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应用价值

蒋晶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 全身麻醉, 恢复期, 应用价值, 老年
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老年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每隔5 min唤醒1次,达到拔管指征后拔管;观察组行麻醉深度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各项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29.33±2.44)min长于对照组的(24.69±2.76)min,拔管时BIS值(96.11±3.46)大于对照组的(88.64±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8、7.789,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2、0.418,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遗忘、低血氧症发生率分别为12.00%、8.00%,均低于对照组的36.0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4.500,P<0.05).结论 针对老年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行麻醉深度监测意义重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老年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每隔5 min唤醒1次,达到拔管指征后拔管;观察组行麻醉深度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各项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29.33±2.44)min长于对照组的(24.69±2.76)min,拔管时BIS值(96.11±3.46)大于对照组的(88.64±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8、7.789,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2、0.418,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遗忘、低血氧症发生率分别为12.00%、8.00%,均低于对照组的36.0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4.500,P<0.05).结论 针对老年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行麻醉深度监测意义重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蒋晶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小胰腺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小胰腺癌患者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小胰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应用MRI进行诊断,比较两组准确率以及病灶大小检出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确诊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大小检出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胰腺癌患者应用MRI诊断,与CT诊断相比较,准确性更高,可以更加清晰的对病灶大小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石珍;王晓华;王立群;魏俊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先兆流产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研究

    目的 研究合并绒毛膜下血肿(SCH)先兆流产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方法 60例妇科住院的患者,将30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者作为A组,30例正常妊娠要求终止妊娠者作为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Th1细胞因子TNF-α(4.577±0.129)pg/ml、IL-2(0.853±0.441)pg/ml高于B组的(3.286±0.153)、(0.298±0.06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h2型细胞因子IL-4(0.571±0.054)pg/ml、IL-10(5.510±0.806)pg/ml低于B组的(2.380±0.276)、(12.424±1.89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绒毛膜下血肿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淋巴细胞因子的不平衡有关,且向Th1细胞因子的方向偏移.

    作者:陆洋;陈超;彭珊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消化道息肉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消化道息肉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消化道息肉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传统组与内镜组,各42例.传统组行传统直接息肉切除术治疗,内镜组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传统组患者治愈33例,无效9例,治愈率为78.6%;内镜组患者治愈40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95.2%;内镜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6±5.9)min、(47.2±9.3)ml,内镜组分别为(25.8±4.1)min、(10.5±2.6)ml,内镜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2/42),明显低于传统组19.0%(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息肉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较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傲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OSAHS致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 VSA)的典型特征是静息型心绞痛能被硝酸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缓解, 但临床上仍存在部分患者对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无效, 日本厚生劳动省(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MHLW)的相关研究将其定义为难治性VSA[1].尚无针对难治性VSA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且VSA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 吸烟是VSA确切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高血压与其无明显关系, 血脂异常与其关系尚未明确[2], 鲜有报告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与难治性VSA的发病有关.本院收治1例重度OSAHS致难治性VSA的患者, 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晚秋;张爱东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压疮创面创缘组织中MVD表达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压疮创面创缘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40例压疮导致受创患者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的MVD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后3、7 d,两组的MVD值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且观察组治疗后3、7 d的MVD分别为(35.61±1.26)、(43.61±1.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62±1.16)、(33.16±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压疮创面创缘组织中MVD表达有重要影响,可增强MVD表达,促使伤口尽快恢复.

    作者:白晓龙;关铁军;李宏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头溢液疾病286例分析

    目的 分析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头溢液性疾病的价值、乳头溢液原因、乳腺导管疾病X线特征、乳腺导管癌的早期X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6例乳头溢液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腺导管正常29例,乳腺导管扩张61例,乳腺导管增生并炎症34例,纤维囊性变56例,乳头状瘤96例,其中多发16例,微小乳头状瘤12例,乳腺癌18例,其中乳腺导管癌5例、小叶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结论 选择性乳导管造影是诊断乳头溢液性疾病简便、实用、准确的检查方法;杯口征、半圆征、多分支粗细不均、牵拉扭曲是导管内良性病变的X线特征;乳腺导管残缺、边缘不规则、僵直、鼠尾征,截断征、结构骤集、潭湖征、簇状微钙化是乳腺导管癌的早期X线表现.

    作者:郜玉书;王鹏飞;朱建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拟行外科矫治手术患儿,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各25例.Ⅰ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Ⅱ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Ⅲ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术后镇痛,Ⅳ组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进行镇痛.比较四组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带气管导管时间、拔管后0.5 h血气分析值及乳酸(LAC),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四组1、6、12、24、48 h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带气管导管时间、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Ⅰ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评分分别为(2.34±0.47)、(2.31±0.37)、(2.12±0.36)分,Ⅱ组分别为(3.79±0.49)、(3.61±0.51)、(3.37±0.47)分,Ⅲ组分别为(3.84±0.48)、(3.80±0.44)、(3.79±0.45)分,Ⅳ组分别为(4.96±0.81)、(4.87±0.84)、(4.79±0.72)分;术后第1~3天Ⅰ组FLACC评分均低于Ⅱ、Ⅲ、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Ⅰ组Ramsay评分均高于Ⅱ、Ⅲ、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的基本原则为既可术后早期迅速拔管,又可确保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其中术后镇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有效、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粤;吴涯雯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14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患儿施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施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肺部功能改善情况、症状与体征消除耗时.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1 s用力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0.96±0.29)L、(92.37±22.47)%、(1.05±0.28)L均高于对照组的(0.85±0.34)L、(81.96±21.54)%、(0.91±0.2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鸣音消除耗时、咳痰消除耗时、肺部湿啰音消除耗时、气喘舒缓消除耗时分别为(3.73±2.36)、(5.47±2.35)、(5.15±2.34)、(2.24±1.46)d均短于对照组的(5.38±2.43)、(7.25±3.18)、(6.69±3.27)、(3.92±1.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优良,可以快速地舒缓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行与运用.

    作者:牛新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128层CT多平面重组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128层CT多平面重组(M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全腹CT平扫,进行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等多平面重建,观察分析其结果.结果 5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具体影像学诊断结果如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表现为阑尾充血、水肿、阑尾增粗,部分腔内可见脓性粘液;阑尾增粗直径>6 mm,其内见粪石、积气,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术前常规全腹CT平扫横轴位确诊的阑尾炎7例,另外2例阑尾与盲肠及小肠分界不清,难于辨别,经多平面重组多方位观察确诊;1例将增粗阑尾误认为小肠,经多平面重组发现其未与小肠相延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增粗阑尾.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CT表现为阑尾增粗,直径7~12 mm,阑尾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阑尾壁增厚(>3 mm),阑尾腔内出现积脓,阑尾腔内不连续气体征象,且混杂气体征.18例患者中,阑尾腔内积液伴积气14例,阑尾粪石10例,均见阑尾周围脂肪脂肪条纹征,阑尾肠系膜周围间隙模糊,密度增高及索条影.③急性坏疽性和(或)穿孔及阑尾脓肿22例.坏疽性阑尾炎腔内压力增大,易发生穿孔,22例中15例阑尾穿孔,其中11例阑尾明显扩张,结构不清;2例阑尾正常结构消失,回盲部见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结肠旁沟见积液;2例阑尾外侧见气体影.结论 128层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病变阑尾及周围情况,是一种无创性、价值极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许允发;孙雪莲;王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多样性护理方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体会

    目的 分析实施多样性护理方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影响.方法 6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样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用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均高于本组预测前,且观察组QOL评分(7.48±1.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1±2.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样性护理方式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用药依从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96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PTCD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及疼痛状况,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VAS及SD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0,P<0.05).结论 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联合支架植入患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玉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0例非发酵菌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非发酵菌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150例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提取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和抗菌药物耐受实验,观察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50例患儿中,检测出188株病菌,其中148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8.7%,属于非发酵菌116株,占61.7%,包括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脓毒脑膜黄杆菌、鲁氏不动杆菌.非发酵菌不同类型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低.结论 不同类型的非发酵菌耐药性明显不同,但多对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低.在治疗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时要依据联合用药的原则,可搭配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进行治疗.

    作者:苏国云;王卫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2016~2017年肠球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证实为肠球菌感染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分布特点,并统计肠球菌耐药性分析结果.结果 2017年肠球菌感染率明显高于2016年,且2016年肠球菌感染几率排名前五的科室分别为儿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妇科、骨科,2017年肠球菌感染几率排名前五的科室分别为儿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共分离出172株肠球菌,肠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83.14%、82.56%、81.40%、73.26%、72.09%.结论 肠球菌感染有所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对肠球菌感染患者尽量选择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等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以改善疗效.

    作者:王胜;李仁杰;朱敏;张秀香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28、23.295、15.493,P=0.000、0.000、0.000<0.05).观察组术前IPSS评分为(25.48±3.41)分、术后IPSS评分为(8.12±2.64)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IPSS评分为(26.51±3.43)分,术后IPSS评分为(8.26±2.81)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IPS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7,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可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且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颜春屹;郭凤鸣;陈桂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预后与HPV感染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环形电切除术(LEEP)预后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并分析CIN病灶残留或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39例CIN行LEEP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收集HPV感染情况、临床和病理学资料,比较CIN患者LEEP前后HPV感染率,HPV持续感染与CIN残留或复发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EEP后残留或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接受LEEP的CIN患者139例,术前131例感染HPV,感染率为94.24%(131/139);术后6个月随诊监测,HPV阳性患者75例,感染率为53.96%;LEEP前后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9例接受LEEP的CIN患者,经病理检查与阴道镜检查确认病灶残留34例,复发27例,消退78例;术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率46.76%(65/139);CIN残留或复发的HPV持续阳性率与消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PV持续阳性指标预测CIN残留或复发的灵敏度为90.16%(55/61).年龄、病变程度、HPV持续感染、切缘阳性与LEEP后CIN残留或复发有关(P<0.05).切缘阳性、HPV持续感染是CIN患者LEEP后残留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IN患者LEEP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是CIN残留及复发的有效预测因子,可作为疾病监控指标;HPV持续感染、切缘阳性是CIN残留及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罗招凡;邓绍团;牛诗琼;周家宝;李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护理效果以及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分别为(82.11±6.20)、(80.46±4.56)、(81.80±5.3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5±6.05)、(70.48±4.68)、(72.46±4.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胃溃疡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L1~4)、股骨颈和Ward三角区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腰椎(L1~4)、股骨颈和Ward三角区部位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志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早期经口进食进行肠内营养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早期经口进食进行肠内营养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经口进食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对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1.02±1.32)d、症状恢复时间(10.01±1.28)d均短于对照组的(28.59±1.35)、(15.68±1.98)d,血清白蛋白(39.23±1.35)g/L高于对照组的(31.22±1.41)g/L,治疗费用(3.02±0.28)万元低于对照组的(5.22±0.68)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经口进食进行肠内营养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能够使其营养状态得到改善,还能使其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下降,值得研究.

    作者:杨蕾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胰岛素抵抗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育龄妇女生育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究胰岛素抵抗(IR)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育龄妇女生育功能的关系.方法 98例PCOS患者,根据患者抽血化验结果及IR诊断标准分为IR组(57例)和非IR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比值(G: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统计两组的正常妊娠率及不孕、流产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高于非IR组,G:I低于非I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患者不孕和流产发生率42.11%、36.84%均高于非IR组的19.51%、12.20%,而非IR组患者的正常妊娠率68.29%高于IR组的21.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可影响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干扰胚胎的着床与发育,从而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作者:王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