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文;周霞辉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降糖胶囊与西药美吡达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2组均作治疗前生存质量评价;西药组口服美吡达及活血降糖胶囊空白模拟片;中西药结合组口服活血降糖胶囊及美吡达.2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血糖血脂值,作治疗后生存质量评价.结果中西结合组FBG、OGTT、TC、TG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西药组治疗前后FGB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结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接近正常水平.中西结合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活血降糖胶囊与美吡达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值,并提高生存质量,疗效较单一西药治疗好.
作者:黄霖;刘华;杨辉;叶振宇;潘朝明;罗崇谦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为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部血流受阻所致病症,分缺血性卒中(中风)和出血性卒中(中风).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50万~18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病例的75%.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多于死于心脏病及癌症,脑血管病居3大死因之首[1].脑卒中不但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在存活下来的占80%的中风患者中,仅有10%左右能完全恢复正常功能,绝大多数患者都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从而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
作者:赵财仕;栾胜凤;石艳;孙修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产科病房对孕产妇实施的健康教育,观察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孕产妇的护理技能,减少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000年1月~12月实施健康教育前168例产妇为对照组,2001年1月~12月实施健康教育后184例产妇为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护理技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李佳境;王秀兰;吴双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是组织细胞系的一种恶性增生性疾病,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难早期诊断,并极易被误诊.因此探讨本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消除各种误诊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血液科通过对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经过,发现了一种能早期诊断该病的有效方法,即淋巴结印片,该方法快速简捷容易掌握,而且阳性率高,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王千山;孙启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旨在观察疏解止通散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生化和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疏解止痛散,对照组使用阿米替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观性疗效与客观性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疏解止痛散治疗紧张型头痛更安全有效.
作者:曹文斌;周伟雄;阎淑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帆状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及早诊断、及时处理.方法分为两组,帆状胎盘组(52例),随机选取同期非帆状胎盘孕妇为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帆状胎盘组在新生儿窒息、胎儿内窘迫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新生儿低体重方面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帆状胎盘组剖宫产及产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及早诊断,及时处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吴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提高手术室聘用制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科室采取了岗前培训、具体工作安排、培养其科学意识、推动学科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经验.结论加强聘用护士综合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作者:胡玉华;柳娟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估测.方法对53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其内膜厚度、内膜回声结构及血流.结果二维超声测量内膜厚度<5mm时可以不做诊刮,定期进行观察,内膜癌和良性内膜病变的血流显示率及动脉RI值有显著差异(P<0.05),内膜癌的RI=0.45作为区别良恶性内膜病变的界限时,其敏感性为85%.当RI<0.5时应考虑子宫恶性病灶.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者:洪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苏可诺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符合ACC/AHA诊断标准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桔抗剂、他汀类降脂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苏可诺5000u,q12h,iH连用7天.结果用苏可诺治疗临床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苏可诺可作为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辅助药物之一.
作者:徐辉;杜杰;卞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人数逐渐增加,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分娩并发症及对母儿预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对我院1991年1月~2000年1月235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休分析如下:
作者:任秀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医学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急需更新优化.明确馆员合理的知识结构内容,认清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掌握优化知识应注意的问题,是实现优化知识结构,达到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基本途径.
作者:赵军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炎症,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科自2003年8月~2005年6月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83例,取得显著疗效,治愈率达98.7%.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是一种方便、简单、经济、显效、无痛苦的较好方法.
作者:舒桂兰;姜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普外科和普胸外科病人12例,平均(67±4)岁.心梗发生至手术间隔时间72~175d.麻醉选择为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结果病人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中心电图监测无缺血性ST-T改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良好.随访至出院,无1例出现急性心衰和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应放宽时间限制.急性心梗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不仅与心梗发生的时间间隔相关,还取决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病人对体力活动的耐受程度及外科手术性质.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稳定围手术期心脏功能十分重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作者:唐季生;曹秀丽;向美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MDR1、GST-π的表达与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卵巢癌组织中MDR1(P-gp)、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DR1(P-gp)、GST-竹阳性表达的患者对化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4.5%和34.6%,而阴性患者对化疗的有效率则为77.8%和71.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复发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DR1(P-gp)、GST-π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治组.③在预后方面,MDR1(P-pp)、GST-π表达阳性的患者比阴性的患者差.结论①MDR1(P-gp)、GST-竹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疗效差.②复发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DR1(P-gp)、GST-π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治组,提示卵巢癌对化疗药物特别是铂类药物可能有获得性耐药,与肿瘤组织在接受化疗后出现基因激活有关.③MDR1(P-gp)、GST-π的阳阴性表达与化疗预后相关.
作者:徐丹;王绍娟;梁劲荃;吴国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们自2004年以来,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得到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延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由医疗人员操作,能用于收集糖尿病患者1~3天的血糖动态变化资料,作出血糖图谱的监测工具.它是糖尿病诊断治疗领域中一项全新的技术突破.动态血糖监测工作原理:CGMS由血糖记录器、电缆、探头、信息提取器和分析研究软件等组件构成.它一天能记录288个血糖值及其他事件,能将记录的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上生成各种血糖图谱,可以反应患者24~72h连续血糖图,就像血糖的Holter机.
作者:江华;王月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前,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住院患者的年龄结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的老年化问题也是相当明显.为了了解对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找出影响的心理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我们对106例住院患者做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翔雯;王淑娜;谢慧萍;华玉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尿石症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结石的统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与环境、全身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有密切关系,有一定的地区性;与气候、水质、饮食、性别、遗传因素相关.本文就尿pH、血型、性别、职业,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期找出与尿石症的关系.
作者:高光伟;冯向东;孙胤;席小红;段新静;孙振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产科实践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尽可能达到低围产期死亡率.针对于此,明确引起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十分重要.本文就85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谢秋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腹壁疝尤其是腹股沟疝是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老年人体质差,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腹壁疝的发病率也日益升高.笔者自2000年5月至2004年2月,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6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龙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