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杜妍妍

关键词: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病理基础,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的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17个结节.良性76例199个结节,恶性13例18个结节.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与超声声像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

    目的:为提高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骨骨折效果.方法:笔者总结了2006~2008年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30例掌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共19例患者,30处骨折,闭合性骨折16处,开放性骨折14处.骨干部骨折用4孔AO微型钢板固定,干骺部骨折用T或L形AO微型钢板固定:大斜形或螺旋形、关节内骨折用螺钉加压固定.术后即行主被动活动.结果:术后22处关节活动达到优秀,其中,开放性骨折8处,闭合性骨折14处.8处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开放性骨折6处,闭合性骨折2处.结论:AO微型钢板及螺钉为掌骨骨折提供了牢稳的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获得了较好的手功能恢复.

    作者:金日浩;王夫平;冷树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肿瘤围术期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7例老年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老年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8.2%(15/17),好转率为11.8%(2/17).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并存糖尿病的老年腹部肿瘤患者,围术期只要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麻醉方式及有效的营养支持,同样能获得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作者:于刚;孙丽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48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患者48例.结果:48例患者术后血清BUN、Cr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尿量恢复,结石排净率为93.8%(45/48).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损伤小、能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病变的优点,可作为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邓月云;金锋;温韶强;闫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愈障生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心得

    愈障生血汤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方验方,笔者在工作中运用该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曾英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卡前列甲酯联合缩宫素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妊高征)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剖宫产分娩妊高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缩宫素组100例.卡孕栓+缩宫素组100例,观察两组给药后术中、术后2 h出血量的差异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术中、术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卡孕栓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卡孕栓组用药后血压无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卡孕栓+缩宫素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安全、方便,且疗效显著.

    作者:刘晋荣;杨位兰;杨锡明;张玲;周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75例有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且无子宫、附件及盆腔占位性病变的已婚妇女,并以已婚健康妇女7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静脉内径及子宫大小大于对照组,静脉流速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简单易行,无创,快捷,可以清晰地显示静脉淤血的严重程度与波及范围,为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西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狼疮平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口服狼疮平加减的中药煎剂,同时维持患者就诊时的激素用量,1个月内逐渐停用激素.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强的松和硫唑嘌呤,所有患者观察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狼疮平是治疗SLE的有效方剂,与激素合用能加快激素减量速度,减轻激素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翟小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影响冠心病患者遵从有利健康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提高护士健康指导水平,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帮助冠心病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心内科32例护士(包括进修护士)和2008年1~8月收入心内科的1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7%的护士缺乏相关理论知识,78%的护士采用灌输式的教育,不重视督促检查和反馈;患者遵从有利健康行为与文化程度、年龄、社会、亲友支持和个性有较大的相关性.结论:护士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以护理程序为规程的教育方法,重视检查和信息反馈,帮助患者通过遵从有利健康行为而享受良好的健康生活.

    作者:龚亚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对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方法:对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①加强产前健康教育;②进行产程指导;③加强围生期保健;④产后康复指导.结果:通过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为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论: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及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任惠斌;王丽娟;杜萍;杨萍;段淑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阴式子宫切除与腹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比较

    目的:对阴式子宫切除与腹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将阴式子宫切除68例与腹式子宫切除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活动情况、进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愈后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阴式子宫切除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不损伤腹腔脏器、无肠粘连、恢复快,且因不开腹,腹部不留瘢痕,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满意度高,节省了医疗费用.结论:阴式子宫切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护理带来了诸多便利,使护理操作和护理理论在微创技术应用中有一个新的提高.

    作者:黄丽玫;黎福坤;曾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参附针治疗脾肾阳虚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目的:本研究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观察参附针对脾肾阳虚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共选择40例脾肾阳虚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参附针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酚妥拉明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参附针可降低肺动脉压(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针能够改善脾肾阳虚型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及缺氧,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郭建青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纳米银杏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大鼠主动脉壁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纳米银杏(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大鼠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分析、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荧光RT-PCR以及凝胶电泳,观察纳米银杏对大鼠主动脉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纳米银杏组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银杏黄酮组比较,纳米银杏组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银杏黄酮及纳米银杏可下凋AS早期大鼠主动脉壁ICAM-1的高表达,纳米银杏的作用明显优于银杏黄酮.

    作者:肖海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ICP孕妇阴道产时的监护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阴道分娩时的监护与护理.方法:对2005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45例ICP孕妇作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45例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9.1%、1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要加强ICP孕妇的产时监护与护理观察,做好防范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措施,才能减少分娩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扶正解毒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扶正解毒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人参皂苷Re收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扶正解毒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影响人参皂苷Re水提的主次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D>B>C(A为加水量、B为浸泡时间、C为煎煮时间、D为煎煮次数),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5倍,浸泡3 h,每次煎煮4 h,煎煮2次;优选的流化喷雾制粒工艺条件为流化喷雾制粒膏粉比为2:1,稠浸膏相对密度为1.30(25℃测定),喷液电压为120 V,每批料抖袋65个周期(每个抖袋周期来同抖袋2次).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吴仕财;袁春梅;冯韧;唐灿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女性盆腔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探讨

    CT作为疾病检查手段,近年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于女性盆腔为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肠道结构所填充,解剖结构较复杂,周围为骨盆包绕,易形成伪影,检查前行下腹部准备可显著提高盆腔结构的显示效果.根据我院近来的工作经验,探讨盆腔CT扫描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

    作者:矫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5月~2008年7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成功107例,3例因穿刺失败,4例造影过程中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改为经股动脉途径造影.穿刺成功率为97.27%,造影成功率为93.63%.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抗凝,患者不需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翟晓江;丁汉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钒酸氧化法和重氮法检测胆红素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寻找一种精密、准确、使用方便且特异的检测血清总(直接)胆红素的方法.方法:对钒酸氧化法和重氮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方法比较和干扰因素.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总(直接)胆红素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TBIL:r=0.997,DBIL:r=0.987,均符合r≥0.975)同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钒酸氧化法检测直接胆红素的线性范围略窄于重氮法,但是它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略优于重氮法,而且抗血红蛋白和三酰甘油干扰的能力明显强于重氮法.结论:钒酸氧化法是一种精密、准确使用方便且特异的、值得推广的、适用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日常测定的方法.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议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概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了解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作者:韩继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评价罗呱卡因混合舒芬太尼实行硬膜外镇痛时,胎头是否衔接和头位异常分娩的关系,及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无产科和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孕初产妇,在宫口开大到3 cm时,随机分为两组,H组(胎头颅骨低点高于坐骨棘平面),L组(胎头颅骨低点平或低于坐骨棘平面).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观测记录硬膜外镇痛起效时间、硬膜外腔注药前、注药后5,10,30 min,宫口开至10 cm和分娩时、产妇的VAS评分;观测记录胎位、产程、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率,产妇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L组与H组在注药前与注药后5,10,30 min VAS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硬膜外镇痛时间两组孕妇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娩方式和胎位两组产妇的持续性枕后、横位发生率均高于该病的一般发病率(5%),且H组显著高于L组.H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L组,但器械助产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率没有显著差别.不良反应两组产妇的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潴留是发病率高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胎头未衔接时罗呱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性枕后、横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作者:施宏垒;黄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严密观察是成功完成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关键.

    作者:周翠萍;谢月明;吴恒慧;黎裕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