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雅;温中梅;王丽辉;朱英杰;彭丽萍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患儿已知基因的新生点变异.方法 收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120例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患儿,采用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进行遗传病因诊断,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对基因变异解读的指南,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测序数据,结合患儿的表型,对明确或疑似致病性基因变异采用Sanger测序方法进行验证及父母传递分析,同时对新生点变异患儿的致病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分子信号通路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患儿中发现23例携带明确致病性新生点变异,新生点变异发生率为19.2%,23例患儿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个月~6岁6个月.早发性癫痫脑病5例,精神发育迟滞5、6、8、19、20、22、39型各1例,Weill-Marchesani综合征2型1例,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1例,Coffin-Siris综合征2例,Rubinstein-Taybi综合征1例,GLUT1缺陷综合征1例,Rett综合征1例,心面皮肤综合征3型1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1例,胼胝体局部发育不全1例,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1例,其中共发现了20种新突变.对其中6例新生点变异的携带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样本进行基于扩增子的深度测序,均未发现体细胞变异.20个致病基因主要参与染色质重塑、转录调控、自噬体装配、MAPK信号通路、DNA甲基化、钾离子及钠离子转运、细胞骨架装配及骨骼肌发育等,显著富集于以下几个生物学过程:Ras信号通路、转录因子结合及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等.结论 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病因复杂,有害的新生点变异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核心家系的目标外显子组捕获测序有助于患者的明确诊断和更多基因的发现.
作者:高志杰;姜茜;陈晓丽;陈倩;姬辛娜;毛莹莹;冯硕;董静静;许克铭 刊期: 2018年第42期
患者男,37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咳嗽为阵发性,痰多为黄痰,量不多,间断出现痰中带血,量不多,色鲜红,偶为暗红,胸闷症状较轻,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院外反复行抗感染、止咳等对症治疗2个月,症状无明显缓解.既往15年前于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行右侧腹股沟部神经鞘瘤切除术,5年前于中国医科大学行膀胱后壁神经鞘瘤切除术,无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家族史.患者间断饮酒15年,约2次/周,250g/次;否认吸烟史.
作者:袁静雅;温中梅;王丽辉;朱英杰;彭丽萍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44岁,因“双耳听力下降、流脓1个月余,发热、咳嗽咳痰20余天”于2017年12月9日急诊人院.诉2017年10月中旬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头痛、发热,体温38.5℃,伴畏寒、寒战,咳嗽、咳黄脓痰,痰不易咳出,有臭味,继而双耳出现流脓,为黄绿色脓液,黏稠,量不多,伴疼痛,无咯血、盗汗、胸闷、胸痛等不适,至当地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抗感染治疗无好转转至上级医院耳鼻喉科,血常规:白细胞17.3×109个/L,中性粒细胞0.850.C反应蛋白> 200 mg/L,左耳脓性分泌物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胸部CT检查考虑两肺感染并多发脓肿形成;鼻咽部磁共振:(1)鼻咽部肿块,建议增强扫描进一步检查;(2)两侧中耳乳突炎;(3)筛窦鼻黏膜增厚,蝶窦积液.
作者:梁毅;姚璐;张建全;钟小宁;何志义;白晶;邓静敏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目的 观察高磷血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失功再次手术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后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失功再次手术患者136例,男73例,女63例,年龄(57.7±16.1)岁,术后随访3年,随访结束共118例患者,依据内瘘通畅性分为失功组(38例)和通畅组(80例),依据患者随访期间平均血磷水平分为高血磷组(> 1.78 mmol/L,53例)和非高血磷组(≤1.78 mmol/L,65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高血磷组和非高血磷组内瘘的再次通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内瘘再次通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失功组患者血磷水平高于通畅组[(1.87±0.42) mmol/L比(1.65±0.39) mmol/L,P=0.008],高血磷组患者内瘘3年再次通畅率低于非高血磷组患者(42.2%比60.4%,P=0.009).血磷>1.78 mmol/L(RR=2.527,95% CI:1.272~5.023,P=0.008),糖尿病(RR=2.667,95%CI:1.339~5.313,P=0.005),C反应蛋白>5 mg/L(RR=2.749,95%CI:1.324~5.710,P=0.007)是影响内瘘再次通畅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磷血症是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再次手术后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敏;卢方平 刊期: 2018年第42期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营养不良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2008年国际肾脏营养和代谢学会提出新概念即“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以反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状态.蛋白质能量消耗是指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摄人不足、机体需求增加或营养额外丢失,引起蛋白质和(或)能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出现的营养缺乏状态.
作者:张琴;刘健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目的 探讨微RNA(miR)-221诱导PC-9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慢病毒空载对照(LV-NC)和LV-miR-221转染PC-9细胞并建立细胞稳转株PC-9/NC和PC-9/miR-221.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稳转细胞株中miR-221的相对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吉非替尼(0~4 μmol/L)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吉非替尼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酶激活因子-1(APAF-1) mRNA和APAF-1蛋白相对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APAF-1与miR-221的关系;Western印迹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磷酸化(p-EGFR)和APAF-1、剪切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PC-9/NC细胞中miR-22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PC-9/miR-221细胞[(1.00±0.082)比(40.24±0.017)] (P<0.01);PC-9/NC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显著低于PC-9/miR-221细胞[(IC50 =0.1 μmol/L)比(IC5o >4 μmol/L)](P<0.05);PC-9/NC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PC-9/miR-221细胞[(33.42±4.28)%比(10.27±1.12)%](P<0.05);PC-9/NC细胞中APAF-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C-9/miR-221细胞中[(1.000+0.069)比(0.701±0.072)] (P <0.05),PC-9/NC细胞中APAF-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PC-9/miR-221细胞.共转染荧光素酶质粒pmir-REPORT-APAF-1-wt和miR-221a模拟物后,miR-221a抑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转染miRNA阴性对照组(P<0.01);吉非替尼均可下调PC-9/NC和PC-9/miR-221细胞中的p-EGFR,PC-9/miR-221细胞中APAF-1、Cleaved-caspase-3蛋白明显低于PC-9/NC细胞,吉非替尼上调PC-9/NC细胞中的APAF-1、Cleaved-caspase-3等促凋亡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9/miR-221细胞(P<0.05).结论 miR-221可能通过下调APAF-1的表达诱导PC-9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
作者:高园园;康小红;王颖;赵可雷;王亚楠;寇卫政;苗战会;路平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Bp)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以泰国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是两大流行区.在地处热带的发展中国家,类鼻疽是潜在的新兴传染病,中国南部被认为是类鼻疽病的高发流行区,由于交通的便利、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国内其他省份也相继有类鼻疽的报道.类鼻疽有“似百样病”之称,在临床表现、病理和影像学特征上都与结核极为相似,特别是肺部感染时,与肺结核极为相似,在结核病的高发区正确诊断类鼻疽的难度较大;神经系统感染类鼻疽时可被误诊为恶性肿瘤[1];皮肤软组织感染还易被误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因此类鼻疽常被漏诊,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另外,Bp对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西林、一和二代头孢、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等天然耐药,喹诺酮类抗生素虽然在体外具有轻微的抗菌活性,但治疗失败率较高,因此对于类鼻疽的治疗,所选择的药物种类有限,目前国内药敏试验参照的标准为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该标准中,针对Bp的抗生素仅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多西环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2].此外,人感染类鼻疽的死亡率在30%~80%不等,且即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类鼻疽还有较高的复发率[3],为避免复发,需要长疗程治疗.现将类鼻疽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华;黄东良 刊期: 2018年第42期
一、定义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或严重心理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胃肠道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可使原有疾病的程度加重及恶化,增加病死率.因而,预防SU是救治危重症患者不可忽视的环节.SU在内镜下可表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
作者:柏愚;李延青;任旭;李兆申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目的 分析IgG4相关性肺疾病(IgG4-RL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12月-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诊断的13例IgG4-RLD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基本临床资料、影像、血清IgG4水平、病理学资料、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13例IgG4-RLD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1±14.8)岁.临床表现多样,10例出现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咳嗽9例、咳痰6例,咯血6例,胸闷2例,气喘2例;12例合并多器官受累.胸部CT表现为实性结节团块型9例,圆形磨玻璃型1例,肺泡间质型3例,支气管血管束型3例,以实性结节团块型为主,纵隔及双侧肺门肿大淋巴结10例.13例患者血清IgG4水平均升高,为(7.92±13.98)g/L.受累肺组织具有高度相似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且合并纤维化,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10 ~320个/高倍视野),IgG4阳性浆细胞/IgG阳性浆细胞>40%.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经治疗后10例病情缓解,3例病情进展,无死亡病例.结论 IgG4-RLD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病变常可累及多个器官,血清IgG4升高及肺组织病理特征性异常有助于确诊;糖皮质激素可作为初治IgG4-RLD的首选治疗.
作者:吴明;王璐;纪元;尚果果;洪群英 刊期: 2018年第42期
天然果糖存在于成熟的水果、蜂蜜及胡萝卜、洋葱、甜土豆、辣椒粉等少量蔬菜中.此外,植物中普遍存在的蔗糖也会分解转化为果糖.果糖是人类食物中的主要成分,以肝脏代谢为主,代谢后成为糖酵解或糖异生的底物.由于果糖不增加空腹血糖水平,不需要胰岛素代谢,因此,静脉给予可有效改善糖尿病酮症.20世纪60年代起果葡糖浆作为糖的替代品大量进入食品工业,导致人均果糖摄入量大大增加,即高果糖饮食.然而,随后的研究发现,高果糖饮食可升高血浆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尿酸等水平,诱发心、脑、肾及血管疾病.近来研究揭示,高果糖饮食所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可能与肠道微生态异常、肠道屏障破坏和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为此,本文将重点阐述果糖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
作者:杜怡;贾洁爽;袁伟杰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目的 探讨低甲状旁腺素(PTH)血症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在贵州省11家血透中心行MH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指标,并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及物理测量.根据患者血PTH水平将其分为低PTH组(<150 ng/L)、PTH达标组(150 ~300 ng/L)、高PTH组(>300 ng/L),根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ISRNM)制定的PEW诊断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PTH血症与MHD患者PEW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研究终纳入873例患者,其中男488例,女385例,年龄55.0(44.0,67.0)岁,透析龄31.0(17.0,54.0)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调整模型中,低PTH与PEW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低PTH组发生PEW的风险是高PTH组的2.12倍(95% CI:1.26~3.54,P=0.004);调整性别、年龄后,低PTH组PEW的发生风险是高PTH组的2.09倍(95% CI:1.23 ~3.52,P=0.006);进一步调整高血压、糖尿病后,低PTH组仍与PEW发生风险相关,且低PTH组PEW发生风险是高PTH组的2.02倍(95% CI:1.04~3.90,P=0.037);PTH达标组与高PTH组相比,PEW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PTH血症与MHD患者PEW发生风险相关,低PTH血症在评估MHD患者PEW发生风险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苏凤籼;吴静;周朝敏;李倩;胡杉杉;林鑫;达静静;查艳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目的 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尝试探索血清CD147水平对于颈动脉IPH诊断价值,寻求IPH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 纳入自2014年4至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共68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的血清样本.使用3.0TMRI结合8通道颈动脉体表线圈扫描颈动脉,通过斑块成分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后处理,定性定量斑块内的脂质、IPH、钙化成分以及纤维帽的完整性,结合血清CD147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结果 血清CD147在存在IPH组(5 510.1 ng/L)较不存在IPH组(4 648.0 ng/L)更高(P=0.04).血清CD147与颈动脉斑块内脂质、IPH、钙化的定量参数及纤维帽破裂均无显著相关性.使用他汀类药物较不使用时,血清CD147更低(4 914.0与5 926.7,P<0.01).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清CD147呈正相关.在男性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干预下,血清CD147对颈动脉IPH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UC =0.81,P=0.04,95% CI0.62~0.99).结论 血清CD147可能成为IPH的血清学标志物,对特定人群的颈动脉IPH存在诊断价值.
作者:郭文城;崔梅;王寻;陶虹月;余波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目的 探索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经右侧入路完成胰腺上方胃系膜完整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分析.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共154例,年龄>18岁,数字随机分入试验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55±8.5)岁]和对照组[(76例,男38例,女38例;年龄(54±9.6)岁].试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由同一医疗组进行手术,在胃癌根治的基础上,试验组行经右侧的胰腺上方胃系膜的完整切除,对照组行经左侧的胰腺上方胃系膜的完整切除,比较两组之间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及3年无瘤生存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25±3.6)与(24.6±3.9)个]、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及3年无瘤生存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手术时间[试验组(155.4±59.2)min,对照组(175.6±51.2) min],术中出血量[实验组术中出血量(56.3±23.1) 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9.3±30.1)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基础上,施行经右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完整切除是安全的,且二者短期疗效相当,但经右侧人路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显示出优势.
作者:闵江;钱昆;吴晓醒;王子卫;张伟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目的 探讨内脏肥胖替代性指标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HW)表型、内脏肥胖指数(VAI)、脂肪堆积产物指数(LAP)与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7月-2017年9月贵州省11家血液透析中心9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测量身高、干体重、腰围,查阅病历收集患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HW表型、VAI、LAP与透析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相关性,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AIP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961例MHD患者,男585例、女376例,年龄18~90(56.08±15.42)岁.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AI(男性:r=0.82,女性:r=0.84)、LAP(男性:r=0.73,女性:r=0.74)、有HW表型(男性:r=0.62,女性:r=0.63)与AIP呈正相关(均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体质指数(BMI)等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后,VAI(男性:β=0.77,女性β=0.82)、LAP(男性:β=0.73,女性,β=0.73)是AIP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01).结论 VAI、LAP独立于BMI及年龄、吸烟等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MHD患者AlP呈正相关性.
作者:何平红;闵亚丽;周朝敏;佟小雅;林鑫;李倩;查艳 刊期: 2018年第42期
骨髓衰竭性疾病(bone marrow failure,BMF)是一组由于造血干/祖细胞损伤引起的造血功能不良为主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骨髓衰竭疾病主要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等,共同表现为进行性、持续性的骨髓衰竭,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难治性贫血.本共识主要介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在获得性骨髓衰竭疾病中的治疗应用.
作者: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 刊期: 2018年第42期
目的 探讨来源于DNA的氧化产物8氧化脱氧鸟苷(8-oxo-dGsn)和来源于RNA的8氧化鸟苷(8-oxo-Gsn)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肾内科的146例CKD患者,年龄21~88(56.43±16.79)岁,其中男70例,占47.95%,CKD 1~5期分别为30、30、31、30、25例,收集空腹血及晨尿.应用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串联质谱(ID-LC-MS/MS)定量测定所有患者血浆和晨尿8-oxo-dGsn、8-oxo-Gsn水平.结果 CKD 1~5期患者尿8-oxo-Gsn/Cr分别为(3.07±1.07) μmol/mol、(3.42±1.34) μmol/mol、(3.72±1.47) μmol/mol、(3.90±1.93) μmol/mol、(3.75±2.26) μmol/mol,其中CKD 4期患者尿8-oxo-Gsn含量高于其他4期(均P<0.05);CKD 1~5期患者血/尿8-oxo-Gsn分别为0.02±0.02、0.03±0.02、0.06±0.04、0.10±0.05、0.34±0.03,CKD4~5期患者明显升高,以5期升高更明显(均P<0.05).8-oxo-Gsn与肾功能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血8-oxo-Gsn与血肌酐相关系数r=0.629(P<0.001),尿/血8-oxo-Gsn与eGFR相关系数r =0.799(P <0.001),血/尿8-oxo-Gsn与血/尿肌酐相关系数r=0.888(P <0.001).随着年龄增长,CKD患者RNA氧化增加,≥60岁患者尿8-oxo-Gsn明显升高(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oxo-Gsn仅与血肌酐有相关性(β=0.656,t=8.275,P<0.001).结论 RNA氧化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疾病进展,RNA氧化加重.血/尿8-oxo-Gsn的显著升高对终末期肾脏病有评价意义.
作者:徐冷楠;赵班;王海涛;蔡剑平;毛永辉 刊期: 2018年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