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孙燕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杂交手术,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进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踝/肱比值(ABI)(0.72±0.18)高于治疗前(0.3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着8条,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效果。方法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2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通过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并出院,循证组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都要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循证护理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更为明显,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可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神经外科30例患者,分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高龄、女性、留置导尿管、长期住院与合并糖尿病、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是神经外科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闫坤;才燕;于海英;赵洪梅;鲁丽君;任志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双清颗粒治疗12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2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即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利巴韦林、青霉素钠氯化钠或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双清颗粒治疗,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果治疗组治愈75例,占58.59%,显效32例,占25.00%,有效16例,占12.50%,无效5例,占3.91%,总有效率96.09%;对照组治愈55例,占45.08%;显效26例,占21.31%,有效22例,占18.03%,无效19例,占15.57%,总有效率84.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单独西药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马静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12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出年龄段相同并只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和3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5%和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S分别为8个月和5.1个月;OS分别为16个月和9.3个月。中位PFS和中位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与单纯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相比预期生存更长。

    作者:史磊;张红丽;杨东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CTA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52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周内行64层螺旋CTA扫描。结果实验组95例患者中存在斑块者81例,斑块检出率为85.3%,高于对照组36.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出率,混合斑块和软斑块的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和斑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军;梁立华;梁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丽梅;邓丽敏;周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耳鼻喉部手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耳鼻喉部手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作用。方法80例需要接受耳鼻喉部手术的患者,先对其统一进行一定的手术后基础护理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耳鼻喉部手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疼痛分级标准对80例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价发现,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疼痛分级为0级、10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Ⅰ级、5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Ⅱ级、1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Ⅲ级,分别占总数的60.0%、25.0%、12.5%以及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疼痛分级为0级、15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Ⅰ级、9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Ⅱ级、4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Ⅲ级,分别占总数的30.0%、37.5%、22.5%以及10.0%;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进行完耳鼻喉部手术的患者的护理应当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手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蔡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6例拇指再造的手术配合及体会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实施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并给予精心手术配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再造拇指成活率为100%,患者手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和积极的术后观察护理是再造手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鞠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56例结核病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结核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出对结核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有效经验。方法112例因结核病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与常规组(56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从医行为、住院时间和确诊时间进行比较,判断护理疗效。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间为(16.35±8.22)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9.12±8.39)d,干预组的确诊时间为(3.01±1.26)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02±1.6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从医行为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从医行为,减少患者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超;赵艳;杨华;刘淑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过敏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以西药进行抗感染、抗过敏、止咳平喘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懿明;林玉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神经外科进行诊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25例。甲组患者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形式进行全面的护理,乙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术后感染率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甲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16.0%)低于乙组患者感染率(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满意度80.0%高于乙组4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形式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感染控制率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可以在临床实践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王巍;刘亚平;牛运祺;刘晶玉;李昕;张喜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70岁以上肺癌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肺癌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40例70以上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70岁以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肺内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并发症发生87次高于对照组的2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以上肺癌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70岁以下肺癌患者,加强对70岁以上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术后预后效果。

    作者:张华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颈扩张球囊与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引产的效果

    目的:比较宫颈扩张球囊及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DM)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足月GDM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患者进行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阴道后穹窿放置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治疗。对两种方法的促宫颈成熟效果、临产时间、分娩方式、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阴道分娩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GDM初产妇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及欣普贝生均可以有效促进宫颈成熟, COOK宫颈扩张球囊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饶芸;张新清;胡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6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临床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关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满意度(75.76%)高于对照组(54.55%),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有效率及患儿满意度,临床中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丹;谢泽漫;黄楚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庭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70例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14%,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赵洪涛;丁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危重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危重病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80例CRRT治疗危重病患者,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尿素氮(BUN)、K+、pH、碱剩余(BE)、血肌酐(SCr)、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得到明显改善,高钠血症患者中18例经治疗水电解质得到显著纠正。结论 CRRT可以明显改善危重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提高肾功能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利于危急重患者治疗时机把握,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姜丙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1周后肠梗阻症状逐渐减轻,均痊愈,平均治疗时间21.5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具有典型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采取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而术中减少创伤以及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晏承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康莱特注射液对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癌症晚期患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观察其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50例癌症晚期患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21 d为1个疗程,应用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情况及Karnofsky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食欲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疼痛缓解率为56%, 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者由44%提高到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可以从改善食欲、增加体重、缓解疼痛、提高Karnofsky评分几个方面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史恩红;徐梦;王娜;沈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探究

    目的:研究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分析。方法120例急诊生化检查的患者,对肝素钠抗凝血浆和血清进行10项检验项目比较处理。结果患者血清与血浆中所含有的K+、Na+、Glu三项测定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他项目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高效的分离速度在急诊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作者:尹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