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萍;李怡兰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首剂3~5 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0~1.5mg/min维持,室速被有效终止;以200 mg/g,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效果理想,安全可靠.
作者:佟刚;高贵森;葛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与体会,以提高整体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其病情,并分析治疗的经验,同时指出治疗时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患者死亡20例,占26%,12例死于各种并发症,占15.4%,2例植物状态,占2.6%.结论:必须重视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与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建立规范的抢救流程,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许燕球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近几年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我院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时间、用药方法、药品类型以及药品工艺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
作者:谢东湘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结合临床上常见的输液管中有气泡出现的问题,观察一次性多穿刺器式输液器在临床输液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科随机选择400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患者.观察两组护士的穿刺时间、换药次数、巡视病房次数、呼叫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采取t检验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呼叫率为10%,患者的满意度为99%;对照组患者的呼叫率为95%,满意度为95%.结论:一次性多穿刺器式输液器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控制了呼叫率,优化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高天霞;杨巍;刘子琦;张晓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应用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间解剖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9年7月,应用肘后正中切口和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间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50例.结果:平均随访16.5个月,骨折均愈合,按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23例,中7例,优良率为86%.结论:三头肌劈开入路肱骨髁问解剖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操作简捷,固定坚强,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操练,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入住的21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重点总结对急性重症脑卒中存在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和护理方法.结果:210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者56例,发生率为26.67%,与内源性因素(年龄、球麻痹、意识障碍),外源性因素(侵入性检查、治疗、药物应用等)密切相关.56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预防和护理,30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8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8例患者病情加重合并其他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掌握急性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孙琼;葛珺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CI术后再灌注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的护理观察及实施有效抢救措施.结果:2例患者经过临床正确治疗及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张友爱;何秋娴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86例鼻饲患者分为两组,以一次性使用胶乳胃管鼻饲者44例为对照组,以DRW型胃管鼻饲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每次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反应、食物反流、误吸、管腔堵塞、胃管变化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W型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胶乳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华瑶;王秋杏;陈细文;程素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有关膀胱过度活动症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8例患者给予行为干预护理、心理护理,指导进行正确的膀胱功能训练、盆底肌训练、掌握尿急控制技术.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保守治疗的效果.
作者:黄晓彬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监护措施及护理.方法:对183例重型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对观察护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严重并发症,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为24.7%.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只要监护措施和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的,并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作者:魏亚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21例患者的护理,按照围术期护理要点均给予认真细致的心理、生理和早期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护理.结果:患者疗效满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纪秀景;崔臻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以8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计算3种方法诊断冠的心病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上述前3种方法两两联合、3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性.结果:上述3种方法联合与两两联合及单种方法比较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提高(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是通过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以揭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无创性临床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玲;袁晓利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姑息性胃癌切除和胃癌穿孔修补术术后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穿孔缝合后发生胃漏及严重腹膜炎.本组31例出院,获随访30例,单纯穿孔修补术存活时间14 d~10个月,平均(7.50±1.22)个月;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存活时间3~14个月,平均(8.45±1.25)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存活时间4~30个月,平均(13.20±1.30)个月;胃癌根治术平均8~30个月,平均(27.24±1.35)个月.结论: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复杂,熟练掌握其诊断要点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锦远;姜杰;曹锡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本文就活血祛瘀中药的药性、炮制原理、炮制作用及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这些炮制经验及方法具有科学性,不仅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因此,为了使药方的疗效达到佳,应严格遵循其炮制工艺.
作者:彭迎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活性蛋白A在免疫炎症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用HE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观察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其表达变化与肾组织感染、肾间质炎症(免疫炎症)间的关系.结果:活性蛋白A在免疫炎症反应中表达明显.在免疫调控和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SP-A在肾盂肾炎的天然免疫及炎症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关廷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对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方法:HBsAg、HIT(1+2)采用EUSA法,ALT采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MOR、MAMP采用胶体金法.结果:726名应征男性青年实验室检验不合格194人,不合格率为26.72%.其中,HBsAg阳性59人,不合格率为8.13%;ALT不合格51人,不合格率为7.02%;尿红细胞不合格41人,不合格率为5.65%;尿白细胞不合格27人,不合格率为3.72%;尿蛋白不合格12人,不合格率为1.65%;吗啡(MOP)不合格3人,不合格率为0.41%;尿糖不合格1人,不合格率为0.14%;其中,14人HBsAg和ALT同时不合格,4人尿蛋白和白细胞同时不合格.结论:应征男性青年的健康状况堪忧,应加强防病意识.
作者:李雪兰;余永雄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在64排CT CTA下的表现及64排CT CTA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CTA表现及其与DSA的比较.结果:85例患者中阳性58例,阴性27例.与DSA比较造影剂用量明显减少,肾毒性减小;检查时间缩短,患者接受辐射量减少;显示病变范围扩大等.结论:多排螺旋CTA具有几种技术特点,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成像后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全程血管的形态走向.区分动脉管壁的硬化性钙斑及管腔内造影剂,从各方位、多角度直观观察评判受检血管,对临床医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陈强;郑春辉;喻晓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19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的舒适护理.结果:19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对术后舒适护理比较满意.结论:重视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的舒适护理,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作者:刘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诊断与内分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初次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6例,确诊率为81.3%,多误诊为冠心病和肾脏疾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6.9%.随访0.5~2.0年,患者均身心健康.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认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正确诊断及处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廖学权;胡彩珍;黄增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沈阳市医疗机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探讨护理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因素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2月11日0:00~24:00 ICU 87例住院患者采用填写调查表、查阅病历、床头查看及询问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33.3%.医院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及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结论:ICU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是控制这些因素的关键,手卫生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措施.
作者:魏迎东;穆金萍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