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
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做出相应的管理规定.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本文旨在通过对药品分类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落实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安全用药.
作者:张倩;林菲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3月~2009年6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确诊为慢性官颈炎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治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单纯微波治疗,联治组100例,采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微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联治组治疗1、2、3个月的治愈率分别为43%、88%,92%,对照组为17%、69%、73%,两组治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总有效率联治组为100%.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阴道排液天数及创面感染、纳氏囊肿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联治组治疗前后阴道清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孙红娜;陶伟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腩钠肽(BNP)水平在诊断心力衰竭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以纽约心脏功能NYHA分级评定心功能.结果:按NYHA分级,从Ⅰ~Ⅳ级,血浆BNP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BNP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血浆BNP>800 pg/ml患者2年内死亡率为75.00%,明显高于血浆BNP<200 pg/ml患者的心力衰竭死亡率(5.26%).结论:血清BNP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应涛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用药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对照组)和2009年(干预组)出院的部分手术病例,观察其围术期用药况,评价药物应用合理性.结果:干预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干预可显著提高本资料来源医院普通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干预后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何思森;李桢;贺国洋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基层护士短期培训的有效临床教学方法.方法:87名临床护士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和临床典型案例教学集中短期脱产培训,通过测试成绩及满意率对比评价两种教学效果.结果:两种教学模式在短期内提高护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及防范意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无论知识点还是综合能力测试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临床案例教学,促进基层护士专科知识交互渗透,培养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剖析、全过程跟踪的思维模式;引导护士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是短期内提高基层护士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锦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方法.方法:在护理工作中细心观察,了解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同时做好身体护理.结果:92例肿瘤患者得到良好的临终护理,平稳度过临终阶段.结论: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应注重整体护理、生命质量和尊严,实施恰当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毕明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后方人路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突畸形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集17例先天性半椎体并脊柱侧突后突畸形患儿,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11.8岁.患儿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椎间隙半椎体之骨颗粒植入融合术,手术固定2~8椎体,椎体手术后佩戴胸腰背支具6个月以上,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侧后突之Cobb角.从而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儿侧突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64.2°,术后18.3°,矫正率为71.5%;后突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57.1°,术后22.6°,矫正率为60.4%.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或术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植骨达到骨性融合.而且代偿性辅弯减少,躯干平衡改善.结论:后方人路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突畸形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短节段固定又可以保留较多的椎体生长和运动功能.
作者:郭伟韬;祝葆华;曾荣;孙欣;刘思景;肖启贤;陈子秋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30 min内滴完,每日2次,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8g/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后疗效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14 d行hs-CRP检查,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爱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RFA)消融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0°鼻内镜及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系统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同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58例术后1~2个月复查临床症状均消失,2例合并鼻窦炎经过2个月的保守治疗基本痊愈,随访半年之后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方便,视野清晰,术中损伤小,无并发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一枚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宫颈癌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7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开腹组,38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盆腔淋巴结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20.7±502)ml,少于开腹组的(354.6±653)ml;术中切除盆腔淋巴结(24.7±43)个,多于开腹组的(19.5±3.7)个;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8.2±7.6)h,早于开腹组的(60.6±11.2)h;术后住院时间(7.6±2.2)d,短于开腹组的(10.6±2.4)d;并发症发生率13.50%(5/37)低于开腹组的21.05%(8/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0.4±78.3)min长于开腹组(169.3±45.9)min(P<0.01).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切缘有残余病灶.所有患者均随访1~52个月,无肿瘤复发和穿刺点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要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是一种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永清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索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药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经尿道行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治疗及护理45例患者.结果:45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有42例未发现肿瘤复发,3例复发,经第二次膀胱肿瘤电切术继续进行膀胱内化疗,现暂未出现复发现象,其中3例排尿困难,12例出现下腹部坠胀、烧灼不适感,6例有肉眼血尿,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均症状消除.结论: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达到了创伤小、出血少、减轻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映红;黎萍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不仅仅只是医护人员,还应该顾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舆论.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加强新闻宣传意识,积极与媒体沟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翁晓芬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晚期喉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手术、靶向药物治疗及它们之间的联合应用,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必须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大可能提高喉癌的局部控制效果;在保证局部控制的基础上,尽大可能保留患者的喉功能.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逐渐成为晚期喉癌治疗的标准方案.
作者:窦洪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贲门癌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术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又相对较长,除去住院治疗时间,患者大多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对康复期患者的支持和照护是必须的.方法:家庭康复护理是多方面的、细致有条理的护理方法.护理方法是否得当、到位,直接关系到术后患者的身体、心理康复效果.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有效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能巩固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效果,加快术后患者的康复,并使其积极面对自己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广珍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l-Ag)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检出率分别为86.8%、85.8%和100.O%、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HBsAg(+)HBeAb(+)的模式下,HBV-DNA、PreS1-A异的检出率分别为43.2%、45.8%;47.3%、46.1%;10.0%、10.0%.在HBV-DNA(+)情况下,PreS1-Ag的阳性率为86.9%,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结论:PreS1-Ag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蔡兰兰;李振雪;樊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康复训练过程中脑性瘫痪儿童家长的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对策.方法:选择2004年9月~2009年9月在我院小儿康复科进行3个自然疗程以上康复训练的107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父母或同其共同生活的其他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共调查107人,男51人,女56人,年龄22~65岁.分析心理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心理状况与其文化程度及医疗费负担比例不同存在差异,其中中学以上学历组对康复治疗的信心显著高于小学及文盲组,而医疗费负担比例高低对家长心理的影响亦存在差异,公费劳保和医疗保险组明显高于自费组.结合患儿家长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点,通过充分了解并分析其特点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使其接受并顺利完成治疗.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其家长的心理状况与文化程度的高低及医疗费用负担对其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影响.
作者:曾爱华;薛坚;吴艳红;陈翠荷 刊期: 2010年第19期
通过将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血液灌流中抗凝效果、安全性以及使用肝素的实验室监测方法进行比较,认识到正确使用低分子肝素实施血液灌流安全、高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建业;秦伟涛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指蛛网膜下腔疝人蝶鞍内,使垂体受压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MRI的临床应用,空泡蝶鞍综合征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该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在青年男性中较为少见.
作者:伍军伟;凌俊宏;卢冠解;王福诩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门诊或住院消化性溃疡患者489例分为中药治疗组249例和对照组2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半夏泻心汤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4.77%,对照组总有效率70.41%,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应重视中医药的应用,应用半夏泻心汤进行合理的辩证加减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早期康复,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作者:李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中游离骨折块固定的必要性及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2月我院采用先行游离骨块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复合应用钢丝捆扎固定的方法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42例,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42例患者中全部获得随访,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拍片复查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达到95.2%.结论:粉碎性锁骨骨折中骨块的固定是骨折解剖复位的基础,是骨折解剖形态愈合的前提条件.
作者:孟春明 刊期: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