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吴凡;王黎明;吴健雄;荣维淇;田斐;毕超

关键词:肿瘤分期, 癌, 肝细胞, 肝切除术, 预后, 复发
摘要:目的 分析了解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1日至2013年7月30日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同一治疗团队进行外科治疗的218例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时间,Cox回归法对17个可能与复发及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9%、85.3%和67.6%,中位生存期35.0个月.1、3、5年无病生存率为84.4%、56.5%、47.0%,中位无复发生存期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AFP)阳性、卫星病灶、肿瘤累及肝被膜、肿瘤分化、脉管瘤栓与患者复发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卫星结节、脉管瘤栓、肿瘤累及肝被膜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外科治疗是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的首选,卫星结节、脉管瘤栓、肿瘤累及肝被膜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对于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行介入治疗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了解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1日至2013年7月30日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同一治疗团队进行外科治疗的218例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时间,Cox回归法对17个可能与复发及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9%、85.3%和67.6%,中位生存期35.0个月.1、3、5年无病生存率为84.4%、56.5%、47.0%,中位无复发生存期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AFP)阳性、卫星病灶、肿瘤累及肝被膜、肿瘤分化、脉管瘤栓与患者复发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卫星结节、脉管瘤栓、肿瘤累及肝被膜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外科治疗是巴塞罗那分期0-A期肝细胞肝癌的首选,卫星结节、脉管瘤栓、肿瘤累及肝被膜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对于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行介入治疗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吴凡;王黎明;吴健雄;荣维淇;田斐;毕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胆囊十二指肠瘘并发胆石性肠梗阻一例

    患者,男,62岁,以“恶心、呕吐1周,加重伴停止排便3d”为主诉,于2014年9月14日收入同济医院消化科.患者入院前l周食用过夜食物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褐色,呕吐严重,进食则吐,非喷射状,与活动无关,呕吐后上腹部胀痛可稍缓解,伴乏力.人院前患者曾使用左氧氟沙星0.5 g/d ×7 d静脉滴注治疗,上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症状逐渐加重,并于入院前3d停止排便,有排气.9月11日我院门诊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1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60,中性粒细胞7.7×109/L,C反应蛋白13 mg/L,转氨酶、肌钙蛋白、血淀粉酶、脂肪酶正常.

    作者:潘江其;朱风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14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AI(包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治疗的148例绝经后(包括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5个月,临床获益率(CBR)为68.2%.接受一线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9.0个月(95% CI:6.95~ 11.05个月),接受二线及以上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3.0个月(95% CI:1.8 ~ 10.1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BR分别为80.9%和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I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可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作者:张梦玮;闫敏;律慧敏;牛李敏;曾惠爱;崔树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烟熏和大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慢阻肺模型.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慢阻肺组、辛伐他汀组各6只.对照组和慢阻肺组用生理盐水1 ml/100 g灌胃,1次/d;辛伐他汀组用辛伐他汀溶液(0.5 g/L)1 ml/100 g灌胃,1次/d.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气道中黏附分子1、核因子(NF)-κB、黏蛋白5AC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黏蛋白5AC和TLR4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黏蛋白5AC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结果 慢阻肺组支气管、肺组织改变符合慢阻肺的病理表现.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支气管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但损伤程度轻于慢阻肺组.辛伐他汀组肺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优于慢阻肺组.辛伐他汀组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分别为(484.4±11.1)、(78.9±2.0)、(192.7±2.0)ng/L,均显著低于慢阻肺组的(605.0 ±48.7)、(89.9±6.9)、(212.6±10.7)ng/L,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2±21.4)、(56.0±2.9)、(127.5±9.0)ng/L(均P<0.01).辛伐他汀组支气管肺组织中黏附分子1、NF-κB、黏蛋白5AC和TLR4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慢阻肺组,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辛伐他汀组支气管肺组织中黏蛋白5AC mRNA和TL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慢阻肺组(均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慢阻肺模型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水平,抑制气道和肺组织内黏附分子1、NF-κB、黏蛋白5AC和TLR4蛋白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高分泌.

    作者:王胜;熊玲玲;邓雪;任薇;朱春冬;李春颖;周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感染相关皮肤病的细菌多样性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感染相关皮肤病细菌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临床拟诊为皮肤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且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的54例患者资料.标本来自皮损痂皮或组织、血液、脓液、渗出液等.应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M100.S21标准判读.结果 54例患者共鉴定出63株细菌,分布于12个属,共22种.涉及的菌种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滕黄微球菌、粪肠球菌D群、甲型溶血链球菌、化脓链球菌A群、无乳链球菌、棒状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放射根瘤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干燥奈瑟菌、奈瑟菌属某些菌等.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所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46.4%(13/28).葡萄球菌属对氨苄西林、青霉素、阿奇霉素、头孢西丁、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8.6% (31/35)、88.6%(31/35)、68.6% (24/35)、37.1(13/35)、28.6(10/35)、26.5(9/34).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等药物较敏感.结论 皮肤细菌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菌株的出现或为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蒋丽潇;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肖秀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乳房外Paget病75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乳房外Paget病(EMP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004至201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75例EM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5.25∶1;平均发病年龄为(64.23 ±12.02)岁.皮损单发者占92.0%(69/75),多累及生殖器部位;61.6% (45/73)的患者有瘙痒症状.侵袭性EMPD占全部患者的22.7%(17/75).该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3% (64/75),11例误诊病例中7例误诊为湿疹.肿瘤细胞累及附属器上皮或真皮的患者与肿瘤细胞局限于表皮内的患者比较,发病年龄、病程时间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皮损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1% (47/70)的患者行Mohs手术治疗,其中38.3%(18/47)的患者1次切净,61.7% (29/47)需2次以上切除.经统计推测该病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25.0%;Mohs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18.0%,非Mohs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36.5%.7例复发病例中,3例为2011至2013年期间术后未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同期15例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中国人群EMPD常见于老年男性,病程缓慢,其侵袭程度与复发率相关,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本病肉眼范围与病理细胞学边界差异较大,Mohs手术有助于切除边界的掌控,同时,合并放疗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郭亮侬;刘小青;李航;涂平;杨淑霞;李雪迎;李倩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2015年更新版)解读

    1998年,在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世界卫生组织协作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防治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开始启动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对慢阻肺的认知、管理和重视,并于2001年发表了第一份报告,即慢阻肺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球倡议.10余年来,GOLD科学委员会通过检索和筛选出有影响力的研究结果,对GOLD报告进行了不断的更新.

    作者:路明;姚婉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浅谈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与改进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境内外社会资本医疗机构等多元化办医格局逐步形成,卫生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1].借此契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不论是卫计委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2]和实施细则、《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3],还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2012)》[4],均对实验室的管理、技术、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明确详实的要求.

    作者:王青;苏明;郭小龙;王利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EGFR单克隆抗体在复发/转移头颈鳞癌中应用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EGFR-mAbs)治疗复发/转移头颈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外文的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数据库.分析EGFR-mAbs治疗复发/转移头颈鳞癌的总体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情况.主要观察3~4级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总体不良反应、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栓形成、皮肤反应、厌食、脱水、呕吐、腹泻、呼吸困难、肿瘤出血、口腔炎、肺炎等.结果评价采用相对危险度(RR)或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 终纳入5篇RCT研究,涉及复发/转移头颈鳞癌患者1 615例.EGFR-mAbs治疗复发/转移头颈鳞癌有效(ORR:RR=1.61,95% CI:1.34~ 1.92,P<0.001;PFS:HR =0.68,95% CI:0.61 ~0.76,P<0.001;OS:HR =0.84,95% CI:0.75~0.95,P=0.004).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中,EGFR-mAbs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多出现皮肤反应(RR=14.65,95% CI:7.26~29.55)、低镁血症(RR=3.86,95% CI:2.32~6.43)、厌食(RR=2.45,95% CI:1.19~5.07)、脱水(RR=1.89,95%CI:1.11 ~3.20)和血栓形成(RR=2.31,95% CI:1.27~4.21),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在EGFR-mAbs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GFR-mAbs可改善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疗效,但需密切关注皮肤反应、低镁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宋琦;李晓明;李彬;邸斌;肖淑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黏膜隧道桥微创治疗单纯型舌下腺囊肿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黏膜隧道桥微创治疗单纯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治的单纯型舌下腺囊肿采用黏膜隧道桥微创治疗术治疗的35例患者资料.在舌下腺囊肿的高处设计两条2 mm宽的平行切口,并沿切口在囊肿壁上方游离出口腔黏膜.将黏膜基底部缝合固定到囊肿的深部形成黏膜隧道,切口的两个外部边缘缝合在一起形成黏膜桥.结果 经长4年,短半年随访,其中1例失访,治愈30例(85.7%),好转4例(11.4%),治疗有效率97.1%,无1例复发,患者满意.结论 黏膜隧道桥治疗术是单纯型舌下腺囊肿较为安全、有效、易操作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玲玲;陈飞;王明珠;张海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单细胞测序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创新,已将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于单个细胞水平.目前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晰阐明,众所周知,恶性肿瘤是一种分子病,它基于基因水平的改变所致的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在其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很多肿瘤的发展会经历不同阶段,致使一个肿瘤内部或者多发肿瘤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肿瘤细胞.因此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深入的研究恶性肿瘤,可以发现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和演变的各种基因变异、肿瘤的异质性、耐药性等,从而帮助我们在个体水平上认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进化.

    作者:王文静;丁士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肺气肿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肺气肿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气肿组、MSCs移植组各8只,将肺气肿组与MSCs移植组大鼠烟雾暴露14周,制作肺气肿大鼠模型,予MSCs移植组大鼠通过尾静脉输注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骨髓来源MSCs.MSCs移植后第14、28天检测MSCs植入及转分化情况.MSCs移植8周,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定量分析;检测凋亡细胞;测定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MSCs移植后第14、28天,受体肺组织内可见到DAPI标记的MSCs,其中一部分外源性MSCs表达表面活性蛋白C,即一部分植入肺部的MSCs分化成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气肿组、MSCs移植组肺组织平均内衬间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 ±23)、(90±15)比(74±10)μm,平均肺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4±22)、(125±15)比(159±22)个/mm2](均P<0.05);肺气肿组肺组织平均内衬间隔显著高于MSCs移植组,而平均肺泡数显著低于MSCs移植组(均P <0.05).肺气肿组肺泡壁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MSCs移植组[(13.5±2.5)%比(4.8±0.7)%,P<0.05].肺气肿组、MSCs移植组血清和肺组织中丙二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0.8)、(3.7±0.4)比(3.0 ±0.4) nmol/ml和(5.4±0.5)、(4.8±0.4)比(4.2±0.6)nmol/mg,均P<0.05];肺气肿组血清和肺组织中丙二醇均显著高于MSCs移植组(均P<0.05).肺气肿组、MSCs移植组血清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7±0.8)、(9.6±0.7)比(10.5±0.9) U/ml和(56.3±13.4)、(70.2±11.0)比(84.9±13.0)U/mg,均P<0.05];肺气肿组血清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显著低于MSCs移植组(均P<0.05).结论 骨髓来源MSCs移植可减轻吸烟所致的大鼠肺气肿,其可能机制是MSCs归巢、植入至受损伤的肺组织并分化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SCs还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对肺气肿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金志贤;王清;毕虹;周开华;何乐伟;和煦;吴琦;潘兴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皮质抑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皮质抑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大鼠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慢阻肺组各8只;慢阻肺组给予被动烟雾吸入,对照组呼吸清洁空气.4个月后测定大鼠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进行细胞学分类计数,取肺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中皮质抑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慢阻肺组气道阻力、BALF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584 ±0.021)比(0.653 ±0.062) mmHg·ml-1·s-1、1.49%比0.41%](均P<0.05);慢阻肺组呈现明显的气道炎症和肺气肿改变;慢阻肺组血浆、BALF、肺组织中皮质抑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6 ±76)比(453±41) pg/ml、(819±100)比(619±101) pg/ml、(41±10)比(20±7)pg/mg](均P <0.05).结论 皮质抑素在慢阻肺大鼠中表达增加,参与其气道炎症反应,可能具有抗炎保护作用.

    作者:廖程程;陈亚红;林帆;孙云;白宇;齐永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SLC26A4相关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疗效评估

    在过去的10余年中,人工耳蜗植入(CI)在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NSSNHL)儿童的听觉康复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引入我国后,逐渐得到推广和认可,至今已经在各地医疗机构大规模开展.在此发展过程中,针对先天性耳聋的病因研究也不断深入,尤其是日渐普及的聋病基因筛查和鉴定为许多先天性聋儿找到了聋病发生的根源.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所示,中国聋儿的主要遗传性基因是GJB2、SLC26A4和mtDNA 12srRNA突变,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中也有类似的特征.

    作者:蔡超婵;黄莎莎;高雪;黄邦清;康东洋;韩东一;戴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应重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吸烟及生物燃料暴露导致的以呼出气流持续受限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慢性气道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国内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约为8.2%;慢阻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

    作者:文富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