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6例拇指再造的手术配合及体会

鞠琦

关键词:第二足趾, 移植, 拇指再造术, 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实施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并给予精心手术配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再造拇指成活率为100%,患者手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和积极的术后观察护理是再造手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554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当中,手术之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66例,感染率为11.9%,发现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很多,比如年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患者进行切口的类型等。研究结果表明,≥60岁的患者发生感染率要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伤口感染。Ⅱ类和Ⅲ类的切口的感染率要明显高于Ⅰ类,并且手术时间越长,患者伤口感染的几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医师需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及时的减少或纠正措施因素,可以有效的减少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手术的整体质量。

    作者:韩世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热休克蛋白70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是否较基线值增加20%将其分为左室重构(LVR)组和非左室重构(NLVR)组。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测静脉血中的HSP70,发病第3天和6个月分别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结果 LVR组中HSP70水平高于NLV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VR组中HSP70水平与LVEDV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I后HSP70的表达参与了左室重构的发生,对左室重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周纪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颈扩张球囊与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引产的效果

    目的:比较宫颈扩张球囊及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DM)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足月GDM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患者进行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阴道后穹窿放置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治疗。对两种方法的促宫颈成熟效果、临产时间、分娩方式、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阴道分娩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GDM初产妇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及欣普贝生均可以有效促进宫颈成熟, COOK宫颈扩张球囊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饶芸;张新清;胡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进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踝/肱比值(ABI)(0.72±0.18)高于治疗前(0.3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着8条,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作者:孙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康莱特注射液对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癌症晚期患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观察其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50例癌症晚期患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21 d为1个疗程,应用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情况及Karnofsky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食欲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疼痛缓解率为56%, 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者由44%提高到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可以从改善食欲、增加体重、缓解疼痛、提高Karnofsky评分几个方面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史恩红;徐梦;王娜;沈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耳鼻喉部手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耳鼻喉部手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作用。方法80例需要接受耳鼻喉部手术的患者,先对其统一进行一定的手术后基础护理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耳鼻喉部手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疼痛分级标准对80例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价发现,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疼痛分级为0级、10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Ⅰ级、5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Ⅱ级、1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Ⅲ级,分别占总数的60.0%、25.0%、12.5%以及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疼痛分级为0级、15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Ⅰ级、9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Ⅱ级、4例患者疼痛分级为Ⅲ级,分别占总数的30.0%、37.5%、22.5%以及10.0%;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进行完耳鼻喉部手术的患者的护理应当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手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蔡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妊娠期高血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经解痉、降压、对症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基本治疗原则为解痉、镇静、降压等,必要时适时终止其妊娠。

    作者:董晓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就慢性荨麻疹运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结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荨麻疹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10 mg,1次/d,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1 ml,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10 mg,1次/d。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其中有18例经治疗后痊愈;对照组总有效率60.0%,痊愈11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荨麻疹运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结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拥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双清颗粒治疗12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2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即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利巴韦林、青霉素钠氯化钠或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双清颗粒治疗,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果治疗组治愈75例,占58.59%,显效32例,占25.00%,有效16例,占12.50%,无效5例,占3.91%,总有效率96.09%;对照组治愈55例,占45.08%;显效26例,占21.31%,有效22例,占18.03%,无效19例,占15.57%,总有效率84.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单独西药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马静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oley双腔导尿管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ley双腔导尿管球囊在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患者,应用宫腔放置Foley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结果16例患者宫腔放置导尿管球囊压迫后出血立即明显减少,术后阴道出血少。术后24~48 h取出球囊,患者均未再次出血。无并发症的发生,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Foley双腔导尿管球囊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尤其在基层医院值得应用。

    作者:井红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丽梅;邓丽敏;周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输卵管总畅通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能提高输卵管畅通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住院时间短,外观效果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阴道分娩产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其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68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0例,观察组实施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产后出血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19例,出血率5.59%,对照组产后出血50例,出血率14.7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妇出血量及出血情况的发生,保证产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盖芸;李志坚;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灌汤联合西药在不孕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灌汤联合西药在不孕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4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西药联合中药灌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58例通畅,34例通而不畅或一侧通畅,治疗有效率76.7%高于对照组67.5%(P<0.05);实验组受孕率74.2%高于对照组52.5%(P<0.05);治疗1个月后采用输卵管造影检查发现输卵管持续阻塞的部位大多数为输卵管远端。结论不孕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中药灌汤联合西药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的调节患者内分泌系统,促进患者排卵和妊振,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目的:探讨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方法50例妊娠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定期对患者做相应的梅毒病原体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结果采取规范的预防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率为100%,其中有2例为早产儿,25例新生儿均未感染梅毒;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对照组的新生儿的出生率为92%,其中有4例为早产儿,死胎的发生概率为8%,正常新生儿所占比例为68%,先天梅毒患儿6例(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采取梅毒预防措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阻断梅毒的母婴传播,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妍;刘晓丽;张光华;刘振云;赵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的探究

    目的: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与药敏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16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中段尿标本进行采集培养,并对其进行细菌检验以及药敏情况试验,统计分析不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尿标本进行细菌检验,发现主要尿路感染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以及克雷伯菌属等,其中共检测出148例,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杆菌分别为106例和42例。在进行药敏试验过程中发现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以及克雷伯菌属等细菌主要对丁胺卡那霉素以经济头孢菌素等药物具有敏感性;而作为革兰阳性杆菌的肠球菌属、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等病菌对氨苄青霉素药物敏感性不足,针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度表现中等。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诱发患者出现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不同的致病菌对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也有较大的区别。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开展相应的细菌检测与药物敏感性鉴定则具有突出的医学应用价值。

    作者:李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70岁以上肺癌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肺癌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40例70以上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70岁以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肺内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并发症发生87次高于对照组的2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以上肺癌患者围术期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70岁以下肺癌患者,加强对70岁以上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术后预后效果。

    作者:张华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根疾病1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根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手术方法、特点。方法分析152例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1例,面肌痉挛69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有效率为91.36%;面肌痉挛手术效率为89.86%;舌咽神经痛2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有效的,但风险大,良好的手术策略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光;张景龙;吴进松;候前亮;赵占升;马鸿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疼痛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癌症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2.8±1.4)分与对照组(4.9±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满意和基本满意所占比例96.0%高于对照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减轻癌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陈凤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ESWL与体位排石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余结石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结合体位排石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余结石患者,均采用ESWL结合体位排石进行治疗,根据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调整体位,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本次45例患者首次ESWL治疗后结石全部粉碎,随访半年,无一例患者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复诊结石排净率为97.8%。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结合体位排石能够有效提高残余结石排净率,针对残余结石部位不同进行体位调整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李钢;张杨;刘中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