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魏代英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18例,中残9例,重残5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3.3%.结论:多数DTIH在脑挫裂伤和填塞效应消失的基础上形成,确诊主要是靠头颅CT复查,首选治疗方法是及时手术,对额颢叶挫伤患者保守治疗要慎重.
作者:朱剑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淋球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现象,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1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青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种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耐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菌株分别占74.6%、81.8%、89.1%、0.同时耐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77_3%.结论:山西地区淋球菌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淋病的治疗;头孢曲松几乎没有耐药现象,可以作为山西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作者:任荣;崔雪萍;戎建荣;周霞;李连青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选择2007年1月以前未采用巴曲酶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提高疗效,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朴春福;欧阳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总结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护理经验,更好地保护母婴生命和健康,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07年5月收治的7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从住院至产后42 d,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配合全程有效的护理.结果:顺产31例.剖宫产45例.除11例入院前已发生子痫外,住院期间无发生子痫及其他合并症病例,产妇全部存活,围生儿死亡4例.产后随访42 d,产妇72例血压恢复正常,尿常规正常,水肿消退,无不适症状,4例高血压患者转门诊内科继续治疗.结论:重度妊高征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做好产前、产时、产后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钟碧琴;黄伟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系统(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18例股骨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系统手术治疗并做术后随访.结果:病例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X线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及延迟愈合,无钉板松动以及骨折固定失败病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是治疗股骨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晓斌;罗胡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264例早产儿的监护与护理过程,进一步加深认识并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7年1~12月收治的264例早产儿从呼吸管理、体温管理、营养管理、预防感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干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早产儿,除8例家属放弃治疗,5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251例均健康存活出院.结论:要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加强护理、观察病情是协助诊断和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小珍;郑定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5月~2008年7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成功107例,3例因穿刺失败,4例造影过程中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改为经股动脉途径造影.穿刺成功率为97.27%,造影成功率为93.63%.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抗凝,患者不需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翟晓江;丁汉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间歇蓝光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治疗对象142例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于生后0.5 h内开始喂奶,母乳性黄疸不予特殊处理,适量静脉输液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用新生儿黄疸比色板.每隔1 d查胆红素1次.观察组于生后0.5 h内开始喂奶的同时,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加口服思密达1.0 g,用10%葡萄糖15 ml调匀后喂服,每8小时1次,连用7 d,用药或照射治疗期间每隔1 d也用同样的方法查胆红素1次,至肉眼黄疸消失.除观察两组一般情况外,重点观察两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母乳性黄疸采用蓝光配合思密达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洁翡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分析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血脂、体重正常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氯丙嗪组.结果: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奥氮平组显效率为76.0%,氯丙嗪组显效率为72.0%,两组疗效相仿(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以嗜睡、体重增加、血脂升高明显;氯丙嗪组以锥外系反应、失眠、兴奋或激越明显(P<0.01).结论: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其不良反应特点不同,对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选药有指导意义.
作者:董晓茹;孙利;武晓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96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异位妊娠124例,占63.3%;盆腔炎40例,占20.4%;卵巢囊肿蒂扭转破裂16例,占8.2%;卵巢黄体(或卵泡)破裂12例,占6.1%;子宫穿孔出血4例,占2.0%.通过及时的诊断、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准确的病情观察与判断和及时的抢救是挽救妇科急腹症患者生命的前提,精心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
作者:黄玉香;刘新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心梗)院前急救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56例院前急性心梗的急救成员、分工、现场急救、转运过程、措施.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55例迅速送入医院急诊科;其中,治愈6例(10.7%),好转44例(78.6%),现场死亡1例(1.8%),入院后死亡5例(8.9%).结论:专业有效、易记、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广大急救医务人员保证急救质量的基础.
作者:刘国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本文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要概述,提出使用香砂六君丸配合富露施,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厌食消瘦、神疲懒言、咳嗽痰多症状,发现效果显著.方法:治疗组30例:香砂六君丸6g/次,3次/d,富露施1袋/次,3次/d,疗程1个月.对照组30例:富露施1袋/次,3次/d,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结论:香砂六君丸配合富露施疗效持久显著.
作者:范红;郑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的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17个结节.良性76例199个结节,恶性13例18个结节.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与超声声像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杜妍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尿液检查尤其是有选择性的尿液检查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选择性尿液用于尿β2一微球蛋白(β2-MG)检查有助于了解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用于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利用某些细菌能将尿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作用来检查泌尿系统有无感染;用于尿闪光细胞的检查;用于尿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的测定这种方法特异性较强,其阳性结果意义很大,而且能准确反映感染程度.
作者:孟红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锰时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以此指标作为判定测量结果质量的依据.方法: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锰含量时的不确定度.结果: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锰含昔时的不确定度.结论:该不确定度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舒友梅;麦剑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罗呱卡因混合舒芬太尼实行硬膜外镇痛时,胎头是否衔接和头位异常分娩的关系,及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无产科和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孕初产妇,在宫口开大到3 cm时,随机分为两组,H组(胎头颅骨低点高于坐骨棘平面),L组(胎头颅骨低点平或低于坐骨棘平面).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观测记录硬膜外镇痛起效时间、硬膜外腔注药前、注药后5,10,30 min,宫口开至10 cm和分娩时、产妇的VAS评分;观测记录胎位、产程、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率,产妇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L组与H组在注药前与注药后5,10,30 min VAS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硬膜外镇痛时间两组孕妇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娩方式和胎位两组产妇的持续性枕后、横位发生率均高于该病的一般发病率(5%),且H组显著高于L组.H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L组,但器械助产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率没有显著差别.不良反应两组产妇的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潴留是发病率高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胎头未衔接时罗呱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性枕后、横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作者:施宏垒;黄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非破裂重复异位妊娠均采用MTX静脉化疗,其中9例加用米非司酮治疗.结果:58例重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全部成功,其中,39例1个疗程MTX化疗血β-HCG下降至正常,4例2个疗程MTX化疗痊愈,7例第2个疗程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成功.结论:采用MTX静脉化疗或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重复异位妊娠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但应注意适应证.
作者:王虹;魏代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截肢患者的心理治疗疗效,为截肢患者提供心理康复指导.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00例截肢患者在心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截肢患者SCL-90测试结果各因子分明显大于常模,而心理治疗后的各因子分明显减小.结论:心理治疗对于截肢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其疗效也是肯定的.
作者:池雷;朱世海;闫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所致子宫出血的机械因素.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站对有适应证的育龄妇女526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其中62例有异常子宫出血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放置IUD后无异常症状、月经规律及部分因非医疗原因需要取器者50例为对照组.利用宫腔镜观察IUD类型、大小、形态与宫腔的相容性对IUD性子宫出血的影响.结果:对照组IUD类型以活性带铜比例高(50.0%);观察组以金属IUD比例高(54.8%).观察组IUD位置形态异常检出率(46.8%)明显高于对照组(16.0%);宫腔镜下观察发现,观察组子宫内膜异常率(82.3%)明显高于对照组(5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D类型、大小及位置形态与子宫相容可减少IUD性子宫出血的发生.
作者:程玉秀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纳米银杏(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大鼠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分析、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荧光RT-PCR以及凝胶电泳,观察纳米银杏对大鼠主动脉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纳米银杏组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银杏黄酮组比较,纳米银杏组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银杏黄酮及纳米银杏可下凋AS早期大鼠主动脉壁ICAM-1的高表达,纳米银杏的作用明显优于银杏黄酮.
作者:肖海龙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