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秀景;崔臻
本文就活血祛瘀中药的药性、炮制原理、炮制作用及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这些炮制经验及方法具有科学性,不仅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因此,为了使药方的疗效达到佳,应严格遵循其炮制工艺.
作者:彭迎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91例胆管疾病患者施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术中配合医生协助患者翻身,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进行饮食指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高红宇;孙晓坤;姜晶;许淼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9年9月期间我站收治的要求终止妊娠的118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利凡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利凡诺单独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产程和引产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成功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功引产的总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是一种终止中期妊娠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作者:王丹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的临床救治情况,结合经验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99~2009年收治的30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32例出现反跳患者的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有明显先兆症状患者均在立即确认出现反跳后,接受积极治疗,治愈27例,死于肺水肿2例,脑水肿合并肺水肿1例,呼吸衰竭2例.结论:在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治疗中应早期彻底清除毒物,阿托品应早期、足量、反复静脉给药以期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危重患者应及时采取换血疗法.
作者:王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内固定效果.方法:运用AO三叶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患者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术后经10个月~4年的随访,其疗效参照Mazur评定标准:优6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2.2%.结论:AO三叶型钢板是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作者:崔德铮;赵家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实施夜间护理二线排班对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效果.方法:由4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承担夜间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落实.结果:夜间护理二线排班使夜间护理安全与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结论:护理二线排班提高管理的信度和效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宋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Child-Push肝功能分级积分法分级;2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水平.分析两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及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水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升高.结论:血清CA125与总胆汁酸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A125、总胆汁酸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其代谢功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耀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钙佳锌口服液中维生素D2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 mol/L 乙酸铵溶液(95:5);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维生素D2在0.0101~0.4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3.11%(n=9圆.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检验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钙佳锌口服液中维生素D2的质量控制.
作者:范世德;廖晓君;邱正霞;张艳;李平;蒋巧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监护措施及护理.方法:对183例重型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对观察护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严重并发症,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为24.7%.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只要监护措施和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的,并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作者:魏亚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晚期癌症患者给予奥施康定口服治疗,分析治疗2周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服药2周后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100.0%,重度疼痛患者的缓解率为90.9%.总缓解率为93.3%;服药2周后食欲、日常生活、睡眠、精神状态、社交等方面的评分较服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发生率为6.7%,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本组无一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结论:奥施康定对治疗晚期癌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佑庆;唐曙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以8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计算3种方法诊断冠的心病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上述前3种方法两两联合、3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结果:上述3种方法联合与两两联合及单种方法比较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提高(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是通过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以揭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无创性临床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玲;袁晓利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对智齿急性冠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智齿急性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碘甘油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治疗智齿急性冠周炎疗效优于碘甘油,是治疗智齿急性冠周炎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姜祚来;嵇海虹;刘萍;缪林峻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干燥综合征系一侵犯外分泌腺、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起病多数呈隐匿和慢性进展,在泌尿系的病变常见为间质性肾炎,可呈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以育龄期女性多发.笔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干燥综合征并发肾损害患者.
作者:万宏霞;吕海洋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总结了6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护理经验.通过对患儿进行专科细心护理.氦氖激光照射及药物综合治疗.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皮损创面的护理.患儿皮损面迅速愈合直至痊愈,仅痊愈后遗留瘢痕或色素异常.
作者:陈红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妊娠剧吐患者的血钾状况、补钾现状,重新认识妊娠剧吐治疗过程中的补钾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妊娠剧吐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治疗初期补钾状况以及出院时血钾水平.结果:妊娠剧吐患者77%血钾降低,无论何种补钾方式,患者出院时平均血钾水平均在正常低值.结论:临床医生应该重新认识妊娠剧吐时低血钾、掌握足量补钾的方法与意义.
作者:张世妹;宋薇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针对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给予疾病宣教、心理干预、用药干预、行为干预、家庭干预等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状况,增强药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何连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增强对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1.22%,胎膜早破、高血压疾病、创伤等因素是导致胎盘早剥的重要原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均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结论:胎盘早剥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准确及时的诊治对于降低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至关重要.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破裂的临床诊断.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以便及时准确作出诊断.
作者:陈嘉楠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低频电流(f<1 000 Hz)下人体阻抗的模型.方法:采用串联电路法测量94名男性在不同频率电流下人体手臂阻抗的大小.结果: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加,人体阻抗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人体阻抗模型可以认为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复杂的串并联电路,因而具有容抗的性质.
作者:万永刚;金成;王晓东;薛俭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我科2009年全年发生的小儿静脉输液渗漏12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静脉输液渗漏患儿经2~6 d的治疗和护理后,全部自行吸收治愈,无一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输液故障,能有效地减少输液渗漏的发生,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作者:仰明莉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