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介入协同手术治疗肌间血管瘤

吴志贤;梁杰;卫裴

关键词:脉管畸形, 介入治疗, 手术, 平阳霉素
摘要:目的 探讨肌间血管瘤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用介入方法,术前注入平阳霉素碘油并明胶海绵堵塞供血血管后手术切除血管瘤.结果 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血管介入平阳霉素加碘油注射后栓塞主干血管后手术切除血管瘤治疗肌间血管瘤是比较彻底安全的治疗方法.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MRI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分析和评价其MRI扫描资料.结果 15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总计22个病灶;MRI平扫19个病灶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22个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10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动脉期18个病灶中央瘢痕均未强化,延迟期14个病灶可见中央瘢痕强化.结论 MRI可有效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情况,可以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天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目的 探讨护理实习生带教的方法及管理.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护理实习生共309人,护理部通过岗前培训、科学分科、实习生科室技术档案的建立、定时集中培训、不定期座谈会及由实习生每月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和差带教老师并对老师进行奖罚等方法进行管理.结果 实习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医院通过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有效的带教管理,完善了临床护理带教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教育质量.

    作者:余喜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出血59例诊治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病例的病因,以利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5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诊断为不同类型的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50例(占85%),胃癌4例(占7%),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占5%),胃黏膜下血管畸形2例(占3%).其中,保守治疗42例,治愈40例,自动出院2例,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17例,死亡2例.结论 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改良组(50例)采用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术,传统组(48例)采用单纯侧脑室引流或结合腰椎穿刺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改良组脑室内积血清除速度明显快于传统组(P<0.01).改良组6例(12.0%)发生梗阻性脑积水,4例(8.0%)死亡;传统组13例(27.1%)发生梗阻性脑积水,9例(18.8%)死亡,两组均无颅内感染病例;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传统技术和方法.

    作者:王智勇;方陆雄;艾昌淼;罗兴武;揭明强;罗福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治疗锤状指的弹性外固定支架的改进研究及应用

    锤状指是由于伸指肌腱终腱与末节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导致末节手指主动背伸障碍,末节手指屈曲畸形.弹性外固定支架[1,2]具有弹性固定远侧指间关节于过伸位,同时绝对固定近侧指间关节于屈曲位,以使伸指肌腱侧键束及终腱松弛,便于将末节指骨撕脱的骨折块复位或吻合断裂的伸指肌腱终腱.虽然被临床广泛应用,但仍有不足,比如由于近指间关节绝对固定于屈曲位,可致后期关节僵硬,影响功能恢复.为此,我们对临床应用的弹性外固定支架[2]进行改进,设计了近指间关节可以做功能练习的弹性功能练习支架替代原有的弹性外固定支架,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世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性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方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明显降低;观察组行为神经评分<35分的比率明显降低,而>35分的比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对改善HIE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有积极意义,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吴海霞;厉吉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52例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原则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与措施.方法 总结2009~2011年12月份对接收至我院急诊观察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方案.结果 52例中48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刘桂红;杨正华;唐春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性肾病早期筛查的意义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性肾病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分成两组,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良组与正常对照组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 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组与对照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组与对照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组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筛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元梅;李慧;张学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人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78例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占35.9%,高血压占21.8%,风湿性心脏病占19.2%,其他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只占一部分比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占33.3%,持续性心房颤动占66.7%,结论 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作者:代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提高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分析,总结长期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大多数患者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周到细致的观察护理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十分重要.

    作者:董南顺;金春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48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分析.方法 在急性心肌梗死189例中筛选出不典型症状心肌梗死患者为分析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有不典型症状或以其他主诉来诊患者进行分析.结论 心电图有急性心肌梗死演变,心肌酶有动态变化及心肌标记物检测可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李坤刚;王艳霞;张连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临床的一项新的检查技术,现已成为支气管、肺和胸腔疾病诊断、治疗及抢救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检查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一定的痛苦,并且术前、术中、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所以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做纤支镜检查128例,均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扬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

    目的 研究儿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整理其形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就是意外伤害、病情的延误及药物使用问题,根据这些因素,提出加强护理看护、诊治管理及药物使用管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结论 儿科的护理风险大多都是可以的到人为控制的,通过严格护理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儿童患者的健康度,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作者:卢瑞存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瘀血证的辨证论治

    目的 探讨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具体特点.方法 总结瘀血证的病因病机、证侯特点及治疗常用方药.结果 瘀血证广泛存在于临床各科,如内科心血管疾病、急腹症、妇产科、皮肤科及各类慢性疾病等,但治疗方法相同,即所谓证同治亦同.结论 必须在理论上对有关瘀血证治,有深刻的认识,分清疾病症候的实质,弄清病因病机,并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灵活贯通配方,或联合组方,进行辨证施治,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朱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营养指导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营养指导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治疗已发生的糖尿病、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率先提出了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MNT)的概念,并以指南的形式列出了具体的营养治疗建议.糖尿病营养治疗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治疗已发生的糖尿病、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指出,每个内分泌专科护士均应熟知MNT内容并支持MNT的贯彻实施.本科室将糖尿病营养指导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护理过程中,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总结如下.

    作者:许菊丽;诸丽华;王芹;陈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在临床给予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对比效果.方法 在临床护理中主要采用两种心理护理治疗方法,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的行为.结果 NOSIE总分第二次、第三次均较第一次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积极因素的社会兴趣因子分明显提高,消极因素的易激惹因子分明显头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增加服药的依从性,增加疗效,减少复发和再住院次数.帮助患者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改变不良习惯,增加人际交往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王延杰;胡桂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内分泌患者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120例内分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静脉穿刺前30 min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穿刺中的疼痛程度、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静脉穿刺中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患者轻,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内分泌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谢明菊;汪敏;蔡仿玲;范晓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胎儿宫内窘迫492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的指征及其降低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92例以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行剖宫产的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胎儿宫内窘迫实施剖宫产的几率在逐年上升,临床主要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指征就是胎心率异常,其次为羊水污染,手术前诊断宫内窘迫的正确率约为16%,手术前未诊断出的占剖宫产的20%.结论 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时候要根据综合资料进行判断,而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提高诊断的正确率,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检查出宫内窘迫,但是术中则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这在临床上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作者:齐晓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4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组患者使用根治性放疗,同时联合使用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根治性放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形成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5.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缓解率.

    作者:刘月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他汀药物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不给予,其余治疗完全同治疗组.观察两组血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 他汀治疗组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除了常规用于降血脂治疗,还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作者:张宁;王振华;陈玉珺;秦素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