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睡眠剥夺后休息不同时间小鼠脑体功能变化的研究

孟辉

关键词:睡眠剥夺, Y迷宫, 爬坡, 体重, 休息
摘要:目的 观察小鼠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SD)后休息不同时间学习记忆及体质的变化.方法 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小鼠SD模型,并测定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体能.观察小鼠SD后休息不同时间的Y迷宫成绩、爬坡成绩及体重变化.结果小鼠SD24 h后Y迷宫正确率R0h组、R2h组、R4h组、R8组和R8h组较CC组显著下降(P<0.05=R10h组、R12h组较CC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爬坡成绩R0h组、R2h组较CC组稍下降(P>0.05),R4h组、R6h组较CC组下降明显(P<0.05),R8h、R10h和CC组比较下降不明显(P>0.05).体重 R4h组、R6h组和R8h组下降明显 (P<0.05),R10h组和CC组比较下降幅度较小.结论小鼠SD24 h后休息10 h学习记忆和体能、体重可基本恢复.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外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各类护理工作需求指标分析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合并消化道出血(GB)患者住院期间各类护理工作需求指标.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外伤患者77例,按住院期间有无合并GB分组,比较两组对象的各类护理工作需求指标.结果 77例颅脑外伤患者合并GB者 29例,患病率37.66%.脑外伤合并GB者的基础护理时间、心理护理时间、个体护理时间和康复护理时间均明显多于未合并GB者(P均<0.01~0.05).结论 颅脑外伤合并GB后各类护理工作需求增加显著,制定计划时应予重视.

    作者:伍素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体外反搏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其致残率高、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辅助循环装置应用于临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法.我院采用体外反搏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偏瘫患者62例,疗效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贾瑞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患者资料,总结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的方法.结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前两例均属良效,第3例因不能耐受,故不能做判定.从第2例看,停维甲酸后PLT下降,恢复服药后PLT上升,说明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确实有效.结论 维甲酸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只需口服不必住院,对基层医院来说值得推广.

    作者:裴卫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积极意义

    目的 探讨研究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积极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5例),两组患者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9%,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6%,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重建,能够对患者各方面功能障碍起到促进与提高作用.

    作者:杨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护理

    呼吸衰竭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呼吸机的广泛应用,使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临床上为便于气道管理,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常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方法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但是由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人性操作使呼吸系统防御机能受损,且呼吸机使用或护理不当也会对气道及肺组织造成损伤,极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重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对66例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风琴;杨庆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HBV-DNA载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MIF和IL-17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HBV-DNA载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意义.方法 106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HBV-DNA载量分为三组,高载量组29例,中载量组46例,低载量组37例,测定患者血清MIF和IL-17.结果 高载量组和中载量组患者血清MIF和IL-17明显高于低载量组(P<0.01),高载量组MIF和IL-17均明显高于中载量组(P<0.05,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MIF、IL-17与病毒载量有密切关系.

    作者:邹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洁净手术室护理管理

    目的 探讨如何加强洁净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多年来我院科室洁净手术室工作资料,规范洁净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采取严密措施.结果 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达到佳,使细菌无载体传播,空气检测合格率达到100%.结论 加强对手术室人力、物力以及空气净化等多方面的管理,可有效预防手术感染,保证层流手术的安全进行.

    作者:杨茸;刘慧鑫;刘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某中学住校学生疥疮及手足癣感染情况调查

    了解某中学住校学生疥疮及手足癣感染情况.对某中学2008~2010年间入校的住校学生疥疮及手足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受检的住校学生中,总感染率为6.77%.疥疮感染率2.02%;手足癣感染率为4.56%;疥疮与手足癣感染率0.19%.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χ2分别为5.54和10.97,P均小于0.01).

    作者:高新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HF)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48例心功能Ⅲ~Ⅳ级HF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适量洋地黄、足量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终点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化、心脏猝死,及转归等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HF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彭刚;李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40例胃癌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护理,实验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转铁蛋白、前蛋白、白蛋白和体重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冬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卒中急性期良肢位摆放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的同时,康复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给予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并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废用、误用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从两组整体康复效果来看,早期接受良肢位摆放的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后遗症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当日就给予良肢位摆放的正确指导,不仅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降低致残率,缩短康复期,防止废用、误用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兰;张秀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精心护理效果的分析研究.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3例的护理效果加以研究分析.通过对患者科学的治疗和周密精心的护理,147例(96.7℅)患者脱离危险并且心功能均有所改善.

    作者:魏淑群;何平;赫敬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 为更好规范我院处方的标准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儿科、妇科、内科、眼科、耳鼻喉科的门诊处方(西药处方)各1000张,共5000张处方整理后,依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以及<河南省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1206张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5000张处方中存在不同问题的处方数为120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4.12%.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药品适应证与诊断不符,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给药等方面.结论 由此可见,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准确、完整、无误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加强医师处方书写规范及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把好处方审核质量关,是提高处方书写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整改措施.

    作者:吕雪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CU临床带教中增强护生法律意识的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向实践,从学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一个重要阶段.而ICU是一个性质特殊的加强护理单位,集中收治、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基础护理繁重,护理工作异常繁忙,仪器设备多.初入ICU的护生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急危重症患者以及众多的仪器,一时难以适应,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更是一无所知.为了使护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佳的教学效果,带教老师要将日常护理工作与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临床带教的重点,以便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我院ICU具体情况,现将临床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玉红;王艳艳;李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近年临床开展的一种治疗良性胆囊病变的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瘢痕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它是在全麻下,在患者的上腹部作3个0.5~1.0 cm的小切口,建立CO2人工气腹后置入腹腔镜器械在电视监视下行胆囊切除术[2],是一种较受欢迎的手术方式.

    作者:秦丽红;李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85例分为两组,干预组除常规的治疗护理以外,同时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并随访,填写相关问卷,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李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分析MSCTA对脑动脉瘤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行CTA检查并通过MIP、VR等重建诊为脑动脉瘤,并手术证实患者图像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发现动脉瘤49个,34例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结论 MSCTA能明确诊断脑动脉瘤,特别是自发性SAH患者脑动脉瘤筛查,以及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有较高价值.

    作者:赵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理气活血祛瘀法治疗胃脘痛45例疗效观察

    胃脘痛系临床常见疾病,多以胃脘部疼痛、胀满、纳差不适为特征,大多病程久长,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笔者近年根据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久痛入络的病理特点,采用理气活血祛瘀法结合辨证用药治疗胃脘痛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心肌病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以及LVE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缬沙坦可以有效的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临床抗菌药效差的原因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感染中起的作用愈来愈大,但也时常出现治疗效果差而达不到治疗目的的情况.现就此作一概述和讨论.1 临床及菌谱误诊临床和细菌学诊断,对抗菌药的选择应用非常重要,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与实际符合率相当低,并且有时因病情危急或条件限制,不能等到培养报告后才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天吉;罗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