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军;朱吉武;付宝驰
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随访研究,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心理精神因素状况作一些研究,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抗抑郁/焦虑药,探讨其对IBS病人心理精神因素的疗效.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在保健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人们治病不但要求有药可用,而且要求用药合理;不但要求治好病,而且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药师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力量,应在医师处方合理性的评价,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用药,防止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维护患者正当用药权益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笔者作为一名基层药师,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基层药师应做好以下工作,以适应新的形势.
作者:季飞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35例正常对照组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同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变化进行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肺活量(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FEV1与并发症积分呈显著相关(P<0.05),DLco与HbA1c、并发症积分及HOMA-IR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肺脏可能是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之一,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其防治重点.
作者:孙建勋;王静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我院曾于1998~2005年收治肝性脊髓病4例,入院诊断均为肝性脑病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学军 刊期: 2006年第30期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了解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结果 94.2%的病人迫切需要接受健康教育,90.2%的病人需要了解疾病知识,96.2%的病人学习动机是为了减少疾病的复发.由此可看出,应积极开展和重视对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以满足其健康需求.
作者:李淑波;王丹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本文将2004年5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孕37~41周的120例孕妇,联合应用超声脐动脉血流图和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对宫内胎儿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高苒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古人说,大医精诚.如果一个医生没有一股子对医学执著的探索精神,没有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良好的医德和境界,那么这样的医生是很难成为大医的.
作者:吴马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自体表皮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体表皮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白癜风39例,中药疗法为中医辨证,分两型内服中药,3个月为1疗程,观察用药后的疗效.结果 自体表皮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白癜风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95%以上.结论 自体表皮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白癜风疗效满意、经济、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俊儒;陆茂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恶劣的地理环境,加上医疗条件差、交通不便等方面的因素易导致该地孕产妇的死亡,为预防产后出血危及孕产妇的生命,本文对在我站住院的35例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供同行进行探讨.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06年第30期
1对便秘的认识过去多数学者都强调,便秘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便秘既是一种症状,也可以说是一种疾病.
作者:韩宝;聂广军 刊期: 2006年第30期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一般认为它安全、简单、并发症少.我们自1989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 408例,发生局麻药误入硬膜外腔2例,误入蛛网膜下腔1例,气胸1例,其中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利民;栾丰年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我院自1987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胃癌418例,其中发生急性穿孔23例,占同期胃癌病人的5.5%.本文通过对23例的诊疗分析,旨在探讨胃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郑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一种较常见于老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晚期出现严重肌强直、全身僵硬、卧床不起.因其发病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李汝敏;王鹏飞;郭彦伟;马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联用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观察组阿司匹林+速碧林,疗程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1.7%.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用治疗基础上加用速碧林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梗发生率.
作者:张素丽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医院院内感染中真菌感染的检出比例以及治疗现状.方法 通过医院一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及做的相应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真菌的检出率,查阅相应患者的病历,对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做出分析.结果 真菌感染的患者占医院感染的12.93%,治疗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真菌感染的治疗不及时,有部分医生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不够,即使病原学检测为真菌感染,仍然未使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
作者:张秀林;石志华;张洪春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我们用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方法获取图像,应用社隆牙科整形图像分析系统对临床正畸患者头颅侧位定位片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薛京伟;孙振宇;孙意清;高柠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本文在总结个人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资料,从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制度管理、质量管理和特色管理5个方面阐述了护理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提出若干具体管理方法.
作者:易红梅;祁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求对大学生自杀倾向进行危机干预的策略和效果.方法 以1例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作为观察指标,采取个体咨询结合团体辅导,配以中药、理疗以疏肝解郁促进疗效,并充分应用学校危机干预网络的支持、监控功能.结果 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各类分值已由明显异常转为正常范围.结论 进行危机干预需要充分调动心理健康网络成员的全面参与,重视多种咨询治疗途径的整合力量.
作者:谭杰华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 对12例腕部以远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大面积:8cm×6cm,小面积6cm×4.5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质地优良.结论 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对供区创伤小.
作者:范呈晓;索艳晖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大鱼际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3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在大鱼际肌表面掀起皮瓣,逆行转位覆盖创面,将皮瓣内皮神经与指神经断端在显微镜下对位吻合.供皮区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移植皮瓣血运、质地、弹性均良好.3例因皮瓣面积较小致拇指指间关节约10°屈曲畸形,其余外形美观,拇指功能良好,对掌、对指功能正常,皮瓣感觉达S3~S4.结论 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宜选择大鱼际皮瓣予以修复,大鱼际皮瓣质地佳,感觉恢复好,色泽为接近拇指掌侧皮肤,且供皮区远离关节和肌肉,植皮容易成活,此种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英军;朱吉武;付宝驰 刊期: 200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