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应用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的效果随访观察

陈芳

关键词:冠心病, 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 效果随访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的效果随访.方法 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观察比较两组血糖、血压、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达标率.结果 研究组血糖、血压、血脂及BMI指标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与发展,减缓疾病进展.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影像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判断的可靠性,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甲状腺结节门诊患者,共123个病灶,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影像检查并按照TI-RADS分级标准对超声影像图进行分析,以此划分良恶性结节;术后对切除的病变结节做病理分析,诊断良恶性结节.结果 经超声影像检查分析良性结节85个、恶性结节38个;术后病理分析诊断良性78个、恶性45个,且超声影像反映出良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超声影像判断的结节性质信息较为可靠,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性作用,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魏兰萍;李锦;王洋;陈静;范晓燕;任长庆;于鹏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胃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及早期预后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究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早期预后情况.方法 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方案)、对照组(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方案),各50例.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比较治疗中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切口长度、各项指标和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饮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疗效可靠,术中出血量小、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泉海;李金平;温志强;郭琳;史宪杰;张志涛;鲍英涛;杨荣;赵志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8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合并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缪健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A组,另外3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特征等手术疗效指标.所有患者均随访3~4年.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A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明显高于B组;随访X线检查结果 显示,A组髋臼磨损或松动、股骨假体柄松动、假体骨溶解等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均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在穴位贴敷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体征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体检人群心电图ST-T异常联合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颈动脉硬化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ST-T异常在颈动脉硬化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9例体检科健康体检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8例)和非硬化对照组(61例).所有入选者在颈动脉检测的同时应用脉搏波速度测量系统测量baPWV和心电图,以评价baPWV联合心电图对颈动脉硬化的筛选价值.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与非硬化对照组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及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联合baPWV与心电图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baPWV与心电图ST-T异常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

    作者:徐振萍;李素珊;庞莉;梁小燕;邱晓俊;刘忠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的价值及护理方法 .方法 80例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月经改变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张艳梅;韦兰;林金;靳彩云;杨奕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护理

    目的 研究门诊患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126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退热、呕吐消失及腹泻消失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门诊秋季腹泻患儿优质护理,能够增进护患沟通、改善患儿症状、 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牛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 130例骨外伤患者,根据护理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根据心理问题进行对症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变化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干预后抑郁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外伤急诊患者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可提高诊疗效果,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患者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艳;岳艳芳;牛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研究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30例)与对照组(32例).联用组采用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来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联用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治疗7、14 d后对兴奋、冲动、情感活跃的症状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症状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杨富菊;刘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例ABO血型正反鉴定不符病例分析

    目的 加强对检测减弱的ABO血型抗原的重视.方法 针对1例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后的抗原减弱导致ABO血型正反鉴定不符,用吸收放散等试验进行鉴定,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 终确定ABO血型.综合考虑为其输注供体血型的去白洗涤红细胞.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ABO血型正反定型是否一致很重要,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输血要谨慎.

    作者:袁晓阳;陈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第1天予以氯吡格雷治疗,第2天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 d后改氯吡格雷长期维持;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至出院继续服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有4例复发5次,3例复发1次,2例第2天仍有发作,总复发9例(22.5%);4例单肢无力,3例肢体麻木,2例言语含糊,2例偏瘫,脑梗死相关症状总共发生11例(27.5%).实验组有1例复发4次,1例复发2次,2例复发1次,总复发4例(10.0%);1例(2.5%)发生偏瘫.实验组总复发率及脑梗死相关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更有效.

    作者:庞义三;闫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窒息患儿脐血血浆D-二聚体和PCT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窒息患儿脐血血浆D-二聚体(D-D)和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轻度窒息患儿40例(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患儿30例(重度窒息组),运用Sysmex60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患儿脐血血浆D-D含量;法国梅里埃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VIDAS)测定患儿脐血血浆PCT含量,比较两组D-D含量及其与窒息程度的关联性;同时选择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并测定相关数据,将各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脐血血浆D-D、PCT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重度窒息组脐血血浆D-D、PCT含量较轻度窒息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窒息患儿体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PCT含量明显升高,提示早产儿尤其是重度窒息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且窒息程度越重,感染现象越明显.

    作者:伦妙容;杨文娴;邓凤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导致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位置异常的相关因素,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分析50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位置异常的原因与对策.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异位4例,异位率8%.其中颈静脉2例,腋静脉回折部位1例,锁骨下静脉1例.结论 PICC导管头端的异位在临床中常有发生.采用正确与科学的方法 可避免其发生,并对其复位护理提供良好的帮助,从而极大的减少患者可能遭受的不必要损伤.

    作者:钱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ICU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调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医院感染状况,探析预防ICU医院感染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调查分析ICU收治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60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例,感染率为31.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共99例,占61.9%,其次是泌尿道36例,占22.5%,伤口感染15例,占9.4%;病理检出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60.0%,革兰阳性菌占28.1%,真菌占13.8%.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主要与侵入性操作相关,监测并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从而使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美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有效性.方法 184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中使用重症监护信息系统.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严格按照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开展护理资源配置,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马振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找出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14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结果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相关因素:获得知识的渠道有限,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认识模糊;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发应时过于紧张而自行中断治疗;社会支持不足、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年龄因素4项原因占70.6%,是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他因素占19.40%.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是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耿晓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43例霉菌性阴道炎中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讨论中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8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治霉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碘伏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药治霉液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爱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实施尿沉渣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究尿沉渣检验用于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的检验结果 ,并分析其中相关指标的变化意义.方法 170例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均采取尿沉渣检验,并分析其中上皮细胞以及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指标的表达变化.结果 170例患者的尿沉渣检验中,念珠菌阳性患者上皮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的计数上均显著高于念珠菌阴性患者(P<0.05).结论 当念珠菌感染患者的尿沉渣检验结果 中显示患者的上皮细胞数量以及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时,表明应及时对患者的念珠菌性阴道炎进行治疗,以防止患者发生尿道炎的可能.

    作者:张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谭波老师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30余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临证经验丰富,遣方用药,独具特色,擅长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尤精于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诊治.作者有幸跟师学习,随师出诊,获益良多.近期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具有临床意义,尤以基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为特色.今择录谭波老师治疗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以飧同道.

    作者:韩英;孙成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