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云;王卫
目的 探讨观察慢性牙周炎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碘甘油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的菌斑指数分别为(1.72±0.11)、(1.69±0.12),治疗后分别为(1.24±0.13)、(0.78±0.14);治疗前的牙龈指数分别为(2.78±0.34)、(2.69±0.32),治疗后分别为(1.78±0.53)、(0.95±0.28);治疗前的牙周袋深度分别为(5.45±0.36)mm、(5.36±0.41)mm,治疗后分别为(2.98±0.64)mm、(2.12±0.33)mm.两组治疗前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治疗方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谢兰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护理效果以及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分别为(82.11±6.20)、(80.46±4.56)、(81.80±5.3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5±6.05)、(70.48±4.68)、(72.46±4.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胃溃疡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究早期经口进食进行肠内营养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经口进食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对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1.02±1.32)d、症状恢复时间(10.01±1.28)d均短于对照组的(28.59±1.35)、(15.68±1.98)d,血清白蛋白(39.23±1.35)g/L高于对照组的(31.22±1.41)g/L,治疗费用(3.02±0.28)万元低于对照组的(5.22±0.68)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经口进食进行肠内营养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能够使其营养状态得到改善,还能使其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下降,值得研究.
作者:杨蕾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为了减少尿管相关性胸闷的误诊率,提高对尿管相关性胸闷的认识,回顾性分析本院误诊的3例尿管相关性胸闷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误诊原因,吸取误诊教训.3例尿管相关性胸闷患者中,2例误诊为心力衰竭(心衰)加重,1例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经相应治疗后效果良好,对原有疾病均没有明显加重.因此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鉴别诊断,尤其对各种疾病导致的不同程度智力障碍且不能准确表达身体不适的老年导尿患者,注意其尿量、尿色、体外尿管有无变化,尽量减少尿管相关性胸闷的误诊.
作者:姜大海;陈洪港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RNA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AT)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00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采取RNA实时扩增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并选择痰菌培养及痰涂片进行比较,鉴定阳性菌株.结果 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RNA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出结核病患者阳性133例,涂阳患者61例,涂阴72例,敏感度为72.68%,特异度为98.62%.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的符合率为86.75%,显著高于痰分枝杆菌的培养(69.75%)和痰抗酸杆菌涂片(67.5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其中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的3例非阴性阳性,涂片均为阳性.183例诊断结果为肺结核的患者中,涂阳培阳患者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检出率为100.00%,涂阴培阳患者检出率为78.95%,涂阴培阴患者检出率为56.00%,涂阳培阴患者检出率为40.00%.结论 RNA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在检测肺结核病具快速、便捷、经济和高敏感度等特点,该方法值得在临床的结核筛查中进行应用.
作者:柴国祥;韩斌孝;孙建军;章国平;杨永红;王磊;牛晨霞;李兴芳;徐英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分析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1P1)激动剂SEW-2871促进胃癌的进展研究.方法 28只产生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使用SEW-2871进行预处理,采用选择性S1P1激动剂激活S1P1信号传导,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使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评估肿瘤细胞的趋化因子表达,使用Transwell小室评估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迁移.分析选择性S1P1激动剂在肿瘤细胞中趋化因子的表达,评价选择性S1P1激动剂对SEW-2871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调控作用.结果 SEW-2871处理的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受损,与处理前的小鼠模型相比抗肿瘤的作用要弱,但经过S1P1特异性激动剂对T淋巴细胞抗肿瘤的调控作用,鞘氨醇-1-磷酸(S1P)0.1~2.5μmol/L作用于T淋巴细胞6.0 h,可促进细胞活化,且呈现量效关系,在S1P 1.0μmol/L剂量时作用效果达到峰值.对小鼠模型在使用S1P1特异性激动剂前,T淋巴细胞受损的比例为32.8%,在使用S1P 1.0μmol/L预处理细2.0 h后,T淋巴细胞受损的比例下降到了14.6%.结论 S1P1激动剂可以促进细胞存活,提高TIL的抗肿瘤功能.
作者:黄波;周玉静;郭枫;肖丽丽;赵春娜;李林;张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96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PTCD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及疼痛状况,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VAS及SD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0,P<0.05).结论 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玉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实施多样性护理方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影响.方法 6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样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用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均高于本组预测前,且观察组QOL评分(7.48±1.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1±2.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方式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用药依从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Barthel指数和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63±0.24)分,低于对照组的(2.46±0.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40,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46.72±8.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1±5.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02,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8.92±1.32)分高于对照组的(11.24±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57,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可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雨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28、23.295、15.493,P=0.000、0.000、0.000<0.05).观察组术前IPSS评分为(25.48±3.41)分、术后IPSS评分为(8.12±2.64)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IPSS评分为(26.51±3.43)分,术后IPSS评分为(8.26±2.81)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IPS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7,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可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且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颜春屹;郭凤鸣;陈桂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老年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每隔5 min唤醒1次,达到拔管指征后拔管;观察组行麻醉深度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各项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29.33±2.44)min长于对照组的(24.69±2.76)min,拔管时BIS值(96.11±3.46)大于对照组的(88.64±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8、7.789,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2、0.418,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遗忘、低血氧症发生率分别为12.00%、8.00%,均低于对照组的36.0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4.500,P<0.05).结论 针对老年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行麻醉深度监测意义重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蒋晶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拟行外科矫治手术患儿,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各25例.Ⅰ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Ⅱ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Ⅲ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术后镇痛,Ⅳ组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进行镇痛.比较四组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带气管导管时间、拔管后0.5 h血气分析值及乳酸(LAC),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组1、6、12、24、48 h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带气管导管时间、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Ⅰ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评分分别为(2.34±0.47)、(2.31±0.37)、(2.12±0.36)分,Ⅱ组分别为(3.79±0.49)、(3.61±0.51)、(3.37±0.47)分,Ⅲ组分别为(3.84±0.48)、(3.80±0.44)、(3.79±0.45)分,Ⅳ组分别为(4.96±0.81)、(4.87±0.84)、(4.79±0.72)分;术后第1~3天Ⅰ组FLACC评分均低于Ⅱ、Ⅲ、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Ⅰ组Ramsay评分均高于Ⅱ、Ⅲ、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的基本原则为既可术后早期迅速拔管,又可确保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其中术后镇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有效、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粤;吴涯雯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128层CT多平面重组(M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全腹CT平扫,进行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等多平面重建,观察分析其结果.结果 5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具体影像学诊断结果如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表现为阑尾充血、水肿、阑尾增粗,部分腔内可见脓性粘液;阑尾增粗直径>6 mm,其内见粪石、积气,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术前常规全腹CT平扫横轴位确诊的阑尾炎7例,另外2例阑尾与盲肠及小肠分界不清,难于辨别,经多平面重组多方位观察确诊;1例将增粗阑尾误认为小肠,经多平面重组发现其未与小肠相延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增粗阑尾.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CT表现为阑尾增粗,直径7~12 mm,阑尾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阑尾壁增厚(>3 mm),阑尾腔内出现积脓,阑尾腔内不连续气体征象,且混杂气体征.18例患者中,阑尾腔内积液伴积气14例,阑尾粪石10例,均见阑尾周围脂肪脂肪条纹征,阑尾肠系膜周围间隙模糊,密度增高及索条影.③急性坏疽性和(或)穿孔及阑尾脓肿22例.坏疽性阑尾炎腔内压力增大,易发生穿孔,22例中15例阑尾穿孔,其中11例阑尾明显扩张,结构不清;2例阑尾正常结构消失,回盲部见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结肠旁沟见积液;2例阑尾外侧见气体影.结论 128层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病变阑尾及周围情况,是一种无创性、价值极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许允发;孙雪莲;王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头溢液性疾病的价值、乳头溢液原因、乳腺导管疾病X线特征、乳腺导管癌的早期X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6例乳头溢液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腺导管正常29例,乳腺导管扩张61例,乳腺导管增生并炎症34例,纤维囊性变56例,乳头状瘤96例,其中多发16例,微小乳头状瘤12例,乳腺癌18例,其中乳腺导管癌5例、小叶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结论 选择性乳导管造影是诊断乳头溢液性疾病简便、实用、准确的检查方法;杯口征、半圆征、多分支粗细不均、牵拉扭曲是导管内良性病变的X线特征;乳腺导管残缺、边缘不规则、僵直、鼠尾征,截断征、结构骤集、潭湖征、簇状微钙化是乳腺导管癌的早期X线表现.
作者:郜玉书;王鹏飞;朱建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消化道息肉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传统组与内镜组,各42例.传统组行传统直接息肉切除术治疗,内镜组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传统组患者治愈33例,无效9例,治愈率为78.6%;内镜组患者治愈40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95.2%;内镜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6±5.9)min、(47.2±9.3)ml,内镜组分别为(25.8±4.1)min、(10.5±2.6)ml,内镜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2/42),明显低于传统组19.0%(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息肉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较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傲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证实为肠球菌感染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分布特点,并统计肠球菌耐药性分析结果.结果 2017年肠球菌感染率明显高于2016年,且2016年肠球菌感染几率排名前五的科室分别为儿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妇科、骨科,2017年肠球菌感染几率排名前五的科室分别为儿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共分离出172株肠球菌,肠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83.14%、82.56%、81.40%、73.26%、72.09%.结论 肠球菌感染有所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对肠球菌感染患者尽量选择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等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以改善疗效.
作者:王胜;李仁杰;朱敏;张秀香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指标[酸碱度(pH)、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2,P=0.0456<0.05).治疗后,观察组HR、RR、PH、SaO2、PaCO2、Pa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753、6.0957、9.4780、3.0465、3.5686、3.2481,P<0.05).结论 在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大医护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作者:叶品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溃疡的愈合质量及复发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合并Hp感染.两组患者均进行抗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复发情况、Hp根治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S期溃疡愈合率、Sc期溃疡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6.7627,P=0.0290、0.0009<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4,P=0.0373<0.05).观察组患者Hp根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0,P=0.0455<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0,P=0.0455<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单纯抗Hp治疗溃疡愈合质量较差,且溃疡复发率较高,治疗效果不佳,要重视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作者:郭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14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患儿施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施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肺部功能改善情况、症状与体征消除耗时.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1 s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0.96±0.29)L、(92.37±22.47)%、(1.05±0.28)L均高于对照组的(0.85±0.34)L、(81.96±21.54)%、(0.91±0.2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鸣音消除耗时、咳痰消除耗时、肺部湿啰音消除耗时、气喘舒缓消除耗时分别为(3.73±2.36)、(5.47±2.35)、(5.15±2.34)、(2.24±1.46)d均短于对照组的(5.38±2.43)、(7.25±3.18)、(6.69±3.27)、(3.92±1.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优良,可以快速地舒缓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行与运用.
作者:牛新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5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焦虑抑郁情绪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能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作者:潘亚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