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联合B超治疗中隔子宫的临床分析

高丽萍;张季青;黄健妹;陈月玲

关键词:中隔子宫, 手术, 宫腔镜, B超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中隔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中隔子宫患者于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中隔子宫切除术(TCRS)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无子宫穿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1.72±5.35)min,平均出血量为(25.64±8.28)ml.术后随访,自然流产率由术前95.89%下降至术后的10.34%.结论: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中隔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胆道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83例胆道疾病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83例患者分别从术前、术后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介绍.结果:全部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认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对胆道疾病患者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

    作者:曲金荣;刘丽;国世洋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琥珀酸多西拉敏的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琥珀酸多西拉敏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色谱柱为DB-5毛细管柱(以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载气为氦气,FID检测器,测定了琥珀酸多西拉敏原料药中有关物质含量.结果:有关物质与主药分离良好,3批样品中有关物质总杂质含量均<2%,单一杂质含量均<1%,符合USP29之规定.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色谱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考察该稳定性试验过程中的杂质变化情况.

    作者:李玉兰;张万金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HPLC法测定4种不同产地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4种不同产地栀子中栀子苷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CLC-DOS(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结果:栀子苷在0.229~2.7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1.23%(n=5).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栀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竹雯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季节变化与生殖

    本文主要探讨季节变化与生殖之间的关系,人类生殖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子质量,排卵率,种植前卵子和受精卵的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自然妊娠率和分娩率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季节性.研究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殖的影响及机制,对每年特定时间用于治疗不孕人群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英;孙莹璞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非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84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非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只用两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陈光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骨科护理纠纷剖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纠纷的防范对策.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发现问题,选择制订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纠纷明显减少.结论:护理人员要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第一目标,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理解,从而减少纠纷发生.

    作者:许水红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998~2007年广州市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分析,做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院前急救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创伤、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心脏骤停、中毒;从2001年起,猝死在院前急救患者死亡原因中所占比例超过50%,成为致死的首要原因:出车时间的高峰集中在9:00~0:00时以及12、1、4、5月份.结论:本研究可以为提高急救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艺仪;何建桂;陈妙虹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合理的CT扫描对有效减少X射线量摄入的影响

    目的:减少被检者X射线吸收剂量.方法:应用防护设备,合理进行扫描.结果:有效使用防护服可以减少非检查部位X射线的吸收剂量,合理的扫描同样可以减少X射线的吸收剂量.结论:医疗照射已成为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的大人工来源,不合理的医疗照射有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而合理的扫描可以有效地降低X射线的吸收剂量,降低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

    作者:郭荣健;胡春艾;郝敬明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芒果止咳合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芒果止咳合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提取法制备芒果止咳合剂;以化学法和薄层色谱(TLC)法鉴别芒果苷;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芒果苷的含量.结果:化学法和TLC能清晰地鉴别芒果苷;芒果苷进样量在4~1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加样回收率为96.78%(RSD=2.00%).结论:本制剂制备方法简便,稳定性良好.TLC法专属性强,HPLC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芒果止咳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谢黎崖;张其清;侯振清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复方生肌膏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目的:研制复方生肌膏,治疗痔疮、肛瘘、肛裂.方法:对100例治疗组患者(用复方生肌膏治疗)及100例对照组患者(用京万红痔疮膏)进行疗效分析和比较.结果:制剂质量稳定,临床治疗表明,本制剂对痔、肛瘘、肛裂的手术患者疗效确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中对膏剂的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结论:本制剂生产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复方生肌膏是治疗痔疮、肛瘘、肛裂非常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聂彦丰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66例脑动脉硬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采用2种中药制剂舒血宁注射液及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效果优于养血清脑颗粒.结论:以银杏叶为主要成分的舒血宁注射液是一种有效防治脑动脉硬化的药物,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菊秋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天台乌药散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经方天台乌药散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58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疗程6周.用NIH-CPSI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结果: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方天台乌药散对Ⅲ型前列腺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程可佳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离舌橐吾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拟从离舌橐吾根茎中提取分离出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粉碎离舌橐吾根茎,然后用乙醇浸取得到浸膏,然后采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在低温条件下浓缩得到提取物,后通过硅胶柱和一系列比例不同的洗脱剂洗脱,得到的馏分用薄层色谱法来合并,终得到单体,再利用TLC来分析单体成分的纯度,利用NMR(1H、13C-NMR、DEPT)等色谱方法来鉴别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离舌橐吾根茎中分离提取到3种化合物,一种为倍半萜(化合物Ⅰ),另两种为十八碳酸类(化合物Ⅱ、Ⅲ).结论:3种化合物均为从离舌橐吾根茎中首次分离得到.

    作者:樊子东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剖宫产术后患者产褥期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产褥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体会.方法: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入我院行剖宫产术患者228例,全部进行产褥期规范的健康教育,观察临床特点.结果:患者掌握了产褥期保健及护理婴儿的知识,明显减少了术后产褥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情况的发生,保证了产褥期的母婴健康.结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培养了护士的良好个性,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使护士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佟军;金淑英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南屯矿区近年麻疹发病率上升原因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近年来麻疹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以便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方法:根据南屯矿区历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近年来南屯矿区传染病报告疫情数据库进行整理.对南屯矿区近年麻疹发病率上升与年龄、免疫史等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了67例麻疹病例的年龄及免疫史情况后发现:60.00%以上的病例都集中在周边农业人口和临时来矿流动人口居住区;完成麻疹疫苗接种的病例0~4岁组8例,占11.94%,5~9岁组6例,占8.96%,其他79.10%的病例均属于未接种、未全程接种和接种史不清.麻疹主要发病在大龄组儿童共52例,占77.61%.结论:南屯矿区麻疹疫苗接种率不能客观反应儿童麻疹免疫状况,如何提高儿童麻疹的免疫水平,是近几年免疫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卫民;杨舒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Ⅰ、Ⅱ、Ⅲ、Ⅳ型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的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稳定,尽可能地减少了对骨折块的血运干扰,保护了关节附属结构,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该方法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减轻了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双印;钟辉;张建;付忠田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评价苦参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苦参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湿热下注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苦参栓作阳性对照,选取我地区3家医院2006年3~11月霉菌性阴道炎(湿热下注证)的患者468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中医疗效分析表明,试验组322例,愈显率为70.50%,总有效率为96.89%;对照组128例,愈显率为57.03%,总有效率为92.19%,两组比较,考虑中心效应的影响后,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愈显率较对照组高.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变化提示其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结论: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苦参凝胶对霉菌性阴道炎(湿热下注证)的治疗是有效的,试验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比较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樊芝艳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产科手术室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妇幼专科医院产科手术室空气质量下降的相关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3年来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对产科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检测.结果:产科手术室空气质量随着手术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加强产科手术室的人员、设备、消毒隔离措施管理,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爱梅;钱小芳;郑晓卿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膝后内侧入路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探讨选择膝后内侧直切口手术入路、采用抽出钢丝法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选择膝后内侧卣切口手术入路、采用抽出钢丝法固定.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平均14.5个月的随访,伤口均甲级愈合,骨块位置良好无再移位,均骨性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好.后抽屉试验阴性.按Lvs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分为(93.4±1.6)分,均为优.结论:选择膝后内侧直切口手术入路、采用抽出钢丝法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显露容易,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费用低廉,在基层医院也可以开展.

    作者:梁斌;莱安平;张海青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与护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干预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患者给予抗凝、溶栓、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做好肢体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23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2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1.30%.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性、危险性以及多发性等特点,进行严密的观察、有效干预和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杜秀梅 刊期: 2009年第3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