05),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其均为结石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结论:在将行经皮肾输尿管镜术的患者中行血清钙检测,对于有效地找出患者原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日升;邓婉娣;冯彩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P波离散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不仅好发于心脏病患者,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正常人群房颤的发病率也呈增多趋势.P波离散度是近年提出的一种预测房颤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是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标志,它的增加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复发相关.测量P波离散度.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与P波大时限结合观察.对心房颤动的预测具有很高价值.

    作者:贾清淼;吴明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治疗小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对18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皮给药)9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9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皮给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所以经皮给药结合对症护理和预防病毒感染,能明显改善小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病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燕;方亦倩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经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初治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方面都有明显作用,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智;麦洪珍;蔡春葵;刘宝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孟多酯钠的残留溶剂

    目的:建立GC测定头孢孟多酯钠残留溶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B-FFAP毛细管柱,柱温:150%,以氮气为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00℃.结果:2-乙基己酸在0.15~0.90 m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03%(n=9).定量限为0.001 ng.结论:该方法可靠、准确,可作为头孢孟多酯钠残留溶剂(2-乙基己酸)的测定方法.

    作者:赵玉新;刘丹;任吉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