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陈洁;徐静;王海宏

关键词:地塞米松, 预防化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住院时间, 枢复宁, 发生率, 创伤小, 缩短, 手术, 疗效, 防治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创伤小、恢复快、能缩短住院时间,但其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Vomiting,PONV)发生率较高.近年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单用或合用枢复宁能预防化疗和手术引起的恶心呕吐,我们于2001年2月至4月单用地塞米松对LC后PONV的疗效进行观察,以探讨LC后PONV的合理防治.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监测动态血压评价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大小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相关性[1],亦有资料表明脉压的大小与左室重量指数相关[2].然而,有关脉压与心电图异常之间关系的报道甚少.本文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脉压与ECG异常发生率及左室肥厚程度的关系.

    作者:刘晓健;胡晓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巨膀胱妊娠1例

    孕妇26岁,孕2产0,因停经36周,下肢浮肿1月,血压升高伴头昏2天于2000年1月23日入院.基础血压13.3/8.0kPa(100/60mmHg).

    作者:许丽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硬膜外局麻药配伍地塞米松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术后镇痛是麻醉学科研究的一项热点课题.我院采用局部麻醉药配伍地塞米松的方法,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120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延长镇痛时间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佩池;谢素萍;潘立东;周芳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肺癌以皮肤转移为首发表现4例

    支气管肺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1/3.肺癌细胞具有向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沿血管、淋巴转移的生物学特性,但以皮肤转移为首发表现者甚少.早期呼吸道症状缺乏,极易被忽视和误诊,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院1994年4月至2000年4月所收治的4例报道如下.

    作者:徐世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88例临床分析

    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一过性或持续性高眼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眼压升高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神经乳头缺血,导致视功能丧失[1~4].现将我院1996年4月至1999年11月行PPV后发生高眼压88例(88眼)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沈丽萍;卢红;楼定华;李毓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诊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施行急诊PTCA术,PTCA术后再作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37例.结果37例患者术后残余狭窄均<10%,冠脉再通率达100%;术后6h死亡1例.结论急诊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邢炜;李佩璋;李雄;徐坚;吴欣;凌峰;马辉;许轶洲;周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会阴切口皮肤缝合不拆线法的应用

    会阴斜切及正中切开是妇产科常用手术之一,目的是避免会阴裂伤.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采用高分子材料可吸收缝线行会阴皮内缝合2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巧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低浓度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80例

    为了减轻、消除分娩疼痛,人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以寻找一种既能解除分娩疼痛又能保障母婴安全的镇痛方法.为此,我院于2000年1~12月对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讨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东兴;陈香雅;宣樟标;何桂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系统监护治疗32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外科方法,正在我国逐步推广,但术后监护和治疗的经验不多.我科自1997年11月至2000年11月对所收治的3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监护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渭方;金志成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致副作用3例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疗效确切,价格便宜,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用药剂量的个体化,尽量避免副作用的发生.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曾遇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时出现多种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中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高危因素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儿科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重症患儿临床并不少见,常常威胁患儿生命,因此,早期防治是关键.我院小儿呼吸内科自1995年6月~1999年6月共收治重症毛支患儿50例,现对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钧亚;董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科素亚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科素亚、洛汀新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测定科素亚组(60例)、洛汀新组(60例)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及尿白蛋白、微球蛋白水平.结果用药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及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下降,但两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1.34、1.93、1.18、1.69和0.50,均P>0.05),科素亚组患者出现干咳、血尿酸增高等副作用少.结论科素亚、洛汀新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尿微球蛋白、白蛋白的排泄,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科素亚副作用少,病人易接受.

    作者:厉伟民;李国洪;金爱娟;王新鸣;金美娟;卢亮;陶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前房剪切法处理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处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房玻璃体剪切法联合应用粘弹剂、空气、缩瞳剂,对34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病例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并植入人工晶体.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人工晶体,其中后房型26眼,前房型8眼.未发现切口玻璃体粘连病例.术后1周裸眼视力≥0.3者31眼(91.2%),≥0.5者28眼(82.4%).暂时性高眼压5眼,低眼压3眼.术前玻璃体积血术后3月发生视网脱离1眼.结论联合应用粘弹剂、空气、缩艟剂的前房玻璃体剪切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妥善处理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颜伟年;陈友慈;钱晓娃;钟建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的解剖特点及处理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下腔型ASD因其解剖结构有别于一般ASD,如术中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我院自1981年5月至1999年8月,共手术治疗下腔型ASD 85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继发孔ASD的22.8%(85/305),现将其外科解剖特点及处理方法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俞建根;张吉燕;朱雄凯;胡劲;张泽伟;李建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近年来国内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报道较多[1],而其对血脂的影响报道不多,为观察通心络胶囊的降脂作用,我们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8月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2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影响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有关因素的分析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已广泛应用,由于痛苦小、简便,选择药物流产者众多.为了探索完全流产率的相关因素,我们对1999年1~12月在我院妇产科自愿要求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5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和鸣;盛露芳;方素华;陈湫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

    硝酸酯类制剂作为血管扩张剂目前被广泛地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静脉滴注能同时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抑制左室重构,有效缓解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减少并发症[1,2].目前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ISMN)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81例各种病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别应用ISMN注射液和硝酸甘油(NTG)注射液进行治疗,以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明;陈安;吕冰;何鑫;龚月江;张巍;沈琳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病人疾病谱分析

    为研究近几年来老年人的住院情况,我们通过对浙江省及杭州市五家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病人资料的收集,分析了老年病人的一般情况、疾病谱及死因等数据,动态反映了老年住院病人情况的变化,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老年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为老年医学的研究及医院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吕世亭;郑树森;江观玉;李汉林;滕建荣;闻吾森;李鲁;郑杰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自发性复合妊娠4例分析

    子宫内、外同时复合妊娠病例临床上较为少见,但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其发生率逐步增加.由于认识不足,临床上极易误诊.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自发性复合妊娠4例,现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作者:李永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发生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HRV分析,并与26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HRV的时域指标即24h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SDNN、SDANN、SDNNIndex、rMSSD随患者冠脉病变数目增加而降低(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HRV可作为预测心肌缺血和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的评估指标,并为临床判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数目和范围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作者:赵力;孙磊;胡申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