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爱;何秋娴
目的:通过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实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调查,探讨有效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强化管理的办法.方法:收集有关<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辽宁省医疗机构为重点,调查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情况,以及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的管理,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配置与使用人员管理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实施,规范了大型医用设备的合理配置,使用效率提高;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实行准入制度,提高了使用人员的素质.结论:各地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配置数据和准入条件,推动医学技术进步和大型医用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强化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人员的管理.
作者:李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现已正式在临床推广应用.罗哌卡因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具有很强的血浆蛋白结合力.因其毒性较低,低浓度时感觉一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明显,现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分娩镇痛及术后镇痛等.本文就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比较进行综述.
作者:柳向前;曾观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沈阳市医疗机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探讨护理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因素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2月11日0:00~24:00 ICU 87例住院患者采用填写调查表、查阅病历、床头查看及询问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33.3%.医院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及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结论:ICU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是控制这些因素的关键,手卫生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措施.
作者:魏迎东;穆金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经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初治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方面都有明显作用,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智;麦洪珍;蔡春葵;刘宝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86例鼻饲患者分为两组,以一次性使用胶乳胃管鼻饲者44例为对照组,以DRW型胃管鼻饲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每次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反应、食物反流、误吸、管腔堵塞、胃管变化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W型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胶乳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华瑶;王秋杏;陈细文;程素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关系、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120例肺复张,7例开胸手术后治愈,1例因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年内38例复发.其中,26例手术后治愈,其余12例均转为慢性气胸.结论: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症状严重,及时救治,则预后良好.
作者:麦洪珍;杨智;徐齐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姑息性胃癌切除和胃癌穿孔修补术术后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穿孔缝合后发生胃漏及严重腹膜炎.本组31例出院,获随访30例,单纯穿孔修补术存活时间14 d~10个月,平均(7.50±1.22)个月;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存活时间3~14个月,平均(8.45±1.25)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存活时间4~30个月,平均(13.20±1.30)个月;胃癌根治术平均8~30个月,平均(27.24±1.35)个月.结论: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复杂,熟练掌握其诊断要点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锦远;姜杰;曹锡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实验教学方法在护生实习前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2007级中专护士班4个教学班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分组,随机抽取1个班(60人)为实验组,另1个班(58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实习前2个月采用护理综合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结果:两组护生的实习考核总成绩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生对改革方法持肯定态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或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综合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实习前培训能帮助护生较快地适应护士的角色,缩短临床实践适应时间.
作者:郭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方法:对经确诊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寒症患者,无禁忌证,在溶栓的时间窗14 d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 mg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后继续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20例治疗1周后显效,患者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等症状缓解,动脉血氧分压(PaO2)>85 mm Hg(1 mm Hg=0.133 kPa),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平均压降至正常,右心房右心室形态恢复正常,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缺损肺段减少≥75%;3例有效;1例无效;1例颅内出血死亡.结论:经确诊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无禁忌证,在溶栓的时间窗14 d内,越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mg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后继续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测定何首乌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Ⅸ 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X 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何首乌药材含水量均不超过10.77%,总灰分不高于6.04%,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71%,冷浸法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低于20.03%.结论:本方法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实验数据.
作者:秦健;吴孟岚;王珂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入住的21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重点总结对急性重症脑卒中存在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和护理方法.结果:210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者56例,发生率为26.67%,与内源性因素(年龄、球麻痹、意识障碍),外源性因素(侵入性检查、治疗、药物应用等)密切相关.56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预防和护理,30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8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8例患者病情加重合并其他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掌握急性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孙琼;葛珺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腹部皮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8年期间共51例患者配合心理护理的治疗经验,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1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和I临床护理,皮瓣全部成活.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皮瓣成活率.结论:心理护理在腹部皮瓣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可提高治愈率,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李丽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4月在我院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TCT)有异常的妊娠期妇女23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HPV分析及随访情况.结果:妊娠期TCT异常患者活检提示,阴性9例(39.1%),CIN Ⅰ型10例(43.5%),CIN Ⅱ型3例(13.0%).CIN Ⅲ型1例(4.3%);分娩后6~8周内随访CIN好转的患者18例(78.3%),未好转的患者5例(21.7%);在所有患者中HPV免疫组化的分析,其中阳性7例(30.4%),阴性9例(69.6%).结论:妊娠合并CIN患者产后多数可自行逆转,大多数妊娠期CIN病例不需要特殊治疗.
作者:庞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53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结果:49例患者血HCG下降达到15%,保守治疗成功率达到92.45%,4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行手术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恰当、合理的精心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艳;张立贺;吕桂云;石晓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正清风痛宁20~40 mg,tid,甲氨蝶呤(MTX)7.5 mg,每周1次;对照组口服MTX 15 mg,每周1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正清风痛宁联合MTX治疗RA有效.
作者:丁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就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映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甲胎蛋白(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GGT采用速率法,AFU、ALP采用酶法,AFP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组56例、转移性肝癌组64例、其他肝病组50例与正常对照组77例血清标本中GGT、AFU、ALP及AFP含量,结果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中GGT、AFU、ALP、AF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诊断肝癌(包括原发与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87.7%、78.9%、85.6%、65.3%和70.3%、45.4%、80.3%、57.3%,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四个指标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7.2%和82.6%,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GT、AFU、ALP及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梁伟;陈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乙酸法制造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三组,能全素组(A组)、能全素+膳食纤维组(B组,可溶:不可溶为1:2)、能全素+膳食纤维组(C组,可溶:不可溶为1:3).造模后7 d内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取末端回肠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添加复合膳食纤维的炎症性肠病大鼠血清TNF-α、CRP浓度低于单纯能全素组(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较轻,小肠炎症学评分较低.结论:肠内营养中添加复合膳食纤维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程度因膳食纤维中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纤维的比例不同而异.
作者:李悦;武华;张睿;刘玉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档案,了解患者的残疾程度、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给予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2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其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都得到明显改善,纠正了不良生活习惯,掌握了疾病的预防知识和基本的康复方法,逐渐适应了家庭和社会生活.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能增强患者的生活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致残率.
作者:苏媚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日趋完善与提高,但在首营审批、原有供货商及在营品种管理以及购进药品验收三个方面还需要加强控制与完善.
作者:李英丽;齐文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