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损伤控制复苏理念在多发伤伴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刘丽丽;王玉甫;詹永杰;王逸之;陈志华;刘德军

关键词:损伤控制, 理念, 严重多发伤, 大出血, 创伤患者, 急救, 确定性手术, 生理极限, 凝血功能障碍, 多发伤患者, 外科医生, 损害, 抢救患者, 简易手术, 功能发生, 再手术, 酸中毒, 死亡率, 耐受力, 快速性
摘要:交通伤为多发伤,创伤重,死亡率高。损伤控制是对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早期简化手术、复苏及确定性手术[1]。复苏的目的在于避免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相互促进而引起的不可逆的生理损害。骨科严重多发伤患者复苏的快速性和有效性,终目的是缩短损伤至手术的时间从而让创伤复苏提前,因此外科医生一定要明白创伤患者的生理极限,力争在生理功能发生不可逆损害前进行1期简易手术和复苏,恢复患者的创伤应急储备,抢救患者生命,提高其再手术的耐受力[2]。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严重多发伤伴大出血患者42例。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刍议

    柴胡疏肝散一方,散见于《景岳全书》《证治准绳》《张氏医通》《医医偶录》等多本中医古典文献,组方皆是在《伤寒论》四逆散方基础上,去枳实加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而成。此方以柴胡、芍药和肝解郁为君,臣以香附、枳壳、陈皮疏肝理气,佐以白芍、川芎柔肝和血,再以甘草和中缓急,被视为疏肝解郁之要方。笔者应用本方治疗因肝气不舒或肝气郁结引起的多种疾病,如抑郁症、肝胆病、胃肠病、乳腺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收效颇佳。

    作者:孟胜利;张先雷;程根盼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电击伤的急诊救治体会

    电击伤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或猝死,俗称触电。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电击伤的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均明显增高。因此掌握电击伤的现场急救知识及院前急救非常重要。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救治电击伤患者20例。

    作者:张建军;程忠雨;曲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的长期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复方鲜竹沥液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是一项综合了临床、影像和微生物学标准等来评估感染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分泌物、气体交换指数、X线胸片浸润影及气道吸出物细菌培养情况等指标,高分为12分,分数越高则感染程度越重[1]。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经常出现反复肺部感染,频繁使用抗生素则易导致细菌耐药。笔者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观察CPIS<6分的长期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复方鲜竹沥液对于抗生素使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中腾;陈汉松;陈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慢性副鼻窦炎鼻息肉患者CT影像对比分析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是鼻腔和副鼻窦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呈匍匐性生长,侵及范围广,可引起骨质变化,术后易复发,且有10%的恶变率。由于其症状、体征及CT 影像学缺乏特征性,常误诊为鼻息肉及慢性副鼻窦炎。本院2008—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SNIP 8例,影像学资料完整。选择同期与8例SNIP临床表现相似的慢性副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1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期提高对SNIP 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张治邦;周文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年龄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肺炎支原体(MP)患儿病程长、病情重,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导致死亡。笔者对我院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作者:陈玲玲;黄邀;吴惠兰;吴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松阳县2012-2013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用药面临许多新问题[1]。本文对我院CAP患者送检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郑海岚;陈佳;何松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延续性护理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予内镜套扎术患者161例,按手术顺序分为对照组81例与干预组80例。出院时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宣教,干预组出院后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出院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薄丽妹;吴美鹰;刘江;魏云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新途径--血费返还窗口现场招募

    近几年来,机采血小板临床需求量快速上升。据统计本血站机采血小板用量,从2010年的7609个治疗量上升到2013年的11921个治疗量,增长幅度56.7%。机采血小板采集对献血者要求高且采集方式特殊,采集时间长且不固定,加上采集地点的限制,加大了招募工作难度,必须寻找各种可能的招募方式,扩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以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单玉;王春梅;马晓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龄重症H7N9禽流感救治成功1例

    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特征为肺炎快速进展,早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高龄重症H7N9禽流感救治成功的经过。

    作者:徐丽;吕志刚;陈丹琦;胡东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用于高龄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动脉穿刺置管测量血压可以实时、连续、动态地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已成为穿刺置管的首选,且在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和手术室需行有创血压监测的危重患者中广泛应用。随着超声引导技术的成熟,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实现了动脉穿刺可视化,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笔者对择期手术的高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并与盲探穿刺置管技术作对照,效果满意。

    作者:何辉;刘正美;何红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第二讲推拿疗法简介--起源和发展(二)

    明代是推拿疗法发展的第三个盛世。具体表现:①受到国家重视,太医院医术十三科中含接骨、按摩。②沿用2000多年的“按摩”之名改为“推拿”,为学科定名奠定了基础。③小儿推拿专著诞生和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形成。④正骨推拿持续发展。如朱棣《普济方》记载正骨手法27种,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了15种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使正骨手法不断丰富。⑤开始重视推拿人员身心素质、推拿手法的技术要求和推拿治疗中的反应。张介宾《类经·官能》指出:“导引者,但欲运行血气而不欲有所伤也,故惟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乃胜是任,其义可知。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慎”。由此可见,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可能是明代中后期太医院取消按摩科的重要原因。⑥推拿疗法广泛向民间和武林传播,使保健推拿和伤科推拿进一步分化和完善。⑦推拿器械的广泛运用。《韩氏医通》的“木拐按节法”,《易筋经》的木杵、木槌、石袋拍打法,徐春甫《古今医源》的木梳梳法和翎扫法,龚廷贤《寿世保元》的铁物压法,《景岳全书》的刮痧法等反映了这一时期推拿器械的发展和应用概况。⑧推拿在妇产科和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景岳全书》记述了难产、胞衣不下、乳痈及耳鸣、耳聋等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作者:吕选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ROC曲线评价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联合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测定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评价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联合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测定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自愿进行宫颈病变检查的已婚女性344例,进行TCT、血清SCC-Ag水平测定,同时对临床上高度怀疑宫颈病变者行病理活检,并设为诊断金标准。TCT与血清SCC-Ag测定均阳性为TCT+SCC-Ag阳性。据TCT结果分为6组。ROC曲线评价血清SCC-Ag水平测定、TCT检查、TCT +SCC-Ag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TCT +SCC-Ag诊断效能高,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用TCT和血清SCC-Ag 水平测定。结论 TCT 联合血清SCC-Ag 水平测定进行宫颈癌筛查,可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作者:解丽培;汪文杰;黄敬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并发胸腔积液18例的护理

    近年来发现,重症支原体肺炎(MPP)明显增多,尤其是难治性MPP存在肺外并发症、混合感染等情况。我科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MPP混合感染并发胸腔积液18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秋群;郑连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杭州市2014年外来学龄前儿童口腔患病状况及卫生行为习惯调查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及其口腔患病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杭州市西湖区外来学龄前儿童较多的8家幼儿园中的499名学龄前儿童,将本地户籍的298名儿童设为本地组,外地户籍的201名儿童设为外来组。检查两组儿童的口腔疾病患病情况,同时对学龄前儿童家长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采集。结果有效问卷回收率100%。本地组每天刷牙、牙刷经常更换、使用含氟牙膏、吃完东西后漱口、常吃新鲜水果以及定期口腔检查等好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率明显高于外来组,而睡前经常吃零食坏行为习惯养成率低于外来组;口腔疾病患病145例(48.7%)低于外来组的153例(76.1%),部分儿童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龋齿、口腔溃疡、牙龈炎、软垢和牙石患病率均明显低于外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较差,在今后的口腔疾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对外来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促进外来学龄前儿童健康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者:汪缨;蒋锦丽;王超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消心痛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消心痛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68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保心丸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消心痛,保心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疗程均为8周。观察心绞痛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保心丸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的73.5%;心电图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的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低且轻微。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消心痛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好于单用消心痛治疗。

    作者:侯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诊治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49例

    目的:观察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诊治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的效果。方法49例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患者均行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观察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卵巢良性肿瘤26例(53.1%),输卵管炎性疾病11例(22.4%),盆腔包裹性积液10例(20.4%),卵巢恶性肿瘤、阔韧带肌瘤各1例(各2.0%)。直接行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46例(93.9%),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中转开腹手术3例(6.1%),其中2例因肠管粘连致密中转开腹,1例因恶性肿瘤中转开腹。术后再次发现盆腔复发包块2例。结论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探查,盆腔情况一目了然,便于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尽可能减少二次手术损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任月芳;万择秋;吴丽芳;颜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是构成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核苷(酸)类似物是有效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肝硬化进展及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药物。近年来有关阿德福韦酯导致肾损害的报道日渐增多,现报道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FS)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汤永志;陈华忠;林玲;程乾刚;陈巧玲;朱坚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凯格尔运动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对膀胱的损伤造成术后盆腔空虚,使膀胱失去原有支撑及收缩功能,加上宫底组织及阴道上端较术前明显薄弱,引起尿潴留、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多等膀胱功能障碍并发症。凯格尔运动(会阴收缩运动)可锻炼阴道、尿道及盆底功能,加强盆腔底部肌肉功能,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潴留。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1例,术后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效果满意。

    作者:王秀兰;王茵茵;贾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隔蒜灸配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技术

    蝮蛇是我国剧毒蛇类中常见、分布广、危害大的一种。近年来,抗蝮蛇蛇毒血清的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抢救的成功率,但蝮蛇咬伤多见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医疗资源缺乏,迫切需要适宜农村地区的治疗蝮蛇咬伤的简、便、廉、验的方法。在查阅大量古代蛇伤文献基础上,我院总结出隔蒜艾灸破坏蛇毒治疗蝮蛇咬伤的方法。本方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未发现毒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好,易于掌握。

    作者:喻文球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治疗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可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改善脑功能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CKD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输注红细胞等。

    作者:冯子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