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董晓茹;孙利;武晓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氯丙嗪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血脂、体重正常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氯丙嗪组.结果: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奥氮平组显效率为76.0%,氯丙嗪组显效率为72.0%,两组疗效相仿(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以嗜睡、体重增加、血脂升高明显;氯丙嗪组以锥外系反应、失眠、兴奋或激越明显(P<0.01).结论: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其不良反应特点不同,对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选药有指导意义.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的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17个结节.良性76例199个结节,恶性13例18个结节.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与超声声像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杜妍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264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264例早产儿的监护与护理过程,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7年1~12月收治的264例早产儿从呼吸管理、体温管理、营养管理、预防感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干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早产儿,除8例家属放弃治疗,5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251例均健康存活出院.结论:要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加强护理、观察病情是协助诊断和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小珍;郑定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真菌感染28例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8例SLE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LE并发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皮肤黏膜及呼吸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活动以及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崇雨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5月~2008年7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成功107例,3例因穿刺失败,4例造影过程中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改为经股动脉途径造影.穿刺成功率为97.27%,造影成功率为93.63%.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抗凝,患者不需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翟晓江;丁汉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对79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瘀血阻络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变化情况.结果:各组疗程完成后,HBV-DNA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显著高于其他型别(P<0.05).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相关.

    作者:徐强胜;徐风;王燕华;王烽;罗菊珍;吴珍珍;肖木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扶正解毒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扶正解毒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人参皂苷Re收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扶正解毒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影响人参皂苷Re水提的主次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D>B>C(A为加水量、B为浸泡时间、C为煎煮时间、D为煎煮次数),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5倍,浸泡3 h,每次煎煮4 h,煎煮2次;优选的流化喷雾制粒工艺条件为流化喷雾制粒膏粉比为2:1,稠浸膏相对密度为1.30(25℃测定),喷液电压为120 V,每批料抖袋65个周期(每个抖袋周期来同抖袋2次).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吴仕财;袁春梅;冯韧;唐灿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我院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门诊药房药师审查处方是防止医疗用药差错的有效方法,做好发药交待及咨询服务,指导患者用药,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本文旨在探讨医院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介绍我院门诊药房的工作模式及体会.二级医院在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可较好地被患者和医护人员接受.

    作者:郭才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阴式子宫切除与腹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比较

    目的:对阴式子宫切除与腹式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将阴式子宫切除68例与腹式子宫切除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活动情况、进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愈后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阴式子宫切除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不损伤腹腔脏器、无肠粘连、恢复快,且因不开腹,腹部不留瘢痕,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满意度高,节省了医疗费用.结论:阴式子宫切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护理带来了诸多便利,使护理操作和护理理论在微创技术应用中有一个新的提高.

    作者:黄丽玫;黎福坤;曾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误诊分析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是一种较常见的内耳先天性畸形,可导致儿童时期不明原因的听力损失,特别是在受到外力时.临床上常常忽视先天因素,仅考虑由外伤造成而影响了诊断与治疗,且更易扰乱耳聋医疗鉴定结果.通过对以下病例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郭立忠;任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的关系

    通过对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去毒的科学方法.为中药炮制和科学处理中药毒性提供参考依据.科学炮制和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药炮制、制剂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尹晓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人工流产综合征56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6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孕妇,详细记录受术者年龄、孕周、孕次、宫颈情况、吸宫负压、手术时间,观察RAAS症状及体征.结果:56例RAAS中未产妇占80.4%,手术将近结束时发病者占82.1%,宫颈紧者占89.3%,手术时间大于10 min者占67.9%.恶心、呕吐者占69.4%,血压下降者占26.8%,心率减缓者占32.1%,无抽搐、昏迷病例.结论:宫颈口紧、手术时间长、吸宫负压大、情绪紧张都会增加RAAS的发生.

    作者:陈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治疗11例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FA)的特点、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8年12月11例因注射毒品致PFA行血管重建治疗的经过.采用PFA近心端(髂动脉)、远心端(股浅动脉)阻断,彻底清创PFA病灶,缝扎股动脉残端,采用人造血管绕开感染灶行旁路移植、股动脉重建,病灶开放引流,Ⅱ期缝合;1例行股动脉结扎,未行股动脉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无人工血管感染;1例行股动脉结扎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但皮肤温度正常,能行走,患者自觉患侧肢体力度较健侧差.所有患者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显示:移植重建后股动脉通畅,无血栓形成,无PFA复发.结论:采用人造血管绕开PFA感染灶、旁路移植行股动脉重建,病灶开放引流,Ⅱ期缝合,是治疗注射毒品致PFA较好的方法.

    作者:龙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阴道超声探头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探头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超声诊断仪中的阴道探头对早产儿(A组)、高危颅脑疾病的足月儿(B组)及正常新生儿(C组)进行检查,每组各50例,经前囟检查观察声像图的特点,与高频凸阵小型探头超声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A组48.0%,B组24.0%,C组4.0%;其中,脑出血63.2%.缺血缺氧性脑病26.3%,颅内感染10.5%.结论:阴道超声探头为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提供了一种快速、重复性好、无创的方法,也是新生儿颅脑疾病超声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麻科;杨升;吴新如;吉鹏;李雪;冯敏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00例截肢患者心理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截肢患者的心理治疗疗效,为截肢患者提供心理康复指导.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00例截肢患者在心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截肢患者SCL-90测试结果各因子分明显大于常模,而心理治疗后的各因子分明显减小.结论:心理治疗对于截肢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其疗效也是肯定的.

    作者:池雷;朱世海;闫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自我防护是检验人员的首要基本功

    目的:探讨检验人员在临床中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及策略.方法:针对问题、高度重视,强化教育、健全机制,职业安全、养成习惯.结果:完善规范长效机制,警钟长鸣消除隐患,自觉防护杜绝危害.结论:重在教育,健全机制,自我防护是检验人员的首要基本功.

    作者:朱初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影响冠心病患者遵从有利健康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提高护士健康指导水平,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帮助冠心病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心内科32例护士(包括进修护士)和2008年1~8月收入心内科的1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7%的护士缺乏相关理论知识,78%的护士采用灌输式的教育,不重视督促检查和反馈;患者遵从有利健康行为与文化程度、年龄、社会、亲友支持和个性有较大的相关性.结论:护士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以护理程序为规程的教育方法,重视检查和信息反馈,帮助患者通过遵从有利健康行为而享受良好的健康生活.

    作者:龚亚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96例妇科急腹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96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异位妊娠124例,占63.3%;盆腔炎40例,占20.4%;卵巢囊肿蒂扭转破裂16例,占8.2%;卵巢黄体(或卵泡)破裂12例,占6.1%;子宫穿孔出血4例,占2.0%.通过及时的诊断、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准确的病情观察与判断和及时的抢救是挽救妇科急腹症患者生命的前提,精心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

    作者:黄玉香;刘新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议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概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了解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作者:韩继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1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早期诊断指标、发生发展规律、影响预后的闪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22例中死亡27例,病死率为22.13%(27/122).手术治疗116例中死亡22例,病死率为18.97%(22/116).非手术治疗6例中死亡5例.年龄>60岁者病死率为31.58%.发生MODS24例中死亡16例,病死率为66.67%(16/24).发病时间≤72 h者病死率为15.29%:发病时间>72 h者病死率为37.84%.考虑患者年龄、手术时机的掌握及合并MODS等因素,与ACST患者的死亡关系显著.结论:充分认识ACST的危险因素,把握好手术时机,早期手术减压引流胆道,按ACST分级诊断、治疗,是降低ACST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72例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子宫肌腺病的诊断率.方法:对我院1998年2月~2008年8月将子宫肌腺病误诊为子宫肌瘤而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72例术中均见子宫增大如术前妇科检查,但表面有晴紫色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论:对于有直肠刺激症状、经期不适、下腹痛及腹坠者,应详细追问病史,高度警惕子宫肌腺病的可能.

    作者:赵桂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