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思渝;杨汉丰;杜勇
为了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查询患者诊疗信息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REST架构的API和单页Web应用的患者360度视图系统.通过knexJS数据库适配器,解决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类型不同的问题,提供统一的数据库访问,并利用feathersJS构建REST架构的后端数据API,使用React和Redux构建前端单页Web应用.使用轻量级REST架构的API使得数据交互便捷高效,同时搭配React的虚拟DOM技术提高浏览器的渲染效率,使得住院患者360度视图系统,有Web的跨平台能力,又有接近原生应用的性能.系统上线使用后,医护人员能够离开电脑前,告别多系统之间的切换,更高效便捷地在移动端查看患者诊疗信息,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应伟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建设医院商业智能系统,为医院管理者和卫生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医院运营状况及医院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采用大数据平台和分布式MPP数据库作为数据仓库,将医院的各个业务子系统中的生产数据通过ETL工具抽取到数据仓库,建立以财务管理分析、成本管理分析、工作效率分析、资源分析、工作质量分析和发展创新分析为主题的医院商业智能信息系统.根据各个分析主题,建立对应的关键绩效指标,创建OLAP多维数据集,设计各个指标的前端展示页面.实现了医院运营数据的多维度可视化展现.结果 及结论:医院商业智能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医院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沈东平;王国光;刘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探索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方法:结合医院护理教学现存问题,借鉴教学路径、院内学分制管理等理念,建设一套基于SaaS模式的护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结果:变革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护理教学由计划到过程到结果到落实分析的统一综合管理.结论: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落实了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管理流程,提升了培训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降低了人力成本.
作者:周莉莉;郭秀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通过使用推荐算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技术,通过海量病历的处方数据进行学习,并结合诊疗指南等知识库数据,实现基于医生的诊疗习惯及疾病的诊疗原理的处方推荐,以医疗服务云的方式为医生提供辅助决策,提高医生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推进医疗资源共享.
作者:冼向阳;张志强;李纪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丰富的患者资源,如何将这些已存在的患者资源转化为有效的临床研究数据是现今临床科研人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多中心临床数据库可处理临床病例资料,并实现跨多中心的临床科研协作.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为例,对其在科研应用中的优势、潜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李丹玲;张志强;潘辉;沈建飞;何建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针对传统流行病学调查存在的成本较高、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一套Web App移动调查系统.方法:采用Web App软件开发模式,提供跨平台的访问支持;引用规范性编码,提高数据共享能力;集成高德地图,实现多个维度的数据质量检测.结果:调查员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填写问卷,数据实时保存至数据中心;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答卷,管理员可以回退处理.结论:在多个调查项目的实践中,该系统起到了降低调查成本,控制数据质量的积极作用,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作者:任宇;杨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电子版母子健康手册实现母子健康的自我管理.方法:通过母子健康手册电子化,解决纸质手册因渠道少发放困难、纸介质难以保存、印刷成本高投资大等问题的同时,实现母子健康教育电子化、信息化、实时提醒与效果及时反馈、实现母子健康个人记录与孕期保健手册、个人孕产健康档案的一体化,使孕产妇孕期全程的个人孕产健康档案更加完整与充实.结果 及结论:电子版母子健康手册的上线解决了成本问题、管理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与孕期保健手册的一体化,实现了信息互通与共享.
作者:丁腊春;王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建立医院供应商平台,达到规范供应商管理、实现全程信息化追溯、提高耗材供应质效的目的.方法:在分析传统医院耗材供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在医院HRP系统中增设供应商平台模块,并介绍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优势以及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建立供应商平台对于医院耗材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果:利用供应商平台,供应商管理规范性提高,减轻了医院耗材管理工作量,提升了耗材供应安全及效率.结论:基于供应商平台的医院耗材管理方案实践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了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整体水平.
作者:罗冰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使用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对全院初、中级职称医师进行业务理论知识考核,以调动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方法:通过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对不同职称、不同专业医师进行理论知识考核.结果:通过考核内容和方式的不断改进,有效地促进了人员对专业知识、规章制度等的掌握和学习,提高了医疗安全和人员的整体素质.结论:对于大型三甲医院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可有效组织大批量人员业务理论考核,同时其具有经济性、公平公正、科学性等优势,也是未来医学考试发展的方向.
作者:王小霞;冯军强;袁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两费”主要指的是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医疗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而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两费”研究分析,通过海量高维医疗数据的融合降维,实现“两费”分析的统计建模,早期预测“两费”增长的趋势,快速检测不合理的影响因子以及进行全面的监测,推动和实现医疗健康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实用化.文中的两费疾病标准匹配算法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准确的字符串匹配替换算法.算法首先将规范编码表加载进内存生成一个键值对形式的集合,然后用规范编码表的键对目标字符串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将目标字符转替换成为相对应的编码.可以有效提升匹配效果,避免重复匹配以及匹配不准确等问题.算法可应用于病案数据规范化信息管理领域.从医学信息管理平台获取了深圳市近五年来各医疗卫生机构近五亿人次的数十亿份医疗数据,研究病案疾病的标准匹配算法.
作者:朱远燕;林德南;陈妍;杨艳;李云梦;陈汝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命名实体识别技术是大数据处理中的基本且重要的问题之一,通过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可以有效从医学文本中提取出关键性的医学命名实体,从而进一步进行医学研究分析.通过选取300篇入院记录进行研究,采用条件随机场(CRF)进行命名实体识别的基础模型构建,并且加入字典及规则方法进行准确率的提升,终将模型中数量多的实体标签的交叉验证准确率提升至96%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多方法结合的命名实体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医学文本实体识别的准确性.
作者:易应萍;张志强;王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取和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实现对“老年衰弱征”诊断提供辅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18例老年医学中心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数据技术(Hadoo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模拟计算FI值.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终指标集合并利用该指标集合编写程序,进行入院患者的衰弱筛查,将评估结果推送至医师.结果:两种评估结果呈正相关(r=0.607,P=0.00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95%CI:0.861~0.963,P=0.000),其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99%,75%,74%.一致性appa值为0.169 (P=0.000).结论:应用大数据技术自动对入院老年人进行衰弱筛查,辅助医务工作者进行诊断是可行的.
作者:刘鹏;龚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组织集团内医院联合建设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按照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数据整合.方法:建设基于互联网、移动端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包括集团展示、线上交流、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教学、数据共享在内的六大功能.结果 及结论:从医联体平台实施的效果分析,基于线上的资源共享和线下合作,有利于医联体内成员实现技术与资源共享;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实现了医联体内成员互助和医疗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学是医联体内成员的学习平台.
作者:陈敏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筛查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16~18周产科超声连续检查的50例心脏畸形胎儿,分别由1名从事产前胎心筛查5年以上的高年资医师和1名低年资超声医师进行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STIC技术成像检查,并根据胎儿CHD超声诊断标准做出诊断,将二维超声和四维STIC技术的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例心脏畸形胎儿经病理解剖确认室间隔缺损18例(包括小的肌部室缺)、肺静脉异位引流9例、完全型大血管转位6例、永存动脉干6例、肺动脉瓣狭窄4例、单心腔4例、法洛氏四联症两例、矫正型大血管转位1例,超声检出率:二维超声为92.0% (46/50),两胎漏诊,两胎检出不完整;4D-STIC技术为96.0% (48/50)一胎漏诊,一胎检出不完整,两者对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4D-STIC技术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多断层图像,而且对医师的检查手法及经验依赖性较小,可以将其纳入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中.同时可作为二维超声的有效补充手段,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鑫;涂金晶;王巧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基于医院系统集成平台与电子病历项目研究患者主索引的建设,实现医院应用系统之间患者信息的同步与共享,实现全院患者的统一管理.方法:利用多功能读卡器,通过接口程序获取患者基本信息,直接填入就诊患者基本信息,完成挂号登记.结果:实现了患者信息的交叉索引,以居民身份证号作为主索引建立的重要标识,为各个系统的交互及临床文档的共享、临床数据中心的建立奠定基础.结论:通过建立患者主索引来维护全局的患者基本信息,保证患者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各个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作者:宁德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使用可扩展性和平台无关性的Java语言开发的信息系统为医疗质量管理带来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方法:梳理医疗质量管理流程,提取质控点,使用信息化技术获取数据并在过程中监控医疗质量异常.结果: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闭环管理.结论: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
作者:叶欣;李建佳;温煜;赖舒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混合型肝癌(cHCC CC)的临床病理及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36例cHCC-CC的临床病理及CT、MRI表现,HCC主型15例,CC主型10例,比例相近型11例,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三种类型cHCC-CC临床病理及CT、MRI表现差异.结果:三组间:患者性别、年龄、HBsAg、HCV、AFP、总胆红素、肝硬化、CEA、CA1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类型中HCC主型组快进快出高于其他两组,CC主型组延迟强化高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美显增强MRI肝胆期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动脉期整体不均匀及周边性环形强化高于中心性强化,强化类型中反转强化高于快进快出及延迟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CC-C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动态增强CT、MRI结合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可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
作者:段文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电子药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通过详尽的需求调研分析,设计开发出了符合国际通行SOAP规范的电子药历系统.系统支持药师查房的移动应用,可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全程监护记录,促进医生和临床药师的良性互动,从而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整体水平.
作者:龚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对信息系统数据统计中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探索提高数据准确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某一时间段信息系统统计结果与手工统计结果进行逐条比对,找出引起统计结果差异的原因,提出更优的统计方法.结果: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统计误差与手工统计结果相比误差小于1%.结论:通过优化统计口径,加强统计数据的归口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数据统计误差,提高数据统计的准确率.
作者:李宏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研究了国内外乳腺癌发病与治疗状况,介绍了“乳腺癌治疗随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成果,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治疗研究和继续开发完善系统的主要工作,提出了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乳腺癌治疗随访平台建设的构想.
作者:秦川;赵文和;王林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