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星
目的:研究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分析。方法120例急诊生化检查的患者,对肝素钠抗凝血浆和血清进行10项检验项目比较处理。结果患者血清与血浆中所含有的K+、Na+、Glu三项测定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他项目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高效的分离速度在急诊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作者:尹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与血栓栓塞发生的关系。方法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观察癌症患者就诊时血栓栓塞发病率,治疗组接诊后常规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使INR介于1.5~2.0;对照组给予等量安慰剂。观察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病率的变化。结果①癌症患者就诊时,血栓栓塞发病率约为6%~10%,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病程的延长及各种抗癌治疗手段的应用,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7%VS 33.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因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③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后,治疗组血栓栓塞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VS 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随着病程的延长,治疗组血栓栓塞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0.0%VS 13.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因抗凝治疗而诱发的意外出血。结论癌症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高,常规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作者:卢飞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根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手术方法、特点。方法分析152例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1例,面肌痉挛69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有效率为91.36%;面肌痉挛手术效率为89.86%;舌咽神经痛2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有效的,但风险大,良好的手术策略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光;张景龙;吴进松;候前亮;赵占升;马鸿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5例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5例血栓患者经彩色超声检查血栓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血栓的形成与中心静脉导管直接相关,也与疾病、药物治疗、患者活动度有关。
作者:郭晓凯;杨新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方法50例妊娠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定期对患者做相应的梅毒病原体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结果采取规范的预防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率为100%,其中有2例为早产儿,25例新生儿均未感染梅毒;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对照组的新生儿的出生率为92%,其中有4例为早产儿,死胎的发生概率为8%,正常新生儿所占比例为68%,先天梅毒患儿6例(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采取梅毒预防措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阻断梅毒的母婴传播,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妍;刘晓丽;张光华;刘振云;赵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6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临床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关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满意度(75.76%)高于对照组(54.55%),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有效率及患儿满意度,临床中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丹;谢泽漫;黄楚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胶囊内镜右侧卧位检查改进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消化科需进行食管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右侧卧位的检查法,观察组采取改进的检查法,对比两组患者胶囊内镜食管通过的时间,齿状线和食管的清晰度、可视范围及食管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食管中位通过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齿状线和食管的可视范围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齿状线和食管的清晰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检查中有3例出现一过性呛咳,观察组则无此情况出现。结论相比较于右侧卧位检查法,改进检查法在取得同样齿状线和食管清晰度的情况下,具有更加广泛的可视范围及更佳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者:张逸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70例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14%,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赵洪涛;丁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的相应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方法100例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纪英;宋蕾;牛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对重症监护患者行护理措施的意义,并总结其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效果。方法72例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从病区环境到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行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有推广及广泛应用的价值。
作者:叶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二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二次插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穗华;蒋玲;邓杰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庭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采用双排螺旋CT对结肠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以期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收治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CT诊断的结果与临床手术以及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双排螺旋CT扫描诊断结肠癌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55%(29/31),96.77%(30/31),90.32%(28/31)。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双排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其影像学特点具有特征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发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11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的护理方案处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护理方案处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中对护理人员出现差错、差错纠分、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方案后,护理人员出现差错、风险事件、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0%高于对照组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吴琳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资料,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预后。方法19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分析其影像学CT和临床资料,回顾、总结和研究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预后。结果本组190例患者,其中54例经治疗后临床痊愈,占28.4%;有78例治疗后好转致残,占41.1%;其中58例死亡,占30.5%。经锥孔碎吸、穿刺引流及脑脊液置换等手术干预的预后36例好转,23例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诊疗,要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和CT资料等,运用有效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
作者:郑华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探讨剖宫产的并发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2~2014年的近1000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发现剖宫产存在较多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慢性盆腔痛及盆腔粘连等。提示剖宫产并非分娩的佳选择,倡导自然分娩。
作者:秦玉秋;吴雪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丽梅;邓丽敏;周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灌汤联合西药在不孕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4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西药联合中药灌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58例通畅,34例通而不畅或一侧通畅,治疗有效率76.7%高于对照组67.5%(P<0.05);实验组受孕率74.2%高于对照组52.5%(P<0.05);治疗1个月后采用输卵管造影检查发现输卵管持续阻塞的部位大多数为输卵管远端。结论不孕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中药灌汤联合西药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的调节患者内分泌系统,促进患者排卵和妊振,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进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踝/肱比值(ABI)(0.72±0.18)高于治疗前(0.3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着8条,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作者:孙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1周后肠梗阻症状逐渐减轻,均痊愈,平均治疗时间21.5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具有典型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采取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而术中减少创伤以及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晏承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