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新民;黄智强
善肝功能,疗效好于单用替比夫定.
作者:王洁冰;张洪伟;耿建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患者进行手术和保守治疗.结果:以腹痛为主要症状,采用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5例痊愈,手术治疗93例痊愈(保脾手术5例).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诊断较易,腹腔穿刺、B超、CT检查等能提高脾破裂的诊断率,处理外伤性脾破裂应根据损伤程度和范围、年龄和体质、有无合并伤,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虎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经各项检查确诊为甲亢患者168例,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1],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06例,男25例,女81例;年龄20~78岁,平均32岁;病程0.5~18个月, 平均2.5个月.对照组62例,男14例,女48例;年龄20~78岁,平均34岁;病程1~24个月,平均3.46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叶珺;昝桃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V)的疗效.方法:ICDV患者98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52例在常规应用西药基础上,分别用滋阴养液、化瘀行滞,豁痰化湿、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方法;对照组46例单用西药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85%.结论.中西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
作者:赵世明;于淑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细致护理措施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50例观察组产妇的细致护理措施,对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孕妇,在产前及时纠正并发症,产时加强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护理,严密观察和正确处理各产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催产素及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产后特别是2小时内,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产妇实施严密的观察和细致护理,能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
作者:李爱英;贺腊慧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长期家庭氧疗(LTOT)是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措施,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韩金刚;汪景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18例胸部病变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针吸活检技术及病理检查.结果:经手术、临床证实为恶性肿瘤15例,良性病变3例,并发症低,发生气胸1例.结论: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针吸活检术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安全有效、经济、准确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少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研究以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对痔瘘术后止痛效果.方法:对60例使用以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患者(观察组)与60例不做任何处理的痔瘘术后患者(对照组),就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瘘术后应用复方亚甲蓝止痛剂效果肯定,是一种长效低毒的新型局麻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彩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人员出入环节发热门诊的建立:独立的区域,合理布局.发热门诊设在医院大门口,通风良好且与住院病房及普通门诊有一定距离,标识醒目,采取全封闭就诊流程.
作者:金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总结早期小剂量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两组在心功能状态变化、心肌梗死扩展、梗死后心绞痛、早期心电图ST 段变化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小剂量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刘清霞;金秀名;梁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P值与FINS水平间均有线性回归关系,而与腰围、TG、SBP等则均无线性回归关系.结论:糖调节正常代谢综合征患者,同样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的改变,且其炎性程度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李涵志;曾裕宏;郎江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患者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方法:采取闭合手法整复或撬拨复位,应用骨圆针内固定并石膏外夹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结果:18例均获随访1~3年,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畸形发生,踝关节功能优良率72.2%.结论:闭合复位穿针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允许相邻关节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方法有效.
作者:杨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处理、合用中药肠粘连松解汤加味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必要时中转手术.结果:临床治愈67例,总有效率83.7%;无效13例,无效率16.25%.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标本皆治,疗效确切、经济、无痛苦,而且无不良反应,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小平;李玉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诊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更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作者:弓开弦;付强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合理的贮藏对保证药品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淑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积分和6MWT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苏慧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术前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Ⅰ组不接受特定心理干预,Ⅱ组接受特定心里干预.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前1天和手术后2~7天的认知功能.结果:术后认知功能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张铁文;姜建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典型病例患者,男,50岁,2008年2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2008年2月10日开始,反应停单药治疗,起始剂量是200mg/日,根据能否耐受逐渐加量.患者服用第10天时,出现头痛,右肋下皮肤瘙痒以及全身不适.
作者:徐丽;徐隽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年龄的增长,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年老不是病,但因衰老而引起的机体的各种脏器功能降低,对环境适应能力和代谢功能下降,使衰老的机体容易患病.且大多数又同时罹患多种病症,往往病因、病情也较复杂,从而导致治疗时多药同用.老年人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剂量用药、错用药、不重视自己的体质和药物的致敏作用.因此,在我国老年人中不合理用药较为普遍,这种药物的滥用导致老年人的药物依赖和药源性疾病增多,危害较大.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应合理用药.
作者:贾东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测量左、右房室环Tei指数对川崎病心功能评价具有敏感、准确、简便易行、无创、重复性好等优点,提供较可靠的诊断参考依据.
作者:赵云曾;刘乔建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