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COPD的临床研究

范红;郑浩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缓解期COPD,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要概述,提出使用香砂六君丸配合富露施,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厌食消瘦、神疲懒言、咳嗽痰多症状,发现效果显著.方法:治疗组30例:香砂六君丸6g/次,3次/d,富露施1袋/次,3次/d,疗程1个月.对照组30例:富露施1袋/次,3次/d,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结论:香砂六君丸配合富露施疗效持久显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健康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人群血清中TBA、CHE、ALT、AST、TBIL、ALP和GGT.结果:各肝病组血清TBA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以急性肝炎高,肝硬化次之,即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另外,慢性肝病组血清TBA异常率显著高于常规肝功指标(P<0.01);血清CHE测定中,肝病组CHE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活性依次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癌<急性肝炎,且除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与其余肝病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特别是慢性肝损害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洪鸣;连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00例截肢患者心理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截肢患者的心理治疗疗效,为截肢患者提供心理康复指导.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00例截肢患者在心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截肢患者SCL-90测试结果各因子分明显大于常模,而心理治疗后的各因子分明显减小.结论:心理治疗对于截肢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其疗效也是肯定的.

    作者:池雷;朱世海;闫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治疗11例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FA)的特点、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8年12月11例因注射毒品致PFA行血管重建治疗的经过.采用PFA近心端(髂动脉)、远心端(股浅动脉)阻断,彻底清创PFA病灶,缝扎股动脉残端,采用人造血管绕开感染灶行旁路移植、股动脉重建,病灶开放引流,Ⅱ期缝合;1例行股动脉结扎,未行股动脉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无人工血管感染;1例行股动脉结扎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但皮肤温度正常,能行走,患者自觉患侧肢体力度较健侧差.所有患者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显示:移植重建后股动脉通畅,无血栓形成,无PFA复发.结论:采用人造血管绕开PFA感染灶、旁路移植行股动脉重建,病灶开放引流,Ⅱ期缝合,是治疗注射毒品致PFA较好的方法.

    作者:龙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护理经验,更好地保护母婴生命和健康,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07年5月收治的7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从住院至产后42 d,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配合全程有效的护理.结果:顺产31例.剖宫产45例.除11例入院前已发生子痫外,住院期间无发生子痫及其他合并症病例,产妇全部存活,围生儿死亡4例.产后随访42 d,产妇72例血压恢复正常,尿常规正常,水肿消退,无不适症状,4例高血压患者转门诊内科继续治疗.结论:重度妊高征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做好产前、产时、产后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钟碧琴;黄伟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探讨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心梗)院前急救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56例院前急性心梗的急救成员、分工、现场急救、转运过程、措施.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55例迅速送入医院急诊科;其中,治愈6例(10.7%),好转44例(78.6%),现场死亡1例(1.8%),入院后死亡5例(8.9%).结论:专业有效、易记、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广大急救医务人员保证急救质量的基础.

    作者:刘国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药热敷治疗卵巢囊肿20例

    目的:探讨研究中药热敷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运用中药热敷治疗卵巢囊肿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1例,占55%(11/20),B超复查囊肿消失(其中,10例合并不孕均已妊娠,3例为手术或穿刺后复发);好转5例,占25%(5/20),B超复查囊肿缩小(其中,3例合并不孕者已妊娠);无效4例,占20%(4/20),治疗3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结论:应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舒肝解瘀等中药热敷治疗卵巢囊肿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减少了服药的痛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孙舸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264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264例早产儿的监护与护理过程,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7年1~12月收治的264例早产儿从呼吸管理、体温管理、营养管理、预防感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干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早产儿,除8例家属放弃治疗,5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251例均健康存活出院.结论:要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加强护理、观察病情是协助诊断和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小珍;郑定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针诊断83例甲状腺肿物的体会

    目的:通过应用一次性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针对83例甲状腺肿块的细针穿刺检查,探讨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的准确率及误诊原因.推广一次性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检查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方法:对83例甲状腺肿物患者进行细针穿刺诊断检查,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对比,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原因.结果:83例甲状腺肿物中,良性结节70例,滤泡性肿瘤6例,乳头状癌7例;83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97.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例误诊为微小乳头状癌,误诊原因是癌变的部位较局限,造成漏诊.6例滤泡性肿瘤中1例误诊为乳头状癌,误诊原因是嗜酸细胞性肿瘤可出现乳头状改变,细胞核呈现多形性,与乳头状癌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进行鉴别.结论: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准确率高,是值得临床医生信赖的快速早期微创的检查技术.应用一次性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针较传统的细针穿刺能获得更多的标本量,成功率更高,与常规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能提高细针穿刺的准确性.一次性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针FNAC对设备要求很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少,安全,适宜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甲状腺肿物的早期诊断.

    作者:钟林滔;陈速;梁浩凡;尹润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某中学教职工体检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某中学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制订职工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收集452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52名被检者中,检出有异常者239名,占52.88%,前4位疾病分别是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另外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和行为干预,促使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原丽伟;王爱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对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方法:对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①加强产前健康教育;②进行产程指导;③加强围生期保健;④产后康复指导.结果:通过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为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论: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及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任惠斌;王丽娟;杜萍;杨萍;段淑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纳米银杏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大鼠主动脉壁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纳米银杏(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大鼠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分析、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荧光RT-PCR以及凝胶电泳,观察纳米银杏对大鼠主动脉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纳米银杏组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银杏黄酮组比较,纳米银杏组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银杏黄酮及纳米银杏可下凋AS早期大鼠主动脉壁ICAM-1的高表达,纳米银杏的作用明显优于银杏黄酮.

    作者:肖海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谈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预防和致病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1963年,Blumbeg在研究人类血清蛋白的多态性时,发现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存在一种异常的肝炎相关抗原(HAA),通过纯化抗原、制备抗体,并与临床研究联系,后确认这种抗原是HBV的表面抗原.1970年,Dane证实了在患者血清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颗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世界HBV携带者达3.5亿人之多.HBV感染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表现为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其中部分慢性肝炎可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我国人群HBV携带率约为10%,其中大约有1.2亿人长期带有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中大约有200 0万人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以乙型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作者:邹德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75例有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且无子宫、附件及盆腔占位性病变的已婚妇女,并以已婚健康妇女7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静脉内径及子宫大小大于对照组,静脉流速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简单易行,无创,快捷,可以清晰地显示静脉淤血的严重程度与波及范围,为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2例上前牙缺失正畸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上前恒牙缺失后的矫治方法.方法:选择门诊正畸患者中上中切牙缺失患者12例,对缺牙数目、部位、类型和矫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制订出不同的矫治方案.结果:8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3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1例为家属坚持要求前移后牙,关闭缺牙间隙及排齐牙齿而不考虑牙齿的对称性及咬<牙合>关系.结论:不同的矫治方案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作者:麦志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学科技团体与医院伦理委员会体系建设

    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目前尚未形成体系.这项工作可以由医学科技团体来承担,包括协助政府建立注册和监管制度、帮助制定医院伦理委员会工作章程、开展人员培训、促进学术交流等.

    作者:王莹莹;张利平;刘俊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1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早期诊断指标、发生发展规律、影响预后的闪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22例中死亡27例,病死率为22.13%(27/122).手术治疗116例中死亡22例,病死率为18.97%(22/116).非手术治疗6例中死亡5例.年龄>60岁者病死率为31.58%.发生MODS24例中死亡16例,病死率为66.67%(16/24).发病时间≤72 h者病死率为15.29%:发病时间>72 h者病死率为37.84%.考虑患者年龄、手术时机的掌握及合并MODS等因素,与ACST患者的死亡关系显著.结论:充分认识ACST的危险因素,把握好手术时机,早期手术减压引流胆道,按ACST分级诊断、治疗,是降低ACST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对79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HBV-DNA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显著高于其他型别(P<0.05).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相关.

    作者:徐强胜;徐风;王燕华;王烽;罗菊珍;吴珍珍;肖木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减少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鼻饲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探讨减少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鼻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老年鼻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鼻饲护理,干预组予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改变鼻饲时的体位、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鼻饲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姚伟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的关系

    通过对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去毒的科学方法.为中药炮制和科学处理中药毒性提供参考依据.科学炮制和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药炮制、制剂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尹晓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科研院所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方法的探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网络,但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往往只注重于应用,而忽略计算机的维护及安全防护.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就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针对计算机网络容易受到的安全威胁,提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作者:李瑞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