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卢颖;张鹏

关键词:气管内滴药, 雾化吸入, 气道湿化, 呼吸道感染
摘要: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气管切开术后3、7、14 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少于B组(P<0.05).痰液细菌培养G-菌占78.28%,G+菌占21.7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相比,能明显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6月~2005年5月以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8例.结果:获得随访28例,随访时间长20个月,短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根据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定优12例,良11例,优良率82.2%,可5例(17.8%),无术后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结论:采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出血少,创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林晓生;王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106例临床分析

    心力衰竭是一个严重的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其5年病死率超过50%.美国2001年因心力衰竭死亡的患者达100万人.

    作者:柳光栋;王萍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腰椎结核并发糖尿病合并多处压疮21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提高腰椎结核并发糖尿病合并多处压疮患者护理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腰椎结核并发糖尿病合并多处压疮21例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压疮创面的局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个月后,21例患者均病情稳定,压疮愈合出院.结论:对腰椎结核并发糖尿病合并多处压疮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压疮创面的局部护理,促进压疮愈合,提高了护理效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四清;石艳;徐连广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良、恶性胃病变组织表达CEA mRNA的差别

    目的:研究良、恶性胃病变组织表达癌胚抗原(CEA)mRNA的差别,评估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胃癌和良性胃病组织为检测标本,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EA mRNA.结果:胃癌组织CEA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82.4%、良性胃病组织标本为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CEA mRNA指标诊断胃癌的特异性为93.3%、敏感性为82.4%.结论:CEA mRNA在胃细胞恶性变时有高水平的表达,检测组织标本CEA mRNA指标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竹君;李玲;孙宝信;申兴彬;胡建功;薛承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变化.方法:对60例正常妇女(CON)、60例无症状围绝经期妇女(PM)、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PMS)在治疗前检测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并进行组间比较;另外对PMS妇女在中西结合治疗后进行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检测,并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结果:PM组和PMS组分别与CON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M组和PMS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MS组中西药结合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使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指标有显著的改善,疗效肯定.

    作者:韩悦;谢惠莲;张自玲;赵友芬;夏学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抢救治疗AMI的基础上,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18例与对照组15例作比较.结果:再通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

    作者:廖春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气管切开的气道管理新进展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和第3或第3和第4环状软骨之间作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1],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仲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自我按摩治疗瘙痒症50例

    20年来每到初秋因受寒凉刺激小腿和大腿中下部可发生瘙痒症,瘙痒难忍,睡前尤甚,搔抓后出现丘疹、渗液结痂,虽经多法治疗,效果不佳,经自我按摩效果明显,介绍给其他患者,也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把近10年系统观察50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芳;赵继红;张伟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和复发率的调查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和复发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CCMD-3诊断标准,经治疗后达到显著进步及以上疗效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的样本.随机分为低收入低文化组(A组);中等收入中等文化组(B组);高收入高文化组(C组).每组各60例.采用患者每2~3个月自来门诊或者电话询问的方法调查患者的遵医行为,调查周期为12个月.所得数据分别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及病期经χ2、方差分析及Q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复发率C组<A、B两组的倾向,有显著性差异(P<0.01).复发患者服药属于服药部分依从性,或者不依从性呈现出C组<A、B两组的倾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复发率和患者的受教育的程度、经济收入的水平有明显的关系.药物、心理治疗并重、选择符合患者经济状况的抗抑郁药物对患者能否坚持长期服药、降低复发率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顾群;金学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术式不断开展,于此同时,各种传染病病例不断增加,给手术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作者:罗慧;吴胜晓;冯鸽;单廷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气管切开术后3、7、14 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少于B组(P<0.05).痰液细菌培养G-菌占78.28%,G+菌占21.7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相比,能明显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卢颖;张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急诊科的临床护理教学探讨

    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探讨如何对护生进行科学引导与施教,培养并强化护生的急救意识.带教老师应重点培养护生的应变观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指导护生进一步提高急救技能,从而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邰春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探讨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减轻术后肺部感染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方法:将67例肺部感染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人,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2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结果:治疗组病人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疗效显著,能快速发挥祛痰、镇咳、抗菌消炎作用,且安全可靠.

    作者:冯莉华;滕怀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医院文化推动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设备竞争、技术竞争上升为服务竞争和文化竞争,医院文化作为医院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并成为提升医院形象,形成内部凝聚力,推动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作者:柳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加强护患沟通防范护患纠纷

    本文阐述了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护患沟通的形式以及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技巧.

    作者:沈玉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和护理特点.方法:选择本科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65例,针对该病种特点,制定详细的观察和护理方案,包括加强生命体征观察,注意防止并发症发生等.结果:经采用针对该病种的特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针对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观察和护理程序,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作者:董建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1例C4~5椎体骨折脱位合并不全瘫的护理

    目的:对颈椎椎体骨折脱位合并不全瘫患者进行个案护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术前:病情观察,颈部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体温异常的护理,留置导尿,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呼吸道护理,伤口护理,神经系统评估,生活护理,并发症护理,早期康复治疗,出院指导.结果:患者术后4个月感觉和肌力恢复正常,可下地行走.结论:由护士开展实施合理的、科学的、个性化的、正确有效的整体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肖颖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我院医学计量管理模式的探讨

    本文结合目前医院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介绍了医院计量管理的复杂性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我院计量管理的实施措施,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作者:叶建红;王学涛;王辉;丁哲耀;段磊;劳锦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66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66例,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60例相比较,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效果好、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医疗成本低以及美容等优点.

    作者:黄宓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用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属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或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的发病12 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依达拉奉3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共用14 d;降纤酶首剂10 U,以后隔日5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共3次,对照组应用川芎嗪80 mg,1次/d静点,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口服,其余脱水、补液、抗感染及停用降纤酶后抗血小板药物等,两组相同.观察两组在72 h出血转换及2周时梗死面积、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2周时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灶大层面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72 h治疗组有2例梗死灶内血肿型出血,出血转换发生率治疗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孙向军;姜哲三;石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