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庞宏谋;莫宗永;梁立然

关键词:阑尾炎, 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老年人急性阑尾炎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症状发作后,16 h~6 d入院,平均43.7 h;转移性右下腹疼痛8例,右下腹隐痛35例,腹胀19例;发热37.5~39.5℃18例;白细胞升高10例,中性粒细胞升高40例;并存高血压10例,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7例,前列腺增生13例,糖尿病1例;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肠梗阻5例,胃炎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2例,急性肠炎2例;术中见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1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35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切口感染9例,切口裂开2例,死亡1例.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并存病多,误诊率高,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多,要重视并存病的处理,及时手术.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围生期妇女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围生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围生期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围生期深静脉血栓患者经综合治疗均好转,其中除1例患者入院时已出现左足坏疽,经综合治疗、静脉切开取栓术及受累静脉肝素盐水冲洗管腔无效后行截肢,其余患者均无出现产前、产后出血或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深静脉血栓是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只要在做好妊娠期或哺乳期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孕产妇的体位、活动及病情观察作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提高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刘运霞;尹仲娇;忻丹帼;郑铭玲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13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正常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26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130例,在胎头娩出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130例,在胎儿前肩娩出后静脉注射催产素20 IU,观察产后2 h出血量.结果:产后2 h内的出血量,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72.33 ml和193.18 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减少出血量,其给药方法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秦素霞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鼻内镜下查找出血部位加射频治疗鼻出血36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查找出血部位加射频治疗鼻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365例鼻出血病人采用鼻内镜查找出血部位并用射频治疗仪热凝治疗.结果:365例鼻出血病人335例有效,有效率91.7%(335/365).结论:鼻内镜下查找出血部位加射频治疗鼻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无需作鼻腔填塞,病者痛苦少,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云包平;张东利;惠秀玲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局限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探讨

    目的:主要探讨局限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了解病灶大小和回声特征.结果:130例中,不均质型占116例,段叶型占6例,局灶型占8例.结论:超声检查局限性脂肪肝是目前检查局限性脂肪肝的首选方法.

    作者:靳先珍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芪参复康胶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芪参复康胶囊的抗疲劳作用.方法:以芪参复康胶囊内容物给小鼠灌胃,给药剂量为0.3、0.6、1.2g/(kg·d),连续给药15 d,并设参芪片[0.8 g/(kg·d)]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对小鼠进行耐高温试验,取血和肝组织,测定血乳酸和肝糖原的含量.结果:各芪参复康胶囊剂量组与参芪片组小鼠在高温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均较空白对照组延长,血中乳酸含量降低,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芪参复康胶囊具有抗疲劳的作用,并能提高小鼠对高温的耐受力.

    作者:林昱;史锋庆;邱骁伟;李新田;杨来启;薛欣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洛美沙星不良反应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洛美沙星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反应类型、构成比例、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药物应用、给药途径、剂量及发生时间等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国内近几年应用洛美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洛美沙星的不良反应类型有15种,以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及变态反应为常见.性别差异对不良反应的影响较少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该药的临床应用类型、用法、用量、发生时间及患者年龄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结论:随着洛美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其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应得到关注.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认识药物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的一些诱因,做到安全有效地用药.

    作者:曹雅琴;陈奏先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糖肾复元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糖肾复元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N患者分为治疗组8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洛汀新10 mg/d,根据病情使用胰岛素或格列喹酮(糖适平)、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肾复元汤口服,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Uprot),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能明显减少Uprot,Scr,BUN,UAER水平,两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糖肾复元汤治疗DN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DN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陈济德;司廷林;孟勤;侯慧珍;高连英;王明琴;陈宸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丙泊酚的血浆浓度

    目的:建立灵敏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法进行丙泊酚血浆浓度的测定,考察丙泊酚静脉给药后母婴血浆浓度差异.方法: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5 min后,立即取母血、脐动脉血和脐静脉血,3 5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血浆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以甲醇-水(80:20,V/W)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76 nm,发射波长310 nm.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丙泊酚血浆浓度在0.1~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5);低、中、高三个浓度日内变异RSD为4.49%~10.61%.脐静脉血、脐动脉血和母血中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为(0.83±0.25)、(0.78±0.24)和(2.28±0.70)μg/ml.经统计学分析母血和脐血中丙泊酚血浆浓度差异显著(P<0.01),而脐动脉血和脐静脉血中丙泊酚血浆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丙泊酚血浆浓度的分析测定.丙泊酚静脉滴注5 min后,新生儿的血浆浓度明显低于母体血浆浓度.

    作者:陈宁;赵恒利;徐竞鸥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不同剂量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观察组(A组)50例,采用阿昔洛韦0.8 g每日5次口服,对照组(B组)50例,采用阿昔洛韦0.2 g每日5次口服.其治疗措施及方法基本相同,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组在止疱、止痛、结痂和痊愈的时间上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作者:郑晓红;曹鸿玮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注射用辅酶A的工艺优化

    目的:优化注射用辅酶A工艺制备的条件.方法:将辅料用药用炭吸附处理后,加入原料辅酶A配液;在传统的药液过滤系统后再增加超滤设备.结果:注射用辅酶A工艺优化后,实测含量比原工艺提高了10%以上,产品收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结论:制备工艺改进后,成品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废品率明显下降.

    作者:张志明;杨雪平;徐金英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11例老年肠梗阻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老年肠梗阻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因肠梗阻住院治疗病人中11例发病3 d未明确病因诊断的60岁以上老年肠梗阻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11例老年人肠梗阻病中手术8例,术后死亡3例.3例保守治疗,2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老年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多有伴发病,诊断和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临床工作中,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人肠梗阻的特点要充分的掌握了解,作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处理并发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遵义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肺间质纤维化伴腰痛2例的治疗

    间质性肺病是近几年来呼吸系统疾病中进展较多的疾病群,纤维化是它们的终结局,诊断及时、治疗妥当有部分可以好转.间质性肺炎对皮质激素有较好反应,在药物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相关临床副作用,胃肠道症状容易诊断,骨质疏松易忽视.现将2007年收治的2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储艳红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

    目的:杜绝护理记录中的缺陷,为医疗举证责任倒置提供客观、真实资料.方法:分析护理记录中缺陷,提供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结果:护理记录中的缺陷,主要是护理人员对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不熟悉,以及工作中的责任心不强等引起.结论:增强护士的法律知识和护理病历书写能力,加强护理记录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科学性.医院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医护人员必须更新观念,认真学习并贯彻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才能推进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邓群波;覃惠云;陆圣凤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促进医院发展

    临床教学是医院核心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任务繁重、没有专门教学编制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医院的教学质量?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积极改进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勤奋努力,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服务意识得到强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院的临床教学组织、协调、指导、反馈等各项工作任务.

    作者:刘巽南;孙振亚;张豪;张建强;黄志平;郭东辉;麦彩玲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作用的研究探讨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而作为心血管疾病一线用药的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的治疗地位近年来受到质疑与争论,这一方面束缚了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年来降压治疗优化选择策略的进展,因此对其应用的考虑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雅婷;卢岳华;万绍芳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荣昌肛泰栓治疗内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肛泰栓剂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12例内痔采用栓剂纳肛,分别观察病人用药2 d和6 d后出血、瘙痒和脱出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起效时间较早,治疗2 d多数症状明显缓解,6 d后多数症状可以消失.用药后所有病人均无全身不良反应,绝大多数病人对药物耐受性好.结论:肛泰栓是治疗内痔有效的局部用药,特别对出血病人止血起效快、总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万民;孙福堂;何玉峰;刘晓辉;李丹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精神病后抑郁及残留期抑郁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病后抑郁及残留期抑郁使用两酞普兰(喜普妙)与氟西汀疗效的对比.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疗程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以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TESS评分均未见明显增加.两组间比较HAMD,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后抑郁及残留期抑郁表现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但西酞普兰组在减少复发及多药合用等方面较氟西汀有一定优势.

    作者:耿玉辰;蒋玉兰;耿姝霞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归芍通丸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归芍通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当归、赤芍进行定性鉴别,并对63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制备方法简便,质控方法可行,临床应用总有效率94.98%.结论:归芍通丸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作者:王淑君;张晓坚;王风霞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经阑尾残端逆行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经阑尾残端逆行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7年住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7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置管组和对照组,比较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结果:置管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2.9±9.4)h,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7.3±15.5)h,P<0.01;置管组住院时间为(12.0±2.2)d,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8.2±4.5)d,P<0.01;置管组切口感染或裂开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或裂开率23.7%,P<0.05;置管组再次梗阻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再次梗阻率23.7%,P<0.05.结论:经阑尾残端逆行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优于常规手术治疗.

    作者:王德良;杨宗林;王国义 刊期: 2008年第25期

  • 超微粉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微粉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超微粉通心络加阿司匹林治疗,另30例病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结果:超微粉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用,患者症状改善更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超微粉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用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适于推广.

    作者:阮浩航;吴志勇;阮冬云 刊期: 2008年第25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