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7210
  • 国内刊号:11-5539/R
  • 影响因子:1.75
  • 创刊:2004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372
  • 全年订价:98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2009年20期文献
  • 对剖宫产比例逐年增高问题的分析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比例逐年增高的情况.方法:将221例剖宫产与60例经阴道正常分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剖宫产的指征被放宽;剖宫产术率高存在一定的社会和医原性因素.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执行剖宫产手术指征,避免剖宫产术的任意实施.

    作者:朴英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

    目的:为提高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骨骨折效果.方法:笔者总结了2006~2008年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30例掌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共19例患者,30处骨折,闭合性骨折16处,开放性骨折14处.骨干部骨折用4孔AO微型钢板固定,干骺部骨折用T或L形AO微型钢板固定:大斜形或螺旋形、关节内骨折用螺钉加压固定.术后即行主被动活动.结果:术后22处关节活动达到优秀,其中,开放性骨折8处,闭合性骨折14处.8处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开放性骨折6处,闭合性骨折2处.结论:AO微型钢板及螺钉为掌骨骨折提供了牢稳的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获得了较好的手功能恢复.

    作者:金日浩;王夫平;冷树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评价罗呱卡因混合舒芬太尼实行硬膜外镇痛时,胎头是否衔接和头位异常分娩的关系,及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无产科和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孕初产妇,在宫口开大到3 cm时,随机分为两组,H组(胎头颅骨低点高于坐骨棘平面),L组(胎头颅骨低点平或低于坐骨棘平面).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观测记录硬膜外镇痛起效时间、硬膜外腔注药前、注药后5,10,30 min,宫口开至10 cm和分娩时、产妇的VAS评分;观测记录胎位、产程、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率,产妇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L组与H组在注药前与注药后5,10,30 min VAS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硬膜外镇痛时间两组孕妇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娩方式和胎位两组产妇的持续性枕后、横位发生率均高于该病的一般发病率(5%),且H组显著高于L组.H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L组,但器械助产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率没有显著差别.不良反应两组产妇的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潴留是发病率高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胎头未衔接时罗呱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性枕后、横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作者:施宏垒;黄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COPD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文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要概述,提出使用香砂六君丸配合富露施,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厌食消瘦、神疲懒言、咳嗽痰多症状,发现效果显著.方法:治疗组30例:香砂六君丸6g/次,3次/d,富露施1袋/次,3次/d,疗程1个月.对照组30例:富露施1袋/次,3次/d,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结论:香砂六君丸配合富露施疗效持久显著.

    作者:范红;郑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骨折18例体会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系统(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18例股骨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系统手术治疗并做术后随访.结果:病例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X线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及延迟愈合,无钉板松动以及骨折固定失败病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是治疗股骨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晓斌;罗胡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治疗11例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FA)的特点、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8年12月11例因注射毒品致PFA行血管重建治疗的经过.采用PFA近心端(髂动脉)、远心端(股浅动脉)阻断,彻底清创PFA病灶,缝扎股动脉残端,采用人造血管绕开感染灶行旁路移植、股动脉重建,病灶开放引流,Ⅱ期缝合;1例行股动脉结扎,未行股动脉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无人工血管感染;1例行股动脉结扎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但皮肤温度正常,能行走,患者自觉患侧肢体力度较健侧差.所有患者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显示:移植重建后股动脉通畅,无血栓形成,无PFA复发.结论:采用人造血管绕开PFA感染灶、旁路移植行股动脉重建,病灶开放引流,Ⅱ期缝合,是治疗注射毒品致PFA较好的方法.

    作者:龙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卡前列甲酯联合缩宫素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妊高征)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剖宫产分娩妊高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缩宫素组100例.卡孕栓+缩宫素组100例,观察两组给药后术中、术后2 h出血量的差异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术中、术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卡孕栓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卡孕栓组用药后血压无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卡孕栓+缩宫素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安全、方便,且疗效显著.

    作者:刘晋荣;杨位兰;杨锡明;张玲;周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比较糖尿病(77例)与非糖尿病(70例)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程长短和治疗措施.结果: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程明显延长;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疗程缩短;联合降糖更能缩短糖尿病患者的疗程.结论:糖尿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好发于中老年人,感染不易控制,反复发作,病程延长,治疗应控制感染和血糖并重,采取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屹嵩;魏冰;闫征斌;王天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1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早期诊断指标、发生发展规律、影响预后的闪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22例中死亡27例,病死率为22.13%(27/122).手术治疗116例中死亡22例,病死率为18.97%(22/116).非手术治疗6例中死亡5例.年龄>60岁者病死率为31.58%.发生MODS24例中死亡16例,病死率为66.67%(16/24).发病时间≤72 h者病死率为15.29%:发病时间>72 h者病死率为37.84%.考虑患者年龄、手术时机的掌握及合并MODS等因素,与ACST患者的死亡关系显著.结论:充分认识ACST的危险因素,把握好手术时机,早期手术减压引流胆道,按ACST分级诊断、治疗,是降低ACST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家属陪伴分娩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探讨家属全程陪伴分娩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398例自然分娩产妇和2007年502例家属全程陪伴分娩产妇,并在产程中进行严密的动态观察.结果:实行家属全程陪伴分娩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降低,产程明显缩短.结论:家属全程陪伴分娩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作者:付瑞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对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方法:对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①加强产前健康教育;②进行产程指导;③加强围生期保健;④产后康复指导.结果:通过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为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论: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及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任惠斌;王丽娟;杜萍;杨萍;段淑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严密观察是成功完成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关键.

    作者:周翠萍;谢月明;吴恒慧;黎裕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96例妇科急腹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96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异位妊娠124例,占63.3%;盆腔炎40例,占20.4%;卵巢囊肿蒂扭转破裂16例,占8.2%;卵巢黄体(或卵泡)破裂12例,占6.1%;子宫穿孔出血4例,占2.0%.通过及时的诊断、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准确的病情观察与判断和及时的抢救是挽救妇科急腹症患者生命的前提,精心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

    作者:黄玉香;刘新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术后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严重的急腹症,起病急、变化快、病情严重,若诊治不当可危及生命.我科2006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42例,均手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春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腹膜透析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对2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进行腹膜透析(PD)152例次,发生主要并发症有引流不畅、腹膜透析管堵管、腹痛、腹膜炎及腹胀,分析原因有纤维蛋白及血块堵塞、腹透管移位、受压、扭曲、大网膜粘连、透析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渗透压过高、酸碱度不当以及感染、肠蠕动减少等多种因素.经合理对症处理后均好转,顺利完成PD治疗.

    作者:潘德华;李冬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惊厥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惊厥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对86例小儿惊厥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86例小儿惊厥患者中,76例痊愈出院;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者7例,占9.2%.其中,颅内出血1例,病毒性脑炎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毒鼠强中毒2例,随访2年,死亡3例,占3.9%;其中病毒性脑炎1例,毒鼠强中毒2例.结论: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系中枢神经器质性或功能异常所致,常引起窒息、外伤.因此及时进行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供准确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痊愈出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艳华;罗婷;刘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减少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鼻饲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探讨减少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鼻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老年鼻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鼻饲护理,干预组予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改变鼻饲时的体位、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鼻饲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姚伟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ICP孕妇阴道产时的监护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阴道分娩时的监护与护理.方法:对2005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45例ICP孕妇作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45例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9.1%、1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要加强ICP孕妇的产时监护与护理观察,做好防范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措施,才能减少分娩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阴式子宫切除与腹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比较

    目的:对阴式子宫切除与腹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将阴式子宫切除68例与腹式子宫切除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活动情况、进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愈后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阴式子宫切除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不损伤腹腔脏器、无肠粘连、恢复快,且因不开腹,腹部不留瘢痕,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满意度高,节省了医疗费用.结论:阴式子宫切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护理带来了诸多便利,使护理操作和护理理论在微创技术应用中有一个新的提高.

    作者:黄丽玫;黎福坤;曾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264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264例早产儿的监护与护理过程,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7年1~12月收治的264例早产儿从呼吸管理、体温管理、营养管理、预防感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干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早产儿,除8例家属放弃治疗,5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251例均健康存活出院.结论:要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加强护理、观察病情是协助诊断和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小珍;郑定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结果:术后并发症均得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随访时间长3年,1例复发,经传统手术方法治愈.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少且轻微,围术期正确护理减少或减轻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徐嘉琪;齐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女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宫颈无症状HSV排泌的研究

    目的:研究女性GH发作期和间歇期患者宫颈无症状HSV-2排泌情况.方法:发作期GH患者分别取皮疹和宫颈拭子标本;间歇期GH患者每周1次取宫颈拭子,共4次,正常对照组取宫颈拭子标本,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中的HSV抗原.结果:GH患者宫颈HSV-2总阳性率为20.8%,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P<0.05);现症发作期GH患者宫颈HSV-2阳性率为21.2%,与复发间歇期患者宫颈HSV-2阳性率(20.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年复发6次以上的GH患者宫颈HSV-2阳性率为27.4%,明显高于复发6次以下者(15.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H患者发作期及间歇期宫颈均有HSV无症状排毒.年复发频率在6次以上的GH患者HSV-2隐性排毒多于年复发频率6次以下者.

    作者:谢静;许巧廉;赵美芳;刘小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疗效.方法: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经胃镜、快速尿素酶检测胃黏膜Hp现症感染阳性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雷贝拉唑及奥硝唑:对照组32例,给予法莫替丁及甲硝唑,两组均加用阿莫西林及果胶铋.7 d为一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两组根除Hp有效率分别为89.5%和62.5%,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1%和71.8%,经临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奥硝唑、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抗耐药,杀菌性强,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玢玫;刘金玉;杜文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纳米银杏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大鼠主动脉壁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纳米银杏(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大鼠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分析、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荧光RT-PCR以及凝胶电泳,观察纳米银杏对大鼠主动脉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纳米银杏组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银杏黄酮组比较,纳米银杏组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银杏黄酮及纳米银杏可下凋AS早期大鼠主动脉壁ICAM-1的高表达,纳米银杏的作用明显优于银杏黄酮.

    作者:肖海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胃肠道间质瘤中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E-cadherin和Ki-67在GIST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对GIS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我院78例GIST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分级以及免疫表达对GIST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65.38%(51/78),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55.13%(43/78).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原发部位、直径大小、核分裂象、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对肿瘤的预后影响显著(P<0.05).结论:E-cadherin及Ki-67在GIST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E-cadherin表达情况是独立预后因素,E-cadherin可作为预测术后转移及复发的可靠指标.

    作者:张军;刘湘国;谭永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91例)和红霉素对照组(9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0%和94.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的胃肠道反应、局部静脉疼痛和皮疹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红霉素治疗组(P<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存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抗凝物质抗凝治疗前后的变化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抗凝血酶Ⅲ(AT-Ⅲ)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的变化.方法: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以及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血样检测AT-Ⅲ、TFPI活性指标.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TFPI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后,AT-Ⅲ活性明显升高,常规治疗组AT-Ⅲ活性变化不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FPI活性在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均不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T-Ⅲ及TFPI活性测定是早期预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血栓前期抗凝系统变化的客观指标,对凝血机制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以及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凝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游世伦;王惠华;王慧萍;罗奇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维生素B6预防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维生素B6在静滴阿奇霉素时减轻其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我院住院静滴阿奇霉素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病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多.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0.1g/ml,再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浓度为2 mg/ml的溶液,每日1次,1 h内滴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6200 mg,每日1次.结果:加入维生素B6可有效治疗由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且安全、无副作用.结论:静滴阿奇霉素加入维生素B6可以预防胃肠道反应.

    作者:许应林;张秀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选择2007年1月以前未采用巴曲酶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提高疗效,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朴春福;欧阳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贝那普利与氨氯地平治疗.记录ABPM用药前后血压及昼夜血压节律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治疗后24 h昼夜收缩压及24 h平均脉压均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日间和夜间收缩压负荷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下调(P<0.05);心率也显著下降.经治疗后,有7例患者由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恢复为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谢基连;林小青;李仕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周林频谱与金因肽和湿润烧伤膏联合治疗骨折压疮36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运用周林频谱与金因肽和湿润烧伤膏联合治疗骨折压疮的疗效.方法:将72例骨折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清洗创口后用湿润烧伤膏外敷后包扎,每天换药1~2次.观察组清洗疮口后外喷金因肽2~3喷/次.然后给予周林频谱照射20~30 min后外敷湿润烧伤膏再包扎,每天换药1~2次.结果:对照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77.7%,2周后治愈率为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2周后治愈率为88.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周林频谱与金因肽和湿润烧伤膏联合治疗压疮效果理想,能有效地促进创面修复,明显缩短溃疡愈合.

    作者:沈克秀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血脂康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及血脂康治疗组(44例),对照组按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0.6 g,bid.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C-反应蛋白(CRP),同时观察患者住院次数、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及治疗组LVEDD均明显减小,LVEF均明显升高,对照组LDL-C及CRP无明显变化,治疗组LDL-C及CRP均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比较,LVEDD、LVEF、CRP及LDL-C均有明显差异,再次住院率及死亡率亦有明显差异.结论:血脂康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作者:刘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对79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HBV-DNA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显著高于其他型别(P<0.05).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相关.

    作者:徐强胜;徐风;王燕华;王烽;罗菊珍;吴珍珍;肖木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间歇蓝光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间歇蓝光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治疗对象142例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于生后0.5 h内开始喂奶,母乳性黄疸不予特殊处理,适量静脉输液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用新生儿黄疸比色板.每隔1 d查胆红素1次.观察组于生后0.5 h内开始喂奶的同时,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加口服思密达1.0 g,用10%葡萄糖15 ml调匀后喂服,每8小时1次,连用7 d,用药或照射治疗期间每隔1 d也用同样的方法查胆红素1次,至肉眼黄疸消失.除观察两组一般情况外,重点观察两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母乳性黄疸采用蓝光配合思密达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洁翡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血脂、体重正常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氯丙嗪组.结果: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奥氮平组显效率为76.0%,氯丙嗪组显效率为72.0%,两组疗效相仿(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以嗜睡、体重增加、血脂升高明显;氯丙嗪组以锥外系反应、失眠、兴奋或激越明显(P<0.01).结论: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其不良反应特点不同,对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选药有指导意义.

    作者:董晓茹;孙利;武晓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宫内节育器性子宫出血62例机械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所致子宫出血的机械因素.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站对有适应证的育龄妇女526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其中62例有异常子宫出血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放置IUD后无异常症状、月经规律及部分因非医疗原因需要取器者50例为对照组.利用宫腔镜观察IUD类型、大小、形态与宫腔的相容性对IUD性子宫出血的影响.结果:对照组IUD类型以活性带铜比例高(50.0%);观察组以金属IUD比例高(54.8%).观察组IUD位置形态异常检出率(46.8%)明显高于对照组(16.0%);宫腔镜下观察发现,观察组子宫内膜异常率(82.3%)明显高于对照组(5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D类型、大小及位置形态与子宫相容可减少IUD性子宫出血的发生.

    作者:程玉秀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金属烤瓷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修复体在口腔临床修复中的疗效及失败原因.方法:本组160例金属烤瓷修复体中,烤瓷全冠55件,烤瓷桩核冠36件,烤瓷固定桥69件.结果:160件金属烤瓷修复体中,成功154件(9613%),失败6件(3.7%).失败病例中,崩瓷2件,桩冠连桩脱落1件,前牙基牙折断1件,牙龈变色1件,色泽不协调1件.结论:合理而正确的设计与操作,是烤瓷修复成败的关键.

    作者:陈歌杨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锰浓度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锰时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以此指标作为判定测量结果质量的依据.方法: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锰含量时的不确定度.结果: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锰含昔时的不确定度.结论:该不确定度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舒友梅;麦剑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护理经验,更好地保护母婴生命和健康,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07年5月收治的7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从住院至产后42 d,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配合全程有效的护理.结果:顺产31例.剖宫产45例.除11例入院前已发生子痫外,住院期间无发生子痫及其他合并症病例,产妇全部存活,围生儿死亡4例.产后随访42 d,产妇72例血压恢复正常,尿常规正常,水肿消退,无不适症状,4例高血压患者转门诊内科继续治疗.结论:重度妊高征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做好产前、产时、产后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钟碧琴;黄伟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米雅BM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雅BM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米雅BM制剂40 mg,每天3次,餐前口服,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2周后各种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40.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连续服用米雅BM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玮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5月~2008年7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成功107例,3例因穿刺失败,4例造影过程中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改为经股动脉途径造影.穿刺成功率为97.27%,造影成功率为93.63%.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抗凝,患者不需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翟晓江;丁汉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女性盆腔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探讨

    CT作为疾病检查手段,近年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于女性盆腔为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肠道结构所填充,解剖结构较复杂,周围为骨盆包绕,易形成伪影,检查前行下腹部准备可显著提高盆腔结构的显示效果.根据我院近来的工作经验,探讨盆腔CT扫描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

    作者:矫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的关系

    通过对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去毒的科学方法.为中药炮制和科学处理中药毒性提供参考依据.科学炮制和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药炮制、制剂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尹晓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2例短肠综合征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例因小肠大部分切除出现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经上述营养支持治疗及随访3年,9例逐渐康复,2例死于营养不良,1例死于继发感染.结论:通过严密、细致、规范、持久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及肠康复治疗,能够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闫保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选择性尿液检查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诊断及影响因素分析

    尿液检查尤其是有选择性的尿液检查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选择性尿液用于尿β2一微球蛋白(β2-MG)检查有助于了解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用于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利用某些细菌能将尿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作用来检查泌尿系统有无感染;用于尿闪光细胞的检查;用于尿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的测定这种方法特异性较强,其阳性结果意义很大,而且能准确反映感染程度.

    作者:孟红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肿瘤围术期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7例老年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老年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8.2%(15/17),好转率为11.8%(2/17).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并存糖尿病的老年腹部肿瘤患者,围术期只要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麻醉方式及有效的营养支持,同样能获得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作者:于刚;孙丽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西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狼疮平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口服狼疮平加减的中药煎剂,同时维持患者就诊时的激素用量,1个月内逐渐停用激素.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强的松和硫唑嘌呤,所有患者观察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狼疮平是治疗SLE的有效方剂,与激素合用能加快激素减量速度,减轻激素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翟小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议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概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了解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作者:韩继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黄龙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黄龙清幽汤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作用.方法:选择101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采用自拟黄龙清幽汤,每日1剂,服用3个月.对照组50例,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2次)加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加阿莫西林(1 000 mg,每日2次),治疗7 d后继续用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1次,服用3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和Hp,观察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和溃疡愈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2%和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4.1%和90.0%,88.2%和8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龙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效果显著.

    作者:卢卫;龚梅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愈障生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心得

    愈障生血汤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方验方,笔者在工作中运用该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曾英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参附针治疗脾肾阳虚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目的:本研究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观察参附针对脾肾阳虚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共选择40例脾肾阳虚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参附针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酚妥拉明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参附针可降低肺动脉压(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针能够改善脾肾阳虚型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及缺氧,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郭建青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病毒性心肌炎类似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类似心肌梗死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查阅文献搜集心电图具有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及心肌酶升高的20例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结论: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情况十分重要,冠脉造影对两者鉴别有重要价值.

    作者:贺礼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41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开放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观察半个月.结果:治疗组换药后创面明显缩小,创面愈合天数明显缩短.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徐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酒精性肝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t disease,ALD)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等.方法:回顾性分析酒精性肝病的易感因素及临床诊治.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病例中,AST、ALT升高不明显或轻度增高,多小于正常值2倍以下.酒精性肝炎AST、ALT明显增高,以AST为主,75%的病例AST/ALT>2;98%的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病例GG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酒精性肝炎升高明显且升高幅度大于AST、ALT,部分病例伴胆红素增高.结论: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炎高发年龄均在30~60岁;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男性好酒、交往多有关;酒精性肝病易合并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分别占18.3%和85.0%.

    作者:高荣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影响冠心病患者遵从有利健康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提高护士健康指导水平,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帮助冠心病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心内科32例护士(包括进修护士)和2008年1~8月收入心内科的1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7%的护士缺乏相关理论知识,78%的护士采用灌输式的教育,不重视督促检查和反馈;患者遵从有利健康行为与文化程度、年龄、社会、亲友支持和个性有较大的相关性.结论:护士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以护理程序为规程的教育方法,重视检查和信息反馈,帮助患者通过遵从有利健康行为而享受良好的健康生活.

    作者:龚亚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真菌感染28例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8例SLE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LE并发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皮肤黏膜及呼吸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活动以及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崇雨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非破裂重复异位妊娠均采用MTX静脉化疗,其中9例加用米非司酮治疗.结果:58例重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全部成功,其中,39例1个疗程MTX化疗血β-HCG下降至正常,4例2个疗程MTX化疗痊愈,7例第2个疗程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成功.结论:采用MTX静脉化疗或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重复异位妊娠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但应注意适应证.

    作者:王虹;魏代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48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患者48例.结果:48例患者术后血清BUN、Cr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尿量恢复,结石排净率为93.8%(45/48).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损伤小、能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病变的优点,可作为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邓月云;金锋;温韶强;闫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谈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预防和致病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1963年,Blumbeg在研究人类血清蛋白的多态性时,发现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存在一种异常的肝炎相关抗原(HAA),通过纯化抗原、制备抗体,并与临床研究联系,后确认这种抗原是HBV的表面抗原.1970年,Dane证实了在患者血清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颗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世界HBV携带者达3.5亿人之多.HBV感染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表现为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其中部分慢性肝炎可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我国人群HBV携带率约为10%,其中大约有1.2亿人长期带有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中大约有200 0万人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以乙型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作者:邹德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18例,中残9例,重残5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3.3%.结论:多数DTIH在脑挫裂伤和填塞效应消失的基础上形成,确诊主要是靠头颅CT复查,首选治疗方法是及时手术,对额颢叶挫伤患者保守治疗要慎重.

    作者:朱剑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探讨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心梗)院前急救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56例院前急性心梗的急救成员、分工、现场急救、转运过程、措施.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55例迅速送入医院急诊科;其中,治愈6例(10.7%),好转44例(78.6%),现场死亡1例(1.8%),入院后死亡5例(8.9%).结论:专业有效、易记、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广大急救医务人员保证急救质量的基础.

    作者:刘国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药热敷治疗卵巢囊肿20例

    目的:探讨研究中药热敷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运用中药热敷治疗卵巢囊肿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1例,占55%(11/20),B超复查囊肿消失(其中,10例合并不孕均已妊娠,3例为手术或穿刺后复发);好转5例,占25%(5/20),B超复查囊肿缩小(其中,3例合并不孕者已妊娠);无效4例,占20%(4/20),治疗3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结论:应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舒肝解瘀等中药热敷治疗卵巢囊肿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减少了服药的痛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孙舸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2例上前牙缺失正畸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上前恒牙缺失后的矫治方法.方法:选择门诊正畸患者中上中切牙缺失患者12例,对缺牙数目、部位、类型和矫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制订出不同的矫治方案.结果:8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3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1例为家属坚持要求前移后牙,关闭缺牙间隙及排齐牙齿而不考虑牙齿的对称性及咬<牙合>关系.结论:不同的矫治方案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作者:麦志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1 253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此法行阑尾切除术1 253例,分析其疗效.结果:切口Ⅰ期愈合1 225例,占97.8%;Ⅱ期愈合28例,占2.2%.术后无切口裂开、腹壁疝、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局麻患者不禁饮食,硬脊膜麻醉患者均于术后6 h恢复饮食,全麻患者清醒后即恢复饮食.结论:本手术操作方便,术后疼痛轻微、进食早、切口美观.

    作者:苏遂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人工流产综合征56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6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孕妇,详细记录受术者年龄、孕周、孕次、宫颈情况、吸宫负压、手术时间,观察RAAS症状及体征.结果:56例RAAS中未产妇占80.4%,手术将近结束时发病者占82.1%,宫颈紧者占89.3%,手术时间大于10 min者占67.9%.恶心、呕吐者占69.4%,血压下降者占26.8%,心率减缓者占32.1%,无抽搐、昏迷病例.结论:宫颈口紧、手术时间长、吸宫负压大、情绪紧张都会增加RAAS的发生.

    作者:陈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00例截肢患者心理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截肢患者的心理治疗疗效,为截肢患者提供心理康复指导.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00例截肢患者在心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截肢患者SCL-90测试结果各因子分明显大于常模,而心理治疗后的各因子分明显减小.结论:心理治疗对于截肢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其疗效也是肯定的.

    作者:池雷;朱世海;闫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我院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处方分析的重要性,提高处方书写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的西药、中成药处方,以<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查处方19 852张,合格处方18 891张,不合格处方961张,处方合格率为95.16%,符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三级医院综合管理处方统计指标(处方合格率≥95%)要求;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处方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等.结论:处方书写欠规范,合理用药有待提高.

    作者:周军;张幼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某中学教职工体检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某中学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制订职工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收集452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52名被检者中,检出有异常者239名,占52.88%,前4位疾病分别是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另外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和行为干预,促使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原丽伟;王爱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2008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销售中药注射剂数据资料,应用金额排序法及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中药注射剂的用鼍、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8年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和应用频率均排在首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用药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忽视用药安全性.

    作者:付芳;刘玉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75例有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且无子宫、附件及盆腔占位性病变的已婚妇女,并以已婚健康妇女7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静脉内径及子宫大小大于对照组,静脉流速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简单易行,无创,快捷,可以清晰地显示静脉淤血的严重程度与波及范围,为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的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17个结节.良性76例199个结节,恶性13例18个结节.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与超声声像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杜妍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阴道超声探头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探头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超声诊断仪中的阴道探头对早产儿(A组)、高危颅脑疾病的足月儿(B组)及正常新生儿(C组)进行检查,每组各50例,经前囟检查观察声像图的特点,与高频凸阵小型探头超声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A组48.0%,B组24.0%,C组4.0%;其中,脑出血63.2%.缺血缺氧性脑病26.3%,颅内感染10.5%.结论:阴道超声探头为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提供了一种快速、重复性好、无创的方法,也是新生儿颅脑疾病超声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麻科;杨升;吴新如;吉鹏;李雪;冯敏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门诊电子病历研发及其对临床教学的影响

    根据门诊患者多、病历资料保存困难的特点,设计开发视频采集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快速保存诊治疾病过程的视频资料,对临床教学及名老专家的经验传承作用较大.

    作者:艾进伟;娄元俊;宋晓光;熊杰;杨亚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儿科学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

    根据临床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儿科学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改进的想法和没想,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作者:王明辉;徐昭娟;赵东;董荣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钒酸氧化法和重氮法检测胆红素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寻找一种精密、准确、使用方便且特异的检测血清总(直接)胆红素的方法.方法:对钒酸氧化法和重氮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方法比较和干扰因素.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总(直接)胆红素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TBIL:r=0.997,DBIL:r=0.987,均符合r≥0.975)同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钒酸氧化法检测直接胆红素的线性范围略窄于重氮法,但是它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略优于重氮法,而且抗血红蛋白和三酰甘油干扰的能力明显强于重氮法.结论:钒酸氧化法是一种精密、准确使用方便且特异的、值得推广的、适用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日常测定的方法.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山西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及多重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淋球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现象,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1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青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种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耐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菌株分别占74.6%、81.8%、89.1%、0.同时耐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77_3%.结论:山西地区淋球菌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淋病的治疗;头孢曲松几乎没有耐药现象,可以作为山西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任荣;崔雪萍;戎建荣;周霞;李连青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287株下呼吸道感染G-杆菌的耐药监测

    目的:分析我院下吸道感染C-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呼吸内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G-杆菌患者送检的痰标本进行致病菌培养鉴定,按K-B琼脂扩散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G-杆菌1 287株,铜绿假单胞菌307株(23.9%)居首位,大肠埃希菌271(21.1%)次之,肺炎克雷伯菌218株(16.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较为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下呼吸道感染G-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加强监测,有利于临床有效使用抗生素.

    作者:罗昌明;王项锋;孙嘉璐;文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自我防护是检验人员的首要基本功

    目的:探讨检验人员在临床中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及策略.方法:针对问题、高度重视,强化教育、健全机制,职业安全、养成习惯.结果:完善规范长效机制,警钟长鸣消除隐患,自觉防护杜绝危害.结论:重在教育,健全机制,自我防护是检验人员的首要基本功.

    作者:朱初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超声定位活检对诊断小乳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彩超定位活检在乳腺内微小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触诊未及明显肿块而乳腺彩超发现微小病变并进行定位穿刺活检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46例中乳腺良性病变33例(71.7%),恶性病变13例(28.3%).结论:乳腺内的微小病变应积极进行活检,彩超定位下活检能通过提高取材的准确性来提高小乳癌的诊断率,从而指导治疗和选择佳的手术方式.

    作者:赵兴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血清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健康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人群血清中TBA、CHE、ALT、AST、TBIL、ALP和GGT.结果:各肝病组血清TBA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以急性肝炎高,肝硬化次之,即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另外,慢性肝病组血清TBA异常率显著高于常规肝功指标(P<0.01);血清CHE测定中,肝病组CHE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活性依次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癌<急性肝炎,且除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与其余肝病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特别是慢性肝损害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洪鸣;连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RP-HPLC测定益脑复健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益脑复健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19 ml:81 ml),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采用外标法.结果:葛根素在0.156~0.9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RSD为0.6%(n=6).结论: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益脑复健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扶正解毒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扶正解毒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人参皂苷Re收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扶正解毒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影响人参皂苷Re水提的主次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D>B>C(A为加水量、B为浸泡时间、C为煎煮时间、D为煎煮次数),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5倍,浸泡3 h,每次煎煮4 h,煎煮2次;优选的流化喷雾制粒工艺条件为流化喷雾制粒膏粉比为2:1,稠浸膏相对密度为1.30(25℃测定),喷液电压为120 V,每批料抖袋65个周期(每个抖袋周期来同抖袋2次).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吴仕财;袁春梅;冯韧;唐灿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CICU患儿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CICU患儿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以便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解除CICU患儿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针对185例CICU患儿由于环境改变、病情反复变化、手术创伤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烦躁、不安全感、抑郁、孤独等异常心理反应,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结果:185例心脏手术患者入住CICU期间,其异常的心理反应都得到了减轻或解除,顺利通过在CICU的停留阶段.结论:对心脏术后CICU患儿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善监护环境,提高疼痛阀值,是减轻CICU患儿心理不适的关键.

    作者:王金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对382例原发性高血压单纯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进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静息心率(RHR)测定,并根据RHR的测量结果分为三组(R1组<75次/min,R2组为75~84次/min,R3组≥85次/min),统计各组并发脑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人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静息心率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静息心率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卜四江;吴彩琴;曾翠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针诊断83例甲状腺肿物的体会

    目的:通过应用一次性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针对83例甲状腺肿块的细针穿刺检查,探讨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的准确率及误诊原因.推广一次性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检查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方法:对83例甲状腺肿物患者进行细针穿刺诊断检查,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对比,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原因.结果:83例甲状腺肿物中,良性结节70例,滤泡性肿瘤6例,乳头状癌7例;83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97.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例误诊为微小乳头状癌,误诊原因是癌变的部位较局限,造成漏诊.6例滤泡性肿瘤中1例误诊为乳头状癌,误诊原因是嗜酸细胞性肿瘤可出现乳头状改变,细胞核呈现多形性,与乳头状癌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进行鉴别.结论: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准确率高,是值得临床医生信赖的快速早期微创的检查技术.应用一次性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针较传统的细针穿刺能获得更多的标本量,成功率更高,与常规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能提高细针穿刺的准确性.一次性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针FNAC对设备要求很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少,安全,适宜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甲状腺肿物的早期诊断.

    作者:钟林滔;陈速;梁浩凡;尹润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笔者从事药学工作多年,发现近年来药房窗口经常出现患者退药的现象.作为药剂师,退还是不退,处理起来有时的确感到棘手.药房发药是患者就医的后一个环节,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重视处理和解决好药房退药问题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本院退药处方进行分析,针对退药原因提出改进对策,以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保障医院医疗安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万朝霞;李丁民;刘素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沟通不够、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等是造成不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当前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靖;佟云;赵艳如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我院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门诊药房药师审查处方是防止医疗用药差错的有效方法,做好发药交待及咨询服务,指导患者用药,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本文旨在探讨医院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介绍我院门诊药房的工作模式及体会.二级医院在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可较好地被患者和医护人员接受.

    作者:郭才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误诊分析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是一种较常见的内耳先天性畸形,可导致儿童时期不明原因的听力损失,特别是在受到外力时.临床上常常忽视先天因素,仅考虑由外伤造成而影响了诊断与治疗,且更易扰乱耳聋医疗鉴定结果.通过对以下病例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郭立忠;任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72例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子宫肌腺病的诊断率.方法:对我院1998年2月~2008年8月将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而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72例术中均见子宫增大如术前妇科检查,但表面有晴紫色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论:对于有直肠刺激症状、经期不适、下腹痛及腹坠者,应详细追问病史,高度警惕子宫肌腺病的可能.

    作者:赵桂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无创脑水肿仪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动态监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脑电阻抗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无创脑水肿仪进行床边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无创脑电阻抗检测的方法,测定38例伤后或术后一定时间内的综合扰动系数,配合腰穿及硬膜外引流管压力,判断脑水肿及颅内压的高低.结果:38例患者中,35例能够准确反映脑水肿的情况,3例有误差存在.结论:无创脑水肿仪是脑水肿的灵敏监测指标,解决了床边、动态监测问题.但操作上影响因素较多,尚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胡栓贵;黄新;黄勤;李亚平;徐鸿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科研院所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方法的探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网络,但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往往只注重于应用,而忽略计算机的维护及安全防护.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就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针对计算机网络容易受到的安全威胁,提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作者:李瑞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学科技团体与医院伦理委员会体系建设

    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目前尚未形成体系.这项工作可以由医学科技团体来承担,包括协助政府建立注册和监管制度、帮助制定医院伦理委员会工作章程、开展人员培训、促进学术交流等.

    作者:王莹莹;张利平;刘俊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