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云;叶丽艳;张永轻;宋林键;赵乾;罗燕萍;张樱
目的 评价动脉血HCO3-浓度对NoSAS问卷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疑诊OSAHS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NoSAS问卷调查、动脉血气分析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PSG结果将患者分为非OSAHS组及轻、中、重度OSAHS组,根据NoSAS问卷评分将患者分为OSAHS高危组和低危组.对动脉血HCO3-浓度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O3-浓度预测OSAHS的准确性.分别将HCO3-浓度、NoSAS问卷评分及NoSAS问卷联合HCO3-浓度的结果与PSG结果对比分析,以四格表形式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共纳入疑诊OSAHS患者243例,男186例(76.5%),女57例(23.5%),年龄(49±13)岁,体质指数(BMI) (26.9±4.4)kg/m2,颈围(38.6 ±4.5)cm.动脉血HCO3-浓度与AHI呈正相关(r=0.206,P=0.001).非OSAHS组HCO3-浓度≥26 mmol/L的比率显著低于OSAHS组(13.0%比34.5%,P=0.004);重度OSAHS组HCO3-浓度≥26 mmol/L的比率显著高于轻度OSAHS组(37.7%比15.0%,P=0.008),重度OSAHS组与中度组患者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7%比35.3%,P=0.767).分别以HCO3-浓度25和26 mmol/L预测OSAHS的特异度分别为69.6%和87.0%,分别以NoSAS评分8分和7分预测OSAHS的灵敏度分别为61.9%和79.2%,特异度分别为57.4%和40.4%.NoSAS评分7分联合HCO3-浓度26 mmol/L预测OSAHS的灵敏度为27.4%,特异度为93.6%.结论 联合动脉血HCO3-浓度后,NoSAS问卷预测OSAHS的特异度增加而敏感度下降.
作者:张笋;卿思敏;刘恒;张挪富 刊期: 2018年第32期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全世界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居男性癌症死亡率第2位[1].虽然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PCa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的改善,但PCa细胞生长的分子调控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早期PCa患者通常可通过手术和放射疗法来进行治疗[2],而对于晚期PCa临床上常采用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治疗策略,即去除雄激素治疗[3].然而持续性的去雄治疗仍不可避免地导致雄激素依赖型PCa逐渐向雄激素非依赖型发展,即去势抵抗性PCa(CRPC),这给PCa的临床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阻碍[4].有研究发现,在去雄治疗产生去势抵抗性的过程中,细胞自噬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作者:傅向羽;杨博宇;尹孚力;周致远;刘士玮;余洋;夏术阶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因“烦渴、多饮、多尿、闭经1年半,溢乳6个月”于2017年10月25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患者2016年4月出现烦渴、多饮(5 L/d)、多尿(4~5 L/d),夜尿5~6次/晚,自诉皮肤干燥,当月无月经来潮,无其他伴随症状.2016年9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双眼视力轻度下降,无斜视、复视、视野缺损、眼睑下垂.子宫B超提示内膜变薄(0.2 cm),子宫宫体偏小(3.8 cm ×2.6 cm×2.6 cm),双侧卵巢偏小(2.4 cm×1.2 cm);催乳素(PRL)2.90 nmol/L(参考值:<1.37 nmol/L),雌二醇32.94 pmol/L(参考值:73.2~322.1 pmol/L),卵泡刺激素(FSH) 3.09 U/L,黄体生成素(LH)0.85 U/L.
作者:李硕;张路;段明晖;李文琴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76岁,因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12年,胸闷、头晕1年,晕厥2次于2017年10月11日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2年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具体不详),规律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1年前出现胸闷,伴有头晕,发作时有压榨感,数日发作1次,持续数分钟,劳累或心情波动时诱发,可自行缓解.半个月前较长时间站立(约20 min)后发生晕厥,1~2 min后自动恢复意识,晕厥前伴有胸闷头晕症状.追溯病史,1年前也有类似发作.现患者仍有胸闷头晕,活动后加重,活动轻度受限,上楼梯较困难.为进一步诊疗,门诊以“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住入院.
作者:姚永兴;吴佳腾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α.)促使前列腺癌(PCa)放疗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分设3个组:未处理细胞(对照)组、HIF-1α过表达细胞(HIF-1α)组、HIF-1α过表达后进一步使用ShRNA敲低β-联蛋白(catenin)基因表达的细胞(ShRNA)组.体外放疗条件下,对比分析这3组细胞在增殖侵袭、周期分布以及DNA修复能力方面的差异;动物实验:应用3组细胞建立LNCaP原位瘤模型,并接受放射治疗,对比各组瘤体的生长趋势.上述所有试验用C4-2B细胞再重复一遍.结果 (1)HIF-1α转染能够诱导β-catenin核易位;(2)HIF-1α组细胞发生了典型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这些变化在ShRNA组细胞中全部逆转;(3)与未处理细胞相比,HIF-1α组细胞接受体外射线辐照后,Sub-G1期分布显著减少、G0/G1期和S期分布明显增多、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明显较多、DNA碎片数量明显较少,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p21、P-CDK1、P-Chk1、P-Chk2、P-Rb),细胞凋亡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半胱天冬酶(Caspase)-3、cleaved-Caspase-3、Caspase-7、cleaved-Caspase-7、cleaved-PARP-1),抗凋亡蛋白表达增加(Bcl-2、Bcl-xl),DSB标志蛋白表达下调(γH2AX),DNA修复蛋白表达显著增加(Ku70、Ku80、DNA-PKCs),这些变化在ShRNA组细胞中全部逆转;(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接受放疗后,HIF-1α组瘤体生长快、体积大、质量大,而ShRNA组瘤体对射线辐照的敏感性明显改善,瘤体体积显著缩小[(5.87E+ 07 ±8.58E +06) pho/sec与(7.15E+ 06±1.17E+06) pho/sec,P=0.000 3,21d-LNCaP;(380.8±75.7) mm3与(81.1±18.2)mm3,P< 0.000 1,21 d-C4-2B]、瘤体质量明显降低(0.36±0.05)g与(0.10 ±0.06) g,P =0.017 5,21 d-LNCaP;(0.65 ±0.14)g与(0.29 ±0.09) g,P=0.022 1,21 d-C4-2B).结论 HIF-1 α诱导β-catenin核易位,进而促使细胞DNA修复能力、增殖能力及抗凋亡能力增强,终导致PCa获得放疗抵抗特性.
作者:罗勇;李明川;赵佳晖;韩毅力;林云华;王永兴;姜永光;陆群;兰玲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结合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系统,分析影响前列腺再次穿刺活检结果的临床病理因素,建立预测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第一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前列腺再次穿刺活检病例资料共231例,根据PI-RADS v2评分系统对前列腺可疑病灶进行评分,对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图形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231例前列腺再次穿刺活检患者中,有临床意义肿瘤的检出率为25.5%(59/2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直肠指检及PI-RADS v2评分是有临床意义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在诊断有临床意义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为0.927(P<0.001).校准图形显示模型在预测有临床意义肿瘤风险上表现出较好的预测符合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结合PI-RADS v2后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结论 结合PI-RADS v2评分系统建立前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明显提高,可以提高前列腺再次再次穿刺时有临床意义肿瘤风险的检出,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及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
作者:黄聪;宋刚;王鹤;纪光杰;陈宇珂;何群;周利群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接受化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22例不可切除/转移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9 ~87(62.4±10.1)岁,其中男130例,女92例.分析一线化疗前后患者血肌酐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及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后血肌酐水平较前中位升高1.5 μmol/L,eGFR较治疗前略改善,中位升高0.5ml·min-1·(1.73m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接受含顺铂治疗方案的149例患者化疗后平均血肌酐升高1.31 μmol/L,而平均eGFR改善0.14 ml· min-1·(1.73 m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8,P=0.745)、一线接受含顺铂方案化疗(OR=0.95,P=0.893)并未增加化疗后肾功能下降的风险;手术至一线化疗的时间间隔超过1年则化疗所致肾功能下降的风险有降低趋势(OR =0.54,P=0.196),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COG PS)评分≥1分(OR =1.81,P=0.131)、治疗前贫血(OR=1.14,P=0.764)以及一线化疗周期数超过4个(OR=1.41,P=0.398)有导致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增加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肾切除术者(OR =3.06,P=0.089)化疗后发生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展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接受全身化疗,特别是含顺铂方案的化疗,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接受肾切除术可能会增加化疗后肾功能下降的风险,但是如果治疗前进行充分评估,采取包括水化、密切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作者:李旭;盛锡楠;迟志宏;崔传亮;斯璐;毛丽丽;唐碧霞;连斌;王轩;鄢谢桥;李思明;白雪;周莉;孔燕;代杰;郭军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慢性腹泻3个月,腹痛伴血便1个月余”于2017年9月12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诊治.入院前3个月患者出现腹泻,每日稀便3~4次,无脓血,曾于外院行结肠镜提示升结肠至乙状结肠轻度黏膜水肿,未见糜烂、溃疡.自服止泻药无效.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脐周绞痛,疼痛数字评分为5分,伴排褐色血便约500 ml,里急后重,无发热、呕吐、黑朦等,便后腹痛好转.次日始排血水样便20~30次,每次20~50ml.
作者:李全晓;黄璨;章里西;吕红;张卉;杨爱明;李骥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素对游离脂肪酸(FFAs)诱导肝细胞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为研究对象,脂质体转染Toll样受体4(TLR4) siRNA,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给予FFAs、雷公藤红素干预,未处理的HepG2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TLR4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p65,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各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0.5 mmoL/L FFAs处理24 h,油红O染色镜下可见HepG2细胞内大量红色脂滴,0.5 μmol/L雷公藤红素干预后红色脂滴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FAs组TLR4及下游炎症介质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FFAs组相比,TLR4siRNA和雷公藤红素均有效抑制TLR4蛋白表达(0.69 ±0.14,1.63 ±0.12比2.46 ±0.23,均P<0.01),并使下游炎症介质MyD88(1.21 ±0.12,1.35 ±0.18比1.62 ±0.19)、NF-κBp65(1.69±0.14,1.54±0.36比2.19 ±0.47)、IL-1β(1.51±0.16,1.45 ±0.38比1.82 ±0.27)、TNF-α(1.60±0.14,1.41 ±0.29比1.88 ±0.19)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与FFAs+ TLR4 siRNA相比,FFAs+ TLR4siRNA+雷公藤红素联合应用组MyD88(1.09 ±0.23比1.21 ±0.12)、NF-κBp65(1.24 ±0.20比1.69 ±0.14)、IL-1β(1.28 ±0.31比1.51 ±0.16)、TNF-α(1.10 ±0.29比1.60 ±0.14)表达进一步减少(均P<0.01).结论 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是雷公藤红素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之一.
作者:韩丽萍;孙蓓;谢云;陈莉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患者男,52岁,自由职业,主因“发热3个月,多尿、多饮2个月”于2017年7月14日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患者于2017年4月27日因发热、尿少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肌酐799.6 μmol/L,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抗感染、血液透析等对症治疗后,发热、尿少症状缓解,复测血肌酐253.3μmol/L.5月21日出现多尿、多饮症状,每日饮水量4000~5 000 ml,尿量4 000 ~6 000 ml,当地医院考虑肾功能衰竭多尿期,给予对症处理,效果欠佳.逐渐出现纳差、恶心、乏力、怕冷、性欲减退症状.6月15日当地查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3.23 pmol/L(参考值:3.54 ~6.57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5.43 pmol/L(参考值:11.40~23.20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156 mU/L(参考值:0.510 ~4.940 mU/L);性激素检测:睾酮1.06 nmoL/L(参考值:8.20~27.0 nmol/L),黄体生成素(LH) <0.07 U/L(参考值:1.48~9.40 U/L),卵泡刺激素(FSH)0.45 U/L(参考值:1.40 ~ 17.80 U/L);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垂体变薄,呈轻度强化,考虑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给予泼尼松5 mg/次,2次/d口服,1周后左甲状腺素钠片50 μg/次,1次/d口服,恶心、乏力、怕冷症状减轻,仍有多尿、多饮症状,每日尿量4 000 ~5 000 ml,饮水量3 000~4000 ml,为明确多尿病因收住我科.既往史:1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未治疗,4月21日因口干头晕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22.3 mmol/L,给予“重组人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改善后逐渐减量至停用,胰岛素共使用半个月,停用后监测空腹血糖4~5 mmol/L,餐后2h血糖5~7 mmol/L.
作者:司芹芹;罗说明;戴如春;周智广 刊期: 2018年第32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常见的良性疾病.BPH患者中,约30%的患者将发展至进展期,约40%的进展期BPH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治疗,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进展期BPH的有效手段.多数前列腺电切术需要切除前列腺部尿道的尿路上皮.
作者:雷琳;安凌悦;罗光恒;田野;孙兆林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YMP)的基因遗传变异对R0切除术后结直肠癌(CRC)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35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CRC患者.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TYMP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及TYMP基因表达测定,并对纳入研究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位于上游区域的5633C>T位点和预后有关联.TYMP基因的5633C>T位点在CRC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CC型149例(63.40%),CT型73例(31.06%),TT型13例(5.54%),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1,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313).单变量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携带突变基因的CT/TT型患者和野生型CC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5.8和4.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经过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之后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较好的预后影响意义依然存在(HR =0.67,P =0.015).另外,进一步在87例癌组织标本的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突变的CT或TT型患者相对于野生型的CC型患者,癌组织中TYMP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5633C>T位点CT/TT型患者3级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CC型的患者(33.72%比20.13%,OR=1.68,P=0.021).结论 TYMP基因5633C>T位点可能通过影响TYMP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接受辅助化疗的CRC患者的预后.
作者:杜雅冰;张腾飞;崔抗;靳水玲;席颖;马望 刊期: 2018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对社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RSA)情况的调查,探讨CO-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的97例社区金黄色葡萄球菌(COS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专家咨询、文献及实际工作经验,终确定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分离的97例COSA中,CO-MRSA检出率为21.65%(21/97),药敏结果显示:CO-MRSA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比较严重,耐药率均超过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3个月应用抗菌药物及1年内有过住院病史是影响MRSA的独立危险因素;近3个月应用抗菌药物MRSA感染率为57.89%(11/19);1年内有过住院病史MRSA感染率为48.28%(14/29);两种危险因素的OR值分别为10.006 (95% CI:2.200~45.519,P=0.030)、11.519(95% CI:2.405~55.177,P=0.002).结论 多数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敏感,但CO-MRSA呈多重耐药且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多重耐药MRSA的产生.
作者:沈跃云;叶丽艳;张永轻;宋林键;赵乾;罗燕萍;张樱 刊期: 2018年第32期
诱导痰技术是通过高渗盐水雾化吸入促使患者产生、排出足够痰液的一种无创性诊断和检测方法.诱导痰来自下呼吸道,不易受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能更好地代表肺部病理生理学特征[1].在21世纪初,诱导痰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还比较单一,主要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这两个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2-3].以往大量研究主要通过检测诱导痰中的炎症细胞计数和炎症因子水平,评估气道炎症的类型和水平.然而,随着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技术和知识更新以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飞速进展,近年来诱导痰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现对近10年诱导痰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发现、新技术和拓展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缪体伟;毛兵;肖威;汪涛;陈俊;付娟娟 刊期: 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