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民
目的:探讨低频电流(f<1 000 Hz)下人体阻抗的模型.方法:采用串联电路法测量94名男性在不同频率电流下人体手臂阻抗的大小.结果: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加,人体阻抗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人体阻抗模型可以认为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复杂的串并联电路,因而具有容抗的性质.
作者:万永刚;金成;王晓东;薛俭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评价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对96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及结果讨论.结果:术前关节功能平均96分(39~72分),随访时关节功能平均91.6分(77~100分).结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郭鹏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近几年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我院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时间、用药方法、药品类型以及药品工艺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
作者:谢东湘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与体会,以提高整体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其病情,并分析治疗的经验,同时指出治疗时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患者死亡20例,占26%,12例死于各种并发症,占15.4%,2例植物状态,占2.6%.结论:必须重视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与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建立规范的抢救流程,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许燕球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甘利欣与拉米呋啶联合治疗重型乙肝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2008年5月在我科的60例重型乙肝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性治疗,包括输注新鲜血浆、人血清蛋白、能量合剂及凯西莱针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呋啶100 mg口服,1次/d,疗程1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甘利欣注射液30 ml(150 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个月.1个月后改口服甘利欣150 nag,3次/d,连用至ALT、AST正常后停药.每3天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用药前后各测1次;采用PCR法进行HBV-DNA定性检测.并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TBiL、ALT、AST、PTA)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66.86±23.75)μmol/L,(73.63±33.54)U/L,(71.38±45.07) U/L,(36.6±10.7)%]明显优于对照组[(108.61±50.41)μmol/L,(99.17±45.62)U/L,(96.72±50.73)U/L,(38.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甘利欣与拉米呋啶联合治疗重型乙肝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两药物合用能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恢复肝脏功能.
作者:刘嗣庭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21例患者的护理,按照围术期护理要点均给予认真细致的心理、生理和早期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护理.结果:患者疗效满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纪秀景;崔臻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区别使用一些性状相似的常用中药材,因其功效主治有别,易引起临床使用混淆,临床误用,延误临床疗效.造成医疗事故.方法:经查阅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出一些常用中药材的来源以及采用性状鉴定的方法来鉴别药材,需要中药师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结果:通过简易的性状鉴定的方法可以区别一些常用中药材.一些性状相似而来源不同的中药其功效主治有别.结论:性状鉴定的方法简单有效.由于药材性状鉴别不同,功效主治各有侧重,临床药师应正确区别使用.
作者:张举良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考察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炉甘石洗剂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其制备工艺.结果:因素CMC-Na浓度、溶胀温度、药物添加顺序3个因素对炉甘石洗剂制备工艺影响均不显著,实践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3%的CMC-Na浓度以新制蒸馏水溶胀,按规范要求加入药物进行制备.结论:按选择条件制备的炉甘石洗剂质量稳定,制备时间缩短.
作者:李艳;胡红艳;黄秋明;黄文静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压舌板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成100例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先穿刺后固定,观察两组穿刺成功例数、静脉固定时间和漏针次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和两针或两针以上穿刺成功例数分别为88例、61例和12例、39例;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分别为(68.9+11.5)s和(90.0±12.5)s;实验组和对照组漏针次数分别为12次和30次.两组比较,实验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多.实验组静脉固定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短.结论: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先固定再行静脉穿刺的方法,较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次数方面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钟婉洪;冯远衍;陈妙娟;李苑伟;王占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对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方法:HBsAg、HIT(1+2)采用EUSA法,ALT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MOR、MAMP采用胶体金法.结果:726名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不合格194人,不合格率为26.72%.其中,HBsAg阳性59人,不合格率为8.13%;ALT不合格51人,不合格率为7.02%;尿红细胞不合格41人,不合格率为5.65%;尿白细胞不合格27人,不合格率为3.72%;尿蛋白不合格12人,不合格率为1.65%;吗啡(MOP)不合格3人,不合格率为0.41%;尿糖不合格1人,不合格率为0.14%;其中,14人HBsAg和ALT同时不合格,4人尿蛋白和白细胞同时不合格.结论:应征男性青年的健康状况堪忧,应加强防病意识.
作者:李雪兰;余永雄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不仅好发于心脏病患者,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正常人群房颤的发病率也呈增多趋势.P波离散度是近年提出的一种预测房颤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是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标志,它的增加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复发相关.测量P波离散度.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与P波大时限结合观察.对心房颤动的预测具有很高价值.
作者:贾清淼;吴明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Child-Push肝功能分级积分法分级;2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分析两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及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水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升高.结论: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A125、总胆汁酸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其代谢功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耀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血压、心率异常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伟燚;严雪珍;杨海超;许汉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入住的21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重点总结对急性重症脑卒中存在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和护理方法.结果:210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者56例,发生率为26.67%,与内源性因素(年龄、球麻痹、意识障碍),外源性因素(侵入性检查、治疗、药物应用等)密切相关.56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预防和护理,30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8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8例患者病情加重合并其他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掌握急性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孙琼;葛珺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内固定效果.方法:运用AO三叶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患者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术后经10个月~4年的随访,其疗效参照Mazur评定标准:优6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2.2%.结论:AO三叶型钢板是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作者:崔德铮;赵家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胎乐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on-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3:67);流速:1.0 ml/min,漂移管温度:50%,气流量:1.5 L/min.结果:黄芪甲苷在1.008~10.0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O.999 3),平均回收率为97.29%,RSD=1.4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胎乐颗粒中黄苠甲苷的质量控制.
作者:潘涛;夏新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91例胆管疾病患者施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术中配合医生协助患者翻身,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进行饮食指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高红宇;孙晓坤;姜晶;许淼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泪腺混合瘤CT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8例泪腺混合瘤CT扫描特点的分析.结果:18例泪腺混合瘤,良性17例,混合瘤伴有恶变1例.结论:泪腺肿物以混合瘤多见,注意鉴别诊断的同时也应防止复发和恶性变.
作者:徐一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首剂3~5 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0~1.5mg/min维持,室速被有效终止;以200 mg/g,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效果理想,安全可靠.
作者:佟刚;高贵森;葛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实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调查,探讨有效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强化管理的办法.方法:收集有关<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辽宁省医疗机构为重点,调查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情况,以及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的管理,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配置与使用人员管理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实施,规范了大型医用设备的合理配置,使用效率提高;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实行准入制度,提高了使用人员的素质.结论:各地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配置数据和准入条件,推动医学技术进步和大型医用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强化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人员的管理.
作者:李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