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昌明;王项锋;孙嘉璐;文杰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严密观察是成功完成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关键.
作者:周翠萍;谢月明;吴恒慧;黎裕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淋球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现象,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1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青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种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耐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菌株分别占74.6%、81.8%、89.1%、0.同时耐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77_3%.结论:山西地区淋球菌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淋病的治疗;头孢曲松几乎没有耐药现象,可以作为山西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任荣;崔雪萍;戎建荣;周霞;李连青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抗凝血酶Ⅲ(AT-Ⅲ)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的变化.方法: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以及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血样检测AT-Ⅲ、TFPI活性指标.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AT-Ⅲ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TFPI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后,AT-Ⅲ活性明显升高,常规治疗组AT-Ⅲ活性变化不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FPI活性在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均不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T-Ⅲ及TFPI活性测定是早期预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血栓前期抗凝系统变化的客观指标,对凝血机制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以及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凝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游世伦;王惠华;王慧萍;罗奇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疗效.方法: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经胃镜、快速尿素酶检测胃黏膜Hp现症感染阳性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雷贝拉唑及奥硝唑:对照组32例,给予法莫替丁及甲硝唑,两组均加用阿莫西林及果胶铋.7 d为一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两组根除Hp有效率分别为89.5%和62.5%,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1%和71.8%,经临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奥硝唑、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抗耐药,杀菌性强,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玢玫;刘金玉;杜文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总结小儿惊厥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对86例小儿惊厥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86例小儿惊厥患者中,76例痊愈出院;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者7例,占9.2%.其中,颅内出血1例,病毒性脑炎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毒鼠强中毒2例,随访2年,死亡3例,占3.9%;其中病毒性脑炎1例,毒鼠强中毒2例.结论: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系中枢神经器质性或功能异常所致,常引起窒息、外伤.因此及时进行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供准确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痊愈出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艳华;罗婷;刘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对382例原发性高血压单纯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进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静息心率(RHR)测定,并根据RHR的测量结果分为三组(R1组<75次/min,R2组为75~84次/min,R3组≥85次/min),统计各组并发脑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人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静息心率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静息心率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卜四江;吴彩琴;曾翠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探头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超声诊断仪中的阴道探头对早产儿(A组)、高危颅脑疾病的足月儿(B组)及正常新生儿(C组)进行检查,每组各50例,经前囟检查观察声像图的特点,与高频凸阵小型探头超声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A组48.0%,B组24.0%,C组4.0%;其中,脑出血63.2%.缺血缺氧性脑病26.3%,颅内感染10.5%.结论:阴道超声探头为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提供了一种快速、重复性好、无创的方法,也是新生儿颅脑疾病超声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麻科;杨升;吴新如;吉鹏;李雪;冯敏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妊高征)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剖宫产分娩妊高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缩宫素组100例.卡孕栓+缩宫素组100例,观察两组给药后术中、术后2 h出血量的差异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术中、术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卡孕栓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卡孕栓组用药后血压无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卡孕栓+缩宫素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安全、方便,且疗效显著.
作者:刘晋荣;杨位兰;杨锡明;张玲;周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早期诊断指标、发生发展规律、影响预后的闪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22例中死亡27例,病死率为22.13%(27/122).手术治疗116例中死亡22例,病死率为18.97%(22/116).非手术治疗6例中死亡5例.年龄>60岁者病死率为31.58%.发生MODS24例中死亡16例,病死率为66.67%(16/24).发病时间≤72 h者病死率为15.29%:发病时间>72 h者病死率为37.84%.考虑患者年龄、手术时机的掌握及合并MODS等因素,与ACST患者的死亡关系显著.结论:充分认识ACST的危险因素,把握好手术时机,早期手术减压引流胆道,按ACST分级诊断、治疗,是降低ACST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严重的急腹症,起病急、变化快、病情严重,若诊治不当可危及生命.我科2006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42例,均手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春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1963年,Blumbeg在研究人类血清蛋白的多态性时,发现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存在一种异常的肝炎相关抗原(HAA),通过纯化抗原、制备抗体,并与临床研究联系,后确认这种抗原是HBV的表面抗原.1970年,Dane证实了在患者血清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颗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世界HBV携带者达3.5亿人之多.HBV感染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表现为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其中部分慢性肝炎可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我国人群HBV携带率约为10%,其中大约有1.2亿人长期带有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中大约有200 0万人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以乙型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作者:邹德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5月~2008年7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成功107例,3例因穿刺失败,4例造影过程中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改为经股动脉途径造影.穿刺成功率为97.27%,造影成功率为93.63%.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抗凝,患者不需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翟晓江;丁汉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女性GH发作期和间歇期患者宫颈无症状HSV-2排泌情况.方法:发作期GH患者分别取皮疹和宫颈拭子标本;间歇期GH患者每周1次取宫颈拭子,共4次,正常对照组取宫颈拭子标本,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中的HSV抗原.结果:GH患者宫颈HSV-2总阳性率为20.8%,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P<0.05);现症发作期GH患者宫颈HSV-2阳性率为21.2%,与复发间歇期患者宫颈HSV-2阳性率(20.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年复发6次以上的GH患者宫颈HSV-2阳性率为27.4%,明显高于复发6次以下者(15.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H患者发作期及间歇期宫颈均有HSV无症状排毒.年复发频率在6次以上的GH患者HSV-2隐性排毒多于年复发频率6次以下者.
作者:谢静;许巧廉;赵美芳;刘小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对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方法:对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①加强产前健康教育;②进行产程指导;③加强围生期保健;④产后康复指导.结果:通过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为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论: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及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任惠斌;王丽娟;杜萍;杨萍;段淑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B6在静滴阿奇霉素时减轻其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我院住院静滴阿奇霉素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病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多.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0.1g/ml,再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浓度为2 mg/ml的溶液,每日1次,1 h内滴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6200 mg,每日1次.结果:加入维生素B6可有效治疗由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且安全、无副作用.结论:静滴阿奇霉素加入维生素B6可以预防胃肠道反应.
作者:许应林;张秀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类似心肌梗死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查阅文献搜集心电图具有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及心肌酶升高的20例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结论: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情况十分重要,冠脉造影对两者鉴别有重要价值.
作者:贺礼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笔者从事药学工作多年,发现近年来药房窗口经常出现患者退药的现象.作为药剂师,退还是不退,处理起来有时的确感到棘手.药房发药是患者就医的后一个环节,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重视处理和解决好药房退药问题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本院退药处方进行分析,针对退药原因提出改进对策,以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保障医院医疗安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万朝霞;李丁民;刘素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心梗)院前急救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56例院前急性心梗的急救成员、分工、现场急救、转运过程、措施.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55例迅速送入医院急诊科;其中,治愈6例(10.7%),好转44例(78.6%),现场死亡1例(1.8%),入院后死亡5例(8.9%).结论:专业有效、易记、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广大急救医务人员保证急救质量的基础.
作者:刘国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减少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鼻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老年鼻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鼻饲护理,干预组予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改变鼻饲时的体位、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鼻饲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姚伟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建立测定益脑复健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19 ml:81 ml),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采用外标法.结果:葛根素在0.156~0.9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RSD为0.6%(n=6).结论: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益脑复健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